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北+夢槑 來源:小北 “太敏感和太心軟的人都因為太在乎別人,所以過得不快樂。可世上偏偏沒有那么多的將心比心感同身受,只會得寸進尺,太過考慮別人的感受,注定自己不好受。” 01 世上有這樣一類人: 對別人的任何請求從來不說“不”,每天為了讓身邊的人快樂,一個人攬下所有的活,雖然這樣身邊的人都很喜歡你,但是只要某一天你拒絕了ta的請求,那么之前的一切都會被抹掉,只剩下“你變了”這類的話語。 你待人和善溫柔,可是你并不快樂,對嗎? 閨蜜毛衣就是這樣的女生。身材瘦高,說話溫柔,從來沒見過她生氣或者跟人面紅耳赤的爭論過什么,口頭禪總是:“沒事兒”,“好的”,“讓我來”。 她學的幼教專業,每周五最后一節課是畫畫課,老師要求每個人背著自己的畫板以及其它工具去上課。放學后,同宿舍的人要么回家,要么去見男朋友,那重重的六個畫板就留給了毛衣和另一個女生。 她們前幾次讓毛衣幫忙的時候,還很客氣的說:“毛衣,謝謝啦,又要麻煩你。”后來這件事好像變成了一種習慣,下課鈴聲一響她們就自覺的把畫板放在毛衣旁邊,然后就揚長而去。 我總是心疼毛衣:“不要別人說什么你都答應,你明明只能拿得起十斤的東西,為了她們方便你硬是逼自己拿起三十斤的東西。你幫她們是出于好心,可是這個好心是有度的,你不用做自己分量之外的事。” 太心軟只會導致你幫了所有人,卻為難了自己。 02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了一篇關于周冬雨的報道。 這個90后的年輕演員,沒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大大咧咧,反而給人一種內斂的感覺。 周冬雨藝考時碰巧被相中,因《山楂樹之戀》的靜秋一角一舉成名,隨后贊許與責難紛至沓來。那年,雖然她幾乎包攬了一半最佳新人獎,但是幾乎每天都有人罵她。獎項并沒有讓她飄飄然,但罵聲卻讓她思考很多。 她慢慢的變得敏感起來,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觀眾不喜歡她。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的那幾年,她在老師的教導下,沉淀了下來“淺造”了幾年。 出道多年,改變是明顯的。現在的周冬雨面對網友的攻擊也能看得開了:“沒有什么難過的事,我常想,這種太平盛世多好,我能活在21世紀多好啊,想干啥干啥,沒有戰爭也沒有煩惱。” 當你能以一顆平常心去面對夸獎和謾罵,你就會發現其實沒什么大不了,你沒那么優秀,也不是那么差勁。 03 我們都是平凡的人,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也不會被所有人討厭,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里,太過敏感和心軟,只會讓自己難過。 亦舒說:何必勉強與道不同者做朋友,陽關道,獨木橋,陌路相逢,客客氣氣已經足夠。 你也許會說:“這樣不好吧,朋友都來自五湖四海,在外幫幫忙不是應該的嗎?” 當然,適當的伸出援手是需要的,可是如果你一味的遷就幫忙,那就成了習慣,然后你就進入到幫助ta的死胡同里。 愛情也是一樣。在愛情里你過分敏感的去翻看對方手機,稍有一點風吹草動就開始爭吵,到頭來只會給愛情留下一道傷痕。你不快樂的同時,連同你和愛人之間的氣溫都降到了零點。 別人隨便的一句話,你可以失落一整天,全部由外界因素決定了自己的心情。也許你不那么去想它,改變不了的就隨它而去,這樣你就會輕松許多。 04 敏感的人,一次次地傷害自己,心軟的人,別人一次次地傷害你。 不用過分的在意別人說過的話,如果是對的你就去改掉自己的問題,如果是錯的你就當吹過了一陣溫暖的風。 如果你順路的話就可以幫她去拿小賣部的快遞; 如果你剛好去超市就可以幫她帶一瓶水回來; 如果你正好準備吃飯就可以幫她帶一份快餐回來 如果沒有那么多如果,就不要答應那么多請求。 有時候,學會說“不”也是一門學問。 我想說,每個人都差不多,各自有各自的擁抱,各自有各自的離別,在痛苦快樂面前也都是平起平坐,不必為了留下一個不值得的人讓自己委屈。 世上沒有感同身受這一說,每個人都流過眼淚,可是總有不同的緣由;每個人都開口大笑,可總是因為不同的笑話。 做到剛剛好就足夠,自己開心,別人也快樂。 - END - 是 你 太 敏 感 敏 感 到 自 以 為 是 以 為 全 世 界 都 在 盯 著 你 所 以 你 讓 自 己 活 得 疲 倦 活 得 運 作 其 實 真 正 在 意 你 的 人 沒 有 幾 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