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擾 龍 松
舊志所記九大名松之一。 清康熙十八年刻印的《黃山志定本》“木屬”篇中列在首位的就是“攏龍松”:“散花塢中突兀一峰,下臨無際,一松破石以孕身,賈勇怒撐,上透峰頂,即偃其蓋,衡枝長二三丈,凌空飛舞,若龍爪搏擊。松中第一奇觀,見者駭矚,尊為帝松”。
由于有:“散花塢中突兀一峰”之句,故而很多人誤把“夢筆生花”上的“筆花松”當做“擾龍松”了。其實古代散花塢的面積是很大的,始信峰、石筍矼下面的深壑均屬散花塢范圍。
徐霞客《游黃山日記》中寫有:“晨餐后,由接引崖踐雪下。塢半一峰突起,上有一松,裂石而出,巨干高不及二尺,而斜拖曲結,蟠翠三丈余,其根穿石上下,幾與峰等,所謂'擾龍松’是也”。
黃山畫派著名畫家漸江大師,曾畫有始信峰下擾龍松一畫,畫上寫明右手高者為始信峰,左下手低矮的一座怪石上,即為擾龍石上擾龍松。據查:古代從北海景區去松谷庵的路線是從始信峰接引崖下行的,故而很容易看到擾龍松;而今是從清涼臺旁經十八道彎、仙人鋪路等處下行松谷庵的,所以只能看到“夢筆生花”上的“筆花松”,而擾龍松的奇特雄姿,近百年來,再沒有人看見過。
擾龍松在1982年枯死。
“攏龍”之名,極傳神極寫意,謂其接近或頗得龍脈之氣也。據當時實地考察,攏龍古松,高3.7米,徑0.74米,樹齡在600年以上,死亡原因不明,可能是環境污染加自然衰老吧 。
山園林部門于1984年在擾龍松原位置專門設計制作了一棵塑料松樹。真松成了假松,令人哀傷感慨不已。
據悉,近年來,重新培育一棵“擾龍松”已作為重要研究課題。2004年3月26日,一棵高達1.75米、外形和擾龍松極為相似的松被移植到原樹位置上,千辛萬苦,終獲成功。
18、臥 龍 松
舊志所記九大名松之二。地處始信峰東,橫生于臥云峰東側懸崖石壁中。在樹干20厘米處,分兩叉盤曲生長,頂枝反側融為一體,作伏臥狀,昂首,角嶄髯張,頗有蒼龍凌波之勢,清人將其描寫為“百尺偃神龍”。
原先有臥龍松在文殊院道中,不知何年“破壁飛去”。
19、接 引 松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舊志列為九大名松之三,始信峰三面臨壑,唯有東南與另一峰相隔丈許,早先斷木為橋,以渡游客。 此松生于兩峰隔谷邊緣,清人劉大櫆記述:“北岸有松,橫枝直抵南岸?!彼圃诮右稳?。后改木橋為石橋,名“渡仙橋”,游者仍扶此松枝過橋。接引松樹高4米,胸徑30.5厘米,冠幅3.5米×5.5米,樹齡約500年。
20、棋 枰 松
舊志列為九大名松之四。位于北海景區,盤踞在平天道旁,此松極奇古,松干較短,高僅二尺,但盤根蓋頂,冠幅蔭廣逾丈。因其頂平正若砥,須霞井井,如同圍棋盤上的黑白方格,故名“棋抨松”。
相傳,從前有數仙童坐在枝桿橫斜、平正如棋盤的樹頂上下棋,有位名叫黃升的樵夫,看棋人迷,忘記下山,仙童即授之一棗,含之不饑。清人洪云行有《棋枰松》詩詠之:
“聞道驂鸞客,時來坐對松;樵柯從爛盡,此局幾時終?”
此詩將棋抨松描繪成仙人的棋盤,給棋枰松披上了神奇的色彩,耐人玩味。今人亦有詩曰:
“松頭對弈數仙童,昔日黃升伐木逢。贈棗含之人不餓,歸來壽逾百年翁?!?/span>
21、破 石 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 舊志列為九大名松之四。生于西海排云亭海拔1470米處,樹生石上,根扎石中,將整塊巖石劈成三塊。破石松樹高6.4米,胸徑37厘米,枝下高1.2米,冠幅7.5米×5米。樹齡約150年。
22、鳳 凰 松
在海心亭東百米處,樹齡200年,在樹高40厘米處,分為兩條枝干,繼而又分成四股平整枝丫,如同鳳凰的首尾和兩翼,頗似鳳凰翅欲飛。此樹高3.15米,干圍1.55米,冠幅直徑7米。
23、雙 龍 松
位于北海景區,在西海門回音壁對面。雙龍松分作兩干,從石壁隙縫中伸出,盤旋虬曲于懸崖峭壁之上,形似雙龍嬉戲于云海松濤之中,故名。云霧中或陰雨天氣,遠遠望去,鱗甲閃動,角嶄髯張,更為神似。
1977年雙龍松遭雷擊后枯死,現樹干尚存。往日那下臨深淵。吞云吐霧,剛勁威武,勢若騰飛的姿態仍形神俱在,游人依然可以領略和欣賞。樹齡已達800余年,高25米,樹冠60平方米,胸徑120厘米。清晨,站在樹側,看東方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的一輪紅日,正好鑲嵌在樹干之間,活脫脫一副二龍戲珠圖。
24、扇 子 松
憑清涼臺欄俯視,可見扇子松形如展開的折扇,扇面平整,松針青翠如染,故名“扇子松”。游人觀之,對其巧奪天工,無不嘆服。
25、大 王 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于北海至西海途中海拔1490米處,主干粗壯,高聳挺拔,冠幅蔭廣,形如巨傘,盡顯王者風范。大王松樹高14.4米,胸徑70.1厘米,地徑87.6厘米,主枝有40多根,樹冠濃密龐大,伸展開來方圓達150余平方米。樹齡約450年。
26、孔 雀 松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生長于白鵝嶺至白鵝山莊路旁海拔1550米處,主枝向上,側枝旁伸,頭高尾長,似孔雀昂首挺立,振翅欲飛。樹高6.6米,胸徑34.1厘米,地徑36.8厘米,樹齡約150年。
27、靈 芝 松
生于鰲魚洞老鷹石下,樹冠濃密,偏向一側,側枝斜向伸展,枝葉集中于冠頂,形似一棵巨大的靈芝,又如鰲魚洞前的一朵浮云。樹干自基部分三大主枝,胸徑分別為16厘米、21厘米、28.5厘米,樹高3.7米,枝下高0.2米,冠幅7.2米×8米。樹齡約180年。
28、聚 音 松
聚音松是始信峰頂最大的一棵古松,其它三顆已枯死,獨此松干粗枝茂。生長旺盛。它與麗田琴臺近在咫尺。
相傳,麗田彈琴時,走獸蹲伏。飛鳥??眨瑑A聽他的美妙琴聲。連樹木花草也都愛聽。他彈琴數年,琴臺旁即生出4株松樹,其中一顆在聽麗田彈琴時,竟隨著琴聲的仰揚變化而屈伸枝葉。更奇怪的是,此松還能將他的琴音收聚起來.待他停弦,松樹即發出美妙的琴聲,縷縷不絕;
另一說,此松平日能將琴聲匯集起來,于大風時又將琴聲釋放出來,故名“聚音松”。峰上刻有“聚音松”三字,古樸典雅,不知何人所書。今人有詩詠道:
“奇松能聚古琴音,一日客來訪故人。陣陣風吹松吐樂,遠聞恰似麗田聲?!?/font>
此松于1992年7月枯死。2002年7月就地移植一株松樹,仍名聚音松。
過去曾有人編了《名松譜》,收錄了成百上千種黃山松。
《黃山松》
明 朱鷺
松無五仭高,矮者二三尺。敷枝或橫畝,平翠可布席。
咄咄離奇者,石端絕上滋。根大于其本,短干特修枝。
高既不盈尋,大亦不盈斗。霜蘚封蒼膚,糾結百重厚。
一松王一石,蒼古看不厭。
《黃山怪松歌》
清 施閏章
山中老松多詭絕,風伯手揉云綰結。青枝如組踵屈鐵,根似引繩長百折。
高可尋丈短尺許,寄生以石不以土。餐風飲霧無凡姿,倒身拂地翩躚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