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的升旗儀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位于烏魯木齊市西北路132號,是一座建筑裝飾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是新疆文物收藏和科研中心。新疆博物館是中國省級綜合性歷史博物館。建于1953年,1963年10月1日正式開館。外觀造型具有維吾爾建筑風格。館內裝飾亦富有民族特色。共收藏歷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5萬余件。 到新疆旅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絕對值得一游 在此,你能夠對新疆的地理、人文、旅游重點獲得一個大致的輪廓 便于指導你的下一步行動 自2008年起,新疆博物館推行“文化惠民、資源共享”政策,實行免門票制度,每年都要接待幾十萬人次 博物館內設歷史館、民俗館、古尸館和革命史館 由于館藏文物豐富而獨特,成為新疆各族居民以及外地游客了解新疆歷史、文化和宗教的寶庫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和一個城市的發展和文明程度,最能通過當地的博物館體現出來 例如這尊彩繪的胡人泥俑,1973年,由吐魯番市阿斯塔那216號墓出土,高110厘米,此俑頭戴幞頭,身著棕色對襟、翻領窄袖長袍,腳穿黑色長筒靴。翻領袍和皮靴,一派標準的唐朝西域居民的裝束,幞頭則源自中原地區,反映了唐代中原地區服飾對新疆地區服飾的影響。它就是來自遙遠的大唐代表。一個小小的泥俑,它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的傳承和聯系。 彩繪泥塑大面舞泥俑·唐(公元618—公元907年),高10.2厘米,1960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336號墓出土。“大面舞”是唐代流行的一種舞蹈。該俑雙手握拳,體態矯健,顯示出拳擊時的拼搏之勢,表現一位正在表演搏擊動作的糾糾武士。眼珠暴凸,張口作呼嘯狀,胡髯濃密夸張,張臂,揮拳,蹲襠,作搏斗姿勢。此像造型,刻劃生動細膩。現在就保存在新疆博物館內。 黑人百戲俑,唐,1960年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地336號墓出土。這尊俑是用細泥捏塑再施彩繪而成。圓頭圓臉,雙目炯炯有神,頭發短而卷曲,皮膚黝黑,身穿橘紅色短褲,手持木棍作舞蹈狀。“百戲”是雜技舞蹈藝術的統稱。 一座建筑別致、館藏豐富的博物館,是能夠表現出當地文化底蘊的,是能夠折射出這種文化源與其當地文化融入的歷史景象的 新疆自古是多民族的家園,古絲綢路上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和發展 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的世界古文明交匯的秘密 現存新疆博物館的絲路舞馬俑,公元7-9世紀,高12.8cm,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塑造的雜技動作形象。馬體中空,四肢為人腿,表明二人在下表演馬舞。馬背上騎一綠衣人,兩手伸張亦在表演動作。 新疆是全國八大文物大省之一 數千年發來,蘊藏了深厚的文化積淀,這也是其它省區無法相比的 做為新疆人 我們唯有了解新疆歷史 知道新疆人文 才無愧于新疆人的稱呼 從博物館中那些完好的陶器、精美的玉器、栩栩如生的泥俑、色澤艷麗的織物、舉世罕見的簡牘、種類繁多的石器、銅器、鐵器,我們可以充分了解新疆各個歷史時期、發展時期的進程。 彩繪騎馬戴帷帽仕女泥俑:她,騎著高頭大馬,頭戴帷帽,從唐朝翩躚而來。帷帽是唐代流行的一種帽飾,在帽檐上加綴一圈長及頸部的紗網來遮住面部。 這尊彩繪胡人牽駝木俑頭戴尖頂帽,身穿翻領袍,牽著駱駝,他來自遙遠的大唐,是古代新疆地區具有民族特色服飾的木俑,1973年在吐魯番市阿斯塔那206號墓出土。 好了,不說了,要想了解新疆,新疆博物館,是你不可不來的地方 |
|
來自: 昵稱27494174 >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