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院士,我謹代表所有學生,在這個特別日子里,表達我們對先生的敬意。”9月12日,在長沙舉行的“中國超級稻二十周年暨第二屆袁創超級稻論壇”上,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鄧啟云,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頒發“金果獎”。第32個教師節剛過,這是袁隆平首次獲得由學生頒發的獎項。 一篇宏文 開宗立派 超級稻享譽海內外 1966年,袁隆平在雜交水稻科研領域的開山巨作《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科學通報》獲刊發,由此開創了嶄新的雜交水稻學學科和全新的雜交水稻種業產業。至今,正好50載,我國啟動超級稻育種計劃整整二十年。 1996年,農業部正式立項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1997年,袁隆平在《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中,提出“形態改良與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的水稻超高產育種技術路線和設想,成為超級雜交稻育種的靈魂思想。在該技術路線指導下,我國超級雜交稻育種步入快車道,20年來相繼取得一系列國際領先成果: 第一期超級稻代表品種兩優培九,在21世紀初的幾年間,獲大面積生產應用,最高年推廣面積超千萬畝;張為臻博客 第二期超級稻代表品種Y兩優1號,是2010年以后連續5年全國年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稻品種,累計推廣4000萬畝以上; 第三期超級稻代表品種Y兩優2號,2011年在湖南隆回百畝片畝產達926.6公斤。2015年種植面積200萬畝以上,產量上新臺階; 第四期超級稻代表品種Y兩優900,2014年在湖南有四個百畝示范片畝產超千公斤,其中溆浦縣創下畝產1026.7公斤的紀錄。2016年在全國推廣300萬畝以上。 第五期超級稻攻關16噸/公頃的目標,正在進行時。 一個夢想 禾下乘涼 不斷創新高 一周前,科技日報記者隨同前往湖南邵陽武岡等地現產觀摩第五期超級稻百畝示范片情況。超優1000號組合在連續兩年攻關后,長勢良好。袁隆平透露,今年或有云南個舊、湖南武岡等三個百畝示范片產量有望實現攻關目標。 “在我發表第一篇論文的時候,我沒預料雜交水稻的發展會這么迅速。”袁隆平用了“沒想到”來形容。但他稱,水稻增產產量沒上限,因為科學技術發展無止境。 實現第五期攻關目標后,團隊下一步將全力攻關17噸每公頃的目標,并爭取在他90歲前實現。“我們一直會奮斗到我的禾下乘涼夢實現!”袁隆平信心滿滿。 記者還獲悉,第五期超級稻攻關首次栽種,并僅有一個示范點的攻關組合Y兩優957,在剛結束的湖南省組織的專家測產中,平均畝產超1000公斤,創下了該品種試種產量的新高。湖南省水稻所所長張玉燭稱,這是水稻所栽培專家與育種專家首次磨合攻關,在對該組合習性不完全了解的情況下,成績十分喜人。這意味著,目前已有Y兩優900品種及超優1000號、Y兩優957等兩組合,突破了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的關口。 鄧啟云介紹,Y兩優957組合是在第四期超級稻研究基礎上,通過改造抗倒機理,提高抗病、抗逆性能上育成的新型廣適優質超高產雜交中稻組合。目前,該組合區試已完成,有望明年通過國家長江中下游審定。他預期經過此次育種與栽培專家的磨合,明年有望突破16噸/公頃目標。 一粒種子 改變世界 創新無止境 9月12日,湖南省瀏陽市洞陽新品展示基地。這里展示了19個超級稻示范組合,鄧啟云稱,今年超級稻育種,有三大創新。準維教育軍隊考試網 品種有創新。隨著超級稻育種工作制度的需要,鄧啟云團隊更關注培育組合的生育期“全覆蓋”:即涵蓋不同熟期的品種。其中,短生育期超級稻既可做晚稻,也可用于麥茬稻。今年,團隊培育了旺兩優107、Y兩優911等幾個適合麥后直播的組合。 品種抗性有大幅提高,特別是抗稻瘟病、抗高溫指標。鄧啟云認為,19個品種中,旺兩優958、旺兩優9188品種的生育期短、抗性好,因其廣適性,該兩品種有在望長江上中下游大面積推廣。(來源:科技日報;記者:余慧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