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十大神獸之梼杌梼杌(táowù)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厭惡的惡人,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 傳說為遠古“四兇”之一,是鯀(gǔn)死后的怨氣所化。 梼杌,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西方荒中,又名傲狠、難訓。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中國上古四大兇獸之一。 據傳說梼杌能逆知未來,故人有掩捕者,必先知之。 傳說為鯀死后的怨氣所化。鯀竊帝之息壤堵塞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 古代文獻記載 《左傳》記載:“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梼杌。” 即鯀號梼杌。 漢代東方朔《神異經-西荒經》:“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擾亂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 注:“梼杌狀似虎,豪長一尺,人面虎足,豬牙,尾長丈八尺,能斗不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