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媽媽留言求助說:兒子八歲了,平日里挺堅強,也算是個小男子漢,可一到晚上卻還是賴在爸爸媽媽的床上,不肯分床睡。 媽媽從他四歲開始就計劃讓他獨自睡,結果四年過去了,這娃依舊雷打不動的睡在媽媽身邊。讓一家人又好氣又好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上面那位媽媽說的情況,很多家庭應該都遇到過吧。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是應該慢慢習慣著分床睡了,既有利于爸媽解放身心、好好休息,也有利于增強孩子的獨立性。 但是給孩子分床從來都不是那么簡單的事。一方面,很多家長實在是不清楚到底什么時間給孩子分床才算最科學的,而且還擔心孩子獨自睡不安全;另一方面,孩子由于膽小等原因,根本趕不走。 有位媽媽說,自己的孩子4歲的時候,第一次嘗試去次臥睡。孩子整夜都很乖,聽不見哭鬧。于是這位媽媽第二天早早就起來了,想去次臥看看勇敢的孩子,結果一開門,發現孩子抱著小被子睡在主臥門口。媽媽當時就心疼得滿眼淚花,就又允許孩子跟著大人睡了…… 那么,孩子分床睡這件事,時間、技巧到底如何把握才好呢?下面的答案或許能幫到您! 到底幾歲開始分床睡? 其實,孩子分床睡是個過程,而不是個時間點。什么時候開始,要根據你家孩子的適應能力來決定,而不是到了3歲或者8歲就必須分床不可。 一般來說,能在3~10歲這個階段內完成分床就可以了。 有的孩子就是性格比較獨立一點,適應性強,4歲分床就很順利,1周就搞定; 而有的孩子就是喜歡粘著父母,8歲了還不肯分床。這都是正常的,沒必要為了分床讓孩子整天哭哭啼啼,跟生死離別似的。給孩子點時間,慢慢適應。再說了,多跟孩子親昵些時間不好嗎?一旦孩子長大了,你再想跟他睡,他還不樂意呢。 幫助孩子順利分床的小技巧 1清除干擾物 把電視、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從小朋友的房間里清理出去,創造一個有利于睡眠的環境。 一方面,如果孩子睡前還要看電視、打游戲的話,神經元會比較興奮,從而導致入睡困難;另一方面,電視和電腦屏幕發出的光會對孩子的眼睛有影響,不利于孩子進入睡眠狀態。 如果孩子需要一點照明光線,不妨在房間放一盞光度很暗的小夜燈。 2睡前準備,帶給孩子儀式感 洗個熱水澡,換上睡衣,刷刷牙齒,然后再讀一個好的故事——這一個個孩子親自參與的步驟,能夠幫助他們分散即將獨自睡覺的恐懼。 時間長了,這一套睡前動作會像儀式一樣印刻在孩子潛意識里,孩子們在做這些事情時,很自然的就知道馬上要睡覺了。 3父母減少出現的次數 在孩子睡著前就離開孩子的房間,這樣時間久了,即便父母在身邊,孩子也不會過度地依賴。 如果你真的很想看著他入睡,切記不要睡在孩子身邊,也不要跟他說話。坐在離孩子的床稍遠一點的地方,漸漸地,孩子就會減少睡覺時對父母的依賴感。 4創立安全感 孩子不敢獨自睡覺,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恐懼。他們總是會擔心屋子里藏著一只妖怪。 為了平復孩子恐懼的心情,可以給他一個他最喜歡的毛絨玩具,起個名字叫“寶寶守護者”;蓋上一條他最喜歡的小毯子,起個名叫“神圣飛毯”;哪怕就是個玩具汽車,只要他覺得放在身邊有安全感,都可以拿給他。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另一種事物來取代父母,去帶給孩子安全感。 5適時去“查房” 很多父母把孩子放在床上后,都會告訴他:“媽媽一會就會進來檢查睡著了沒有!” 一位美國心理專家建議,最開始分床睡時,父母可以等5~10分鐘后再進孩子臥室看一下。如果在5分鐘之內,孩子可能還沒有睡著。但如果時間太久,孩子在沒睡著的情況下可能會更焦慮,如此一來只會讓分床睡的計劃破產。 6持之以恒 如果孩子半夜又偷偷溜回了你的被窩,一定要把他送回自己的房間。然后告訴他:“我們都有各自的床,應該睡在自己的床上。” 對于家長來說,能夠每次把孩子再送回自己的房間著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如果不這樣做而是一次次地向孩子妥協,只會助長孩子成為一個小“老賴”。 7適當的獎勵 如果孩子表現的好,一夜相安無事,第二天早晨起來可以讓他選擇一份他最喜歡吃的早餐或者挑一件他最喜歡的衣服穿。這會幫助他們把獨自睡覺的好習慣與獎勵聯系起來。 大多數情況下,分床睡是不會太順利的。期間孩子會各種哭鬧、耍賴、反悔,家長也會不忍、焦慮、生氣。但是,只要我們再多一點耐心,多學一點技巧,事情肯定會越來越順利的! 分床,算是寶寶跟爸爸媽媽的一次“重大別離”了,不過,成長就是在一次次別離中完成的!各位寶爸寶媽們,加油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