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給經濟學的三大特點 馮俏彬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
12月13日,《新供給經濟學》新書發布會暨供給側改革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論壇由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山西經濟出版社聯合主辦。 演講實錄: 謝謝姚院長,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各位同學,大家早上好。我發言的題目叫做《新供給經濟學的三大特點》,首先,熱烈祝賀《新供給經濟學》的出版,向賈康老師和蘇京春博士表示熱烈的祝賀,也向新供給研究院表示熱烈的祝賀。 值此機會,我結合個人學習和參與新供給的經驗談幾點學習體會。主要三點。第一,談談作為一種理論的新供給經濟學,今天我們在此集會,主要是見證《新供給經濟學》這本著作的面世,在此之前新供給研究院運行了三年有余,全國有一兩百經濟學的專業人士都認同新供給的理念,并聚集在新供給研究院的旗幟之下,關于新供給已經有了很多的研究文章,其中有一些文章,有一些觀點是相當有份量的。我本人是長期在高校工作,算是學院派出身,所以,知道在學術領域這個概念上它對于理論,對于學說的一些學術性要求。簡單的說在一種學術意義上的理論它需要設定一系列的前提與條件,需要對邏輯進行精細加工,需要對體系進行全面構思。這相當于修一座大房子,大家熟悉的經驗就是寫一篇博士論文,今天我們看到的這本新供給經濟學我認為它就是這樣一座理論的房子或者叫理論的大廈。但是作為一種觀點可以理解為在一個大廈當中的某一個部分或者是某一種建筑材料,盡管它十分重要,但是它還是零部件,它還是材料,并不是大廈本身。 從材料到制成品需要經過建筑師幾大層次的精心構造與艱苦勞動,否則材料可能被堆放在露天被浪費掉,觀點也會湮沒在喧囂的輿論中很快消失。觀點未經論證至多是天才的猜測,經過論證的觀點才能成為科學,我們很高興看到新供給研究院落再生努力闡述宣傳相關政策主張的同時始終堅持不懈的進行新供給的理論化工作。此前,研究院已經出版了新供給的系列書系,今天出版的這本新供給經濟學更是集理論與政策主張之大成,在前提、結構、體系、邏輯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化的整合。因此,從學術意義上講,這標志著新供給作為一種學說的形成。這是我講的第一層意思。 第二層意思作為一種改革方法論的新供給經濟學,新供給經濟學在中國的提出源于一大批有識之士對于中國現實經濟問題的深切關懷和把握,是基于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實踐總結,更是對中國未來經濟應該走一條什么道路的一家之言。由于中國經濟體系龐大,問題復雜,因此,新供給的研究涉及多個維度,各個領域,比如說在要素方面就涉及到關于人口、土地、制度、資本、創新等供給側的五大要素,除了這五大要素之外,還包括一系列的市場、環境和體制機制,比如國企改革、收入分配、財稅體制等等,它可以說包羅萬象,在這些包羅萬象的政策主張之后的主線是什么呢?我以為是制度供給和制度創新,即以政府為主體對要素一側進行結構性改革,通過提供更多更好的制度,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推動中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因此,新供給經濟學也可以說是改革經濟學,而改革的方法就是制度創新。我們最近注意到新供給50人論壇成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魏加寧研究員有一篇非常有份量的文章就是講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后改革的方法論方面反思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歸結過來,還是政府為主體在進行制度供給和制度創新的過程當中他怎么樣能夠更好的呼應經濟生活中已經存在的需求,并且對此做出回應,以及在改革的主張出臺以后他怎么樣具體來進行一些評估執行和監測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我認為這也是改革方法論的一種。 第三是作為一種中國經濟學的新供給經濟學,一般而言,理論的做法突破往往是源于實踐的極大豐富,從歷史的角度觀察經濟學的發展,經濟學理論通常產生于活躍的經濟大國之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創造了連續30年的經濟增長奇跡,但很難用西方經濟學理論對此進行總結,由于種種原因,由中國人基于中國的經濟實踐而提煉總結的中國經濟學到現在還沒有形成,而這既是中國經濟學家的心頭之蟲,也是中國經濟學家的夢想及形成和創立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經濟學。 新供給經濟學可以成為探索、建立中國特色經濟學的重大進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與西方經濟學相比,新供給經濟學主要是重視政府在經濟發展和經濟繁榮當中的作用,而這正是各方所直覺的認識到中國經濟學可能有別于西方經濟學的主要方面,但是我們同時也注意到在西方的政治學家的研究中有大量關于政治在促進經濟繁榮和國家構造方面的一些研究的一些領域,我覺得這個領域未來是我們可以在新供給研究當中我們重點學習和參考的一個領域。 第二,關于新供給的思想淵源,我認為一方面是有西方成分,這是大家現在都注意到的,西方的源于美國、英國他們的供給經濟學,但是對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黃院長多次講到新供給的主張是固本培源,是中西醫結合,大家從PPT上可以看到黃院長經濟思想上溯到春秋戰國時代,我覺得他的維度還需要進一步開掘,但是表現了新供給的思想土壤既源于西方的啟發,更源于我們自身的一種歷史經驗。 第三,新供給立足和針對的是中國自己的經濟問題,提出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方案。比如美式供給經濟學的核心是減稅,英式供給經濟學的核心是私有化,顯然中國都不可能對此直接拿來就用,而要進行中國化的改造,新供給的研究群體對此都有相關的研究,剛才我們也提到了一些。 當然,當前供給側改革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未來的實踐必定會更加豐富,這為檢驗新供給經濟學,完善新供給經濟學,發展新供給經濟學提供了豐厚的土壤。由此條件新供給有望成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經濟學,在人類學術文明史中占據一席之地。最后衷心祝愿新供給經濟學越走越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