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東臨紫荊,南連倒馬,西趨大同,北通張家口,地勢險要,是北方進入中原腹地的主要通道之一,內長城西部邊緣的軍事重地。 這里就是著名的紅色革命根據地——淶源縣。 淶源縣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雖是一個小小的縣城,卻以嚴峻的地勢優勢確保了抗戰期間很多戰役的勝利。 1937年9月24日,平型關戰役發生的前一天,楊成武率領一一五師獨立團在淶源與靈丘的接壤處——驛馬嶺阻擊由淶源向太原增援的敵人。 由于日軍已提前占領驛馬嶺,獨立團以半山腰正面阻敵、廣靈公路切斷援軍、預備隊強攻日本軍陣地三方包抄,使得日軍倉皇潛逃,順利收復淶源。 驛馬嶺阻擊戰不僅確保了平型關大捷,還成為敵后戰場上打響的第一槍,標志著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后抗日正式打響,極大鼓舞了全國人民抗日的信心和勇氣。 雁宿崖位于淶源縣銀坊鎮。1939年11月3日,八路軍各團進入陣地。 辻村大佐帶領600余名日軍、300余名民夫和300余頭驢騾,按計劃經鼻子嶺向張家墳進犯。埋伏在山谷兩側的曾雍雅支隊長誘敵深入,將敵人引入八路軍布下的“口袋”。利用東、西兩面上體的鉗制,我軍強勢圍剿敵方,三個多小時即將進犯之敵全殲,取得了雁宿崖之戰的勝利。
日軍在雁宿崖慘敗后,坐鎮淶源指揮的敵偽蒙疆駐屯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惱羞成怒,又從張家口調遣日軍1000余人,親自帶兵增援淶源。 一分區首長立即下令集中五個主力團的萬余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巧施釣餌,誘敵反撲。敵人被迫聚集在黃土嶺、上莊子中間一條東西走向的溝谷中。我軍集中火力轟擊山溝,被日軍捧為“名將之花”的阿部規秀被擊斃,一舉殲滅日偽軍900多名。 阿部規秀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黃土嶺戰斗是八路軍繼平型關大捷后的又一次重大勝利。 抗日戰爭,淶源縣被晉察冀邊區政府評為“抗日斗爭模范縣”,12萬淶源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今的淶源縣,更是以奇秀綿延的白石山景色而聞名,自然風光與紅色旅游相映成趣。 白石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是國家AAAA級景區,因山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白石山最高峰佛光頂海拔2096米,主山脊綿延7000余米,集峰林、怪石、絕壁、峽谷、森林、云海、佛光、長城等景觀于一體,兼具了山岳景觀的奇、雄、險、幻、秀五大特點,可謂“中國北方第一奇山”! 這里有萬畝紅樺林。秋季,香山的紅葉才剛染色,白石山的紅葉卻已進入最佳觀賞期。 這里有國內海拔最高的玻璃棧道,長96米、寬2米、海拔1900米,最考驗游人的膽色。 這里更有變幻莫測的云海奇觀,宛若仙境。 浪漫中秋節,何不來滿目詩意的白石山。在最美的時節遇見你,惟愿行色不匆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