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場合,有天資過人如喬峰、楚留香、令狐沖者,他們依靠與生俱來的天賦,分分鐘化各種沖突為無形;但更多的是普通人,我們總是通過回避、遷就、強迫或者妥協等各種低效的手段來應對沖突。 化解沖突的能力是否可以后天習得?今天就來教你六招,給你信心。
第一招:聽話聽音 不要只聽攻擊性語言,聽聽字面背后的意思
任何武功秘籍的入門篇總是先講心法。“聽話聽音”要求我們放下直覺和情緒,有意識地過濾掉攻擊性語言,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對方的目標,即“為什么”上。
當我們能做到內心平靜地獲取對方的關鍵信息,而不是不予理睬或者與對方干上一架,就標志著解決沖突能力筑基成功。
第二招:內王外勝 忍住攻擊的沖動,發自內心地去改變對話
不得不說,情緒是溝通的大敵,許多沖突恰恰不是利益沖突,而是情緒沖突。人們的情緒沖突往往會陷入:攻擊→被反攻→再攻擊→再被反攻的惡性循環。到后來,甚至會忘記開始為什么要吵架。
電影《一地雞毛》中,夫妻倆從一塊豆腐餿了,到互相指責、攻擊,逐漸演變成鬧離婚的下場,這就是一種佐證。不要以為這是電影里獨有的橋段。
這類事件早已屢見不鮮。
而職場上的情緒沖突往往會演變成冷戰,然后還會平白造出一個資歷較淺的“夾心餅干”,擠在中間變成傳話筒。
如果不想陷入今后的苦戰,你可以開始修煉語言的轉變,讓自己成為一個理性的溝通者。標準句式如下,可以根據具體情境做一些變種:
當×××(觸發性事件)發生時,我感覺×××(當下的情緒),因為×××(我的需求或利益)對我真的很重要。你愿意×××(考慮一種可行的做法)嗎?
比較一下帶有攻擊性表述和不帶攻擊性表述的不同:
第三招:明辨真因 區分需求、利益和行動計劃
業務流程部的經理Zebra對生產計劃部的經理Teresa說:你們的這份流程更改計劃本周做不了。這是一個緊急項目,本周必須完成。
這種跨部門的協作由于資源分配的沖突,陷入僵局是家常便飯。
在上述案例中,兩位經理的行動計劃看似是矛盾而不可協調的,但行動計劃背后假設的利益和需求卻各不一樣,通過多問幾個為什么,找到沖突點背后的假設,把它們攤在臺面上,沖突有時會立刻迎刃而解。
第四招:有效傾聽 避免在聆聽過程中提建議
在解決沖突的過程中,能夠想到坐下來溝通就是一大進步。而溝通的效果往往體現在你是說得多還是聽得多。
你有沒有一種這樣的經驗,當對方在向你傾訴時,你的內心會有一種打斷并提供建議的沖動。這時候你真該好好想想,你想要這么做的動機到底是什么?是隱晦的反駁,還是想要安撫對方的情緒?是暗暗地刷自己的存在感,還是要真正解決沖突?
建議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沖突中,當人們尚未感覺到自己的話被對方聽進去時,建議往往被解讀為“不予理會”。
真正的情緒溝通,并不是你聽懂了多少,你能給出多少建議,而是對方覺得你在聽,對方覺得自己說的話得到了尊重。
第五招:解決導向 弄明白當下境況,而不是追究對錯
人的大腦就像一個復雜的操作系統,而追究對錯往往會觸發對方的防守反擊機制。當你開始責備對方時,TA的大腦會開始搜索對自己有利的證據,反駁的說辭以及強有力、足以與你抗衡的邏輯武器。這些對解決問題有啥作用?
而倘若你開啟解決導向的模式,也會刺激對方和你站在同一個戰壕,與你分析問題、共議方案,落實行動計劃。
試著組織一下下面這段話,不要帶有責備:
或者你可以重新組織語言:
第六招:第三選擇 相信還有其他選擇,尋找大家都樂于接受的解決方案
Alice和Eric都在爭奪一臺專用設備下個禮拜的使用權,雙方都有可靠的依據和充足的理由,誰都說服不了誰。從過去的表現來看,兩位職員都有很強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身為部門主管的你不可能打擊任何一方的積極性。
在傳統企業中,資源往往是稀缺的,資源分配的沖突隨處可見。
身為主管的你可不要匆匆做決定,你要堅信還有一種可能性——可以有第三種選擇,只是暫時還沒有發現,這些選擇可以更好地滿足相關人員的需求。允許新想法的出現,利用這些選擇識別每個人看重的是什么。
結果,Eric發揚了紳士風度,由于專用設備晚上也是可用的,他愿意上一個禮拜的夜班來促使兩人的計劃都能如期完成。
總結
1. 聽話聽音:不要只聽攻擊性語言,聽聽字面背后的意思; 2. 內王外勝:忍住攻擊的沖動,發自內心地去改變對話; 3. 明辨真因:區分需求、利益和行動計劃; 4. 有效傾聽:避免在聆聽過程中提建議; 5. 解決導向:弄明白當下境況,而不是追究對錯; 6. 第三選擇:相信還有其他選擇,尋找大家都樂于接受的解決方案。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有效性是可以學習的。
既然呆萌如郭靖也能成為大俠,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掌握以上解決沖突的6個招數,也必然能修煉成內功:在職場上面對沖突時,能夠得心應手、駕輕就熟、游刃有余地化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