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實用的心理療愈&心靈成長平臺 每一個人的童年 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傷害 如何療愈受傷的孩子? 如何療愈童年受傷的自己? 六句具有療愈力量的話語 可以治愈'孩子'的心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會或多或少的受到傷害?;蛟S現在的我們已經為人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又會有意無意的傷害過自己的孩子。 我們都知道,童年時期的心理創傷會伴隨一個人一生,會對一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產生影響。 那么,該如何療愈孩子內心的創傷?如何療愈自己童年受到的傷害? 以下六句話,正是針對「內在小孩」的矯正性治療,通過內在小孩的療愈語言,修復內在小孩的創傷。 “對不起“,是多少孩子期盼能從家長口里說出來的話語。 每個孩子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責,尤其是當家長誤解自己的時候。孩子渴望家長的那句“對不起”的背后,無非是想得到家長的理解,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當家長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已經誤解了孩子,應當及時道歉。道歉不僅能及時消除誤解,還能樹立家長勇于擔當、以身作則的形象,這對孩子的影響無疑是正面且積極的。 當遭到父母的誤解時,無論是哪種方式的誤解,每個孩子渴望的無非都是家長真誠的道歉,填補內心深處的那個缺口。
每個家長曾經也都是個孩子, 回首自己的童年, 是否也被自己的家長誤解? 被誤解時是否也曾渴望家長跟自己道歉?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創傷的修復, 有時僅僅只需要一句“對不起”。 孩子內心受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來源于外部,也可能源于內在。 當孩子受傷時,常常伴隨的是恐懼、悲傷、自責等負面情緒,而且往往容易將矛頭指向自身,認為自己很糟糕,家長會嚴懲自己,不再愛自己。 創傷心理學認為:處理創傷最初最有效的干預方式是穩定化技術,即讓創傷者建立正性體驗,暫時遠離負性體驗,讓其感覺到安全與支持。因此,當受傷的孩子責難自己的時候,家長應直接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的錯”。 也許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受傷確實是因為他自身的某些問題,此時告訴他不是他的錯,這不是助長于他推卸責任嗎?很多家長可能會利用此時進行說教,試圖讓孩子達到痛定思痛的效果。 殊不知此時的做法,如同火上澆油,雪上加霜。試想,當你處于強烈的負性情緒體驗中,此時有人還在你耳邊進行指責或說教,你的感受是什么? “這不是你的錯”直接傳達的信息是:我沒有指責你的意思,我并沒有因為這件事情,而否定你這個人,我依舊是愛你的。并且,在此基礎上,對孩子說一些鼓勵性的言語,效果會更好。 當家長的指責和訓斥, 轉變成一種包容與理解時, 孩子的傷害很快就被療愈了。 父母與孩子之間, 孩子和他人之間的感情, 就會自然的流動下去。 當家長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已經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傷害時,應該第一時間堅定而決絕地告訴孩子“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很多來訪者在咨詢室里痛訴自己的成長經歷時,經常會提及家長是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自己的心靈。而家長自己卻從未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了卻沒有任何的反應與表示,甚至進行搪塞、否認、狡辯。 比如,一個來訪者的孩子說,母親曾經拆過她的信件,并且因此侮辱她。但母親卻矢口否認,表示沒有這回事,孩子當時臉憋的通紅,眼淚一下就掉下來了。 對于孩子而言,盡管從輩分上自己未能與家長平起平坐,但是在他們的心里,常常有著一桿天平,自己在這頭,家長在那頭。 孩子渴望能夠與家長平等、真誠地溝通。而當天平常年失衡時,家長看似是贏了、戰勝了孩子,但孩子的心,早就對父母關閉了。 如果說“對不起”是一顆救心丸, 那“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 就是一顆定心丸。 在孩子受傷時, “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的分量重如泰山, 一是修復現實的創傷, 二是給予了孩子希望。 這是一句一言九鼎的話,需要家長自身的反省、擔當和魄力。作為靈丹妙藥,使用需要謹慎。假如家長總是不停地重復保證,卻依舊故伎重演,那么孩子的信任也將隨著家長的失信而下降。 “我愛你”——這是一句多少孩子夢寐以求能從家長口里說出來的話,這是一句多少家長想表達卻深埋心底的話語。 當孩子受傷時,特別是當孩子覺得自己犯了錯、闖了禍、變得糟糕透頂、不可饒恕時,往往沉浸在擔心、害怕、恐懼中,覺得家長不會再愛自己了。 曾經看過一個故事: 意大利的一對夫妻,結婚多年后生了一個男孩。夫妻恩愛,孩子可愛。孩子兩歲時,有一天,丈夫出門的時候,看到桌上有一瓶打開蓋子的藥水,他大聲地提醒了妻子記得把藥瓶收好,然后匆匆趕去上班。 妻子在廚房忙得團團轉,忘了丈夫的叮嚀。男孩拿起藥瓶,被藥水顏色所吸引,一口氣喝光了藥水。由于藥的成分劑量高,孩子雖然及時送到醫院,但已經回天乏術。 妻子被突然發生的意外嚇呆了!她不知道如何面對丈夫,陷入了巨大的恐懼中。當丈夫接到消息第一時間趕到醫院時,面對孩子的尸體,盡管他也很傷心,但是他擁抱住妻子,在妻子耳邊說了一句話“我愛你”。 這個故事,何其的感人與震撼,丈夫對妻子的愛,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是無條件的愛,在巨大的傷痛面前,“我愛你”這句話充滿著溫暖的治愈性,簡單,直接,直抵心靈。 當孩子受傷時,一定是他最虛弱時,請用愛為他作最好的治療。心理學家說卡爾·羅杰斯說:“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 “我愛你”這簡單的三個字,傳遞出來的信息就是:我理解你此刻的難受與傷痛,我愿意接納這樣的你,無論你做了什么,變成什么樣,你永遠都是我最親愛的孩子。 每個孩子, 都值得擁有無條件的愛, 不管他做了什么樣的事情, 都是值得被愛的。 縱使有千言萬語, 抵不上過一句“我愛你”。 在心理咨詢室里,無數的來訪者提及自己的成長經歷時,總會因為自己的努力與成績沒能得到家長的肯定而潸然淚下。 有多少孩子,終其一生的努力拼搏,僅僅為了獲得家長的一句肯定。 受傷的孩子,內心脆弱之時,更需要家長的及時肯定。假如孩子總是得不到家長的肯定與鼓勵,除了一根筋死磕到底地證明自己以外,還可能走向極端,自暴自棄,或破罐子破摔。 面對受傷的孩子,“我為你感到驕傲”這句話所傳遞的信息是:你的努力和付出,你的成績和進步,我看到了,你很棒! 在“看到”的基礎上“肯定”,是家長需要傳遞給孩子的態度。但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就會表現出指責、不耐煩、失望的態度。
對于孩子而言, 在有條件的愛中成長, 時常會感覺到受傷, 質疑家長愛的是否是自己。 “我為你感到驕傲” 是一種價值鼓勵, 讓孩子覺得他是優秀的、 被愛的、值得被愛的, 將來,他就會成長成一個充滿自信, 充滿愛能量的人。 想象當年你的父母對自己說“我為你感到驕傲”時你的內心體驗,或許你很快就明白了這句話的力量。 當孩子受傷時,常常會有強烈的恐懼與焦慮,擔心家長拋棄自己,其狀態往往是退行到一個嬰兒的狀態。 孩子的這種擔心被家長拋棄的感受,追根溯源,源自最初與撫養者之間的依戀。一般小孩在6個月的時候,就會與母親(或最初的撫養者)之間建立起依戀關系,當母親消失在視線中的時候,孩子會哭鬧,此時會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 假如在最初階段母嬰間的依戀關系沒有處理好,對孩子而言,內心會留下一種創傷。當日后再次出現創傷性事件時,孩子就會重新體驗到被母親拋棄時的創傷性場景,痛徹心扉。
“我永遠不會離開你”, 傳遞的更多是一種精神上的陪伴與關懷。 即便在現實層面, 我離開了你, 但是我對你的愛, 將會內化為一種力量, 在你心底,陪伴著你, 溫暖著你,滋養著你。 每個人的內在,都有一個'內在小孩'。每個人的'內在小孩',都或多或少的受到過傷害,都需要被療愈和被滋養。 如果你已為人父母,以上的六句話,可以多講給孩子聽,療愈孩子的創傷、讓親子之間的愛可以重新順暢流動;也可以多說給伴侶和自己,療愈自己的內在小孩,用愛和理解包裹自己、療愈自己,擁有更加幸??鞓返纳睢?/span> 今日互動 #你的內在小孩有創傷嗎?# 點擊下方'留言'按鈕,將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情緒化' '負能量爆棚' 成了很多人的困擾 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就猶如一個 容器 我們常常日復一日的 將內在堆滿 負面、垃圾、雜物 我們的內在 壓抑 著許多 悲傷、憤怒、委屈、痛苦、焦慮 當我們的內在 壓抑 積累的過度飽和 就會出現 情緒 失控、情緒化、 容易陷入負面情緒、胡思亂想、 負能量爆棚、很難安靜下來、 煩躁、焦躁等情緒。 通過「冥想」 進入我們的內在空間 進行心靈大掃除 整理內心世界 療愈過往的創傷 釋放負面情緒 讓身心回歸通透、平靜、自由 開始全新的生活 心靈面包在線冥想課! 2016年9月20日周二 晚21:00-21:40 名額有限,趕快報名! 點擊此處“冥想報名”查看完整報名信息。 |
|
來自: 昵稱30501711 > 《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