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公園3
西沽公園位于古稱潞河的北運河右岸,始建于1958年,占地32公頃,其中綠地面積20.95萬平方米,水體面積6.20萬平方米。園內植物茂盛,種類繁多,有海棠、紫薇、月季等六個植物觀賞區,并存有銀杏、水杉等稀有珍品。改造內容主要是通過提升綠化品質、豐富植物品種、整合完善基礎服務設施等系列改造,使這座具有50年歷史的公園“變身”為一個具有鮮明運河文化特色和歷史韻味的生態文化旅游勝地,為天津市文化旅游景觀再添新亮點。
桃花堤位于天津北運河畔,中環線勤儉橋頭。堤上種植桃樹,間插垂柳,堤后又有高大的槐樹,整個堤坡樹木成林。早在清代帝王南巡時,路過此處,并填詞賦詩贊美。傳說乾隆皇帝到此曾停舟上岸,觀賞桃花,至今還留有“乾隆皇帝登臨處”石碑一塊。民國時期,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學北洋大學在此招生授課,北洋大學校歌唱到:“花堤藹藹,北運滔滔",這里也承載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 天津水上公園原稱青龍潭,作為風景游覽區,其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初,1951年7月1日正式對游客開放,有北方的小西子之稱。是天津最大的公園,因其有東、西、南三大湖與11個島嶼組成,所以取名水上公園。天津水上公園位于市區西南部,水上公園始建于1950年,面積為125公頃。其中,水面面積為75公頃,陸地面積為50公頃,綠化面積達35萬平米,園林花木近200個品種,是天津市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 ![]() ![]() 金鋼公園位于中山路與海河東路交口東北側(金鋼橋旁)。光緒二十一年(1895)在此建海防公所,后改建為慈禧位津閱兵行宮,未使用。光緒二十八年(1902),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為推行新政、開發河北新區,將直隸總督衙門遷設與此。后為直隸省政府、河北省政府駐地,1937年7月被侵華日軍炸成廢墟。解放后改建,院內有仿古建筑和金鋼橋微塑模型。
![]() ![]() ![]() 銀河公園坐落于河西區友誼路上,采用日本川口衛建筑構造設計事務所設計的“三天月”方案。銀河公園采用獨特的平面半下沉式設計、立體燈光效果設計、園林綠化造型設計、游人需求服務設計等。特別是公園主體建筑“三天月”廣場的燈光設計,更是獨具匠心,夜晚猶如三面銀光閃閃的彎月降落地面,衛星拍攝的畫面不用任何技術放大,也可清晰識別,名副其實地成為天津市標志性建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