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微信:農業電商【nyds88】了解豐富農業補貼,農業+電商資訊等。 茶葉按制茶商不同,可分為農家茶和廠茶。 農家自制的茶叫農家茶,由于農家的條件和溫度等控制沒有廠家的生產條件(特別是溫度濕度調控方面和農藥殘留控制方面),所制作的茶也是順自然的,但也有好的茶,會有偏生茶制作,也由于路途的原因,所以不認為農家茶就一定是好茶。 廠茶工藝控制有優勢,品質有保證,也是很多商客選擇的原因。 茶葉品種參差不齊,茶葉品質良莠不齊?,F在喝茶的朋友越來越多,但在買茶的過程中總容易被忽悠而不自知,仔細看看下面賣家常說的話,主要是大家對茶葉的品質不是很了解,再加上多數茶農的制作工藝水平達不到要求,制作出來的茶口感不好。 不少人覺得,茶行業是個暴利行業,做茶葉很賺錢,這話到了茶農的耳朵里,茶農就該生氣了,自己辛苦種茶,結果錢都進了渠道商的口袋里去了,茶行業的暴利自己是一點都沒撈到。 茶農是茶葉質量好壞的源頭,可以說是茶行業的龍頭,但在我國的茶產業鏈中,這龍頭卻一直沒怎么賺錢。那茶行業的錢都被誰賺去了呢?以一斤的普通綠茶為例,假如經銷商從茶農手里收購鮮葉是5元,茶廠需要6斤原茶才能加工成1斤市場茶,那說一斤茶葉的原材料是30元,后面加上機器、人工及物流費用以及10元左右的利潤,茶廠賣給茶商的價格一般是每斤80元。到茶商手里,茶葉價格還存在一個批發價和零售價,批發價一般在100元左右,而零售價即茶商賣給消費者的價格則可提高到150甚至300左右。從這樣一系列的流程下來,我們可以看出,茶葉從產出到消費者手中的價格翻了將近60倍。而在這過程中,茶農賺得最少,經銷商賺得最多。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種現象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呢?中國的茶產業鏈與其他國家不同,我國的茶產業鏈分為種植端(茶農)、生產端(茶廠)、渠道端(茶商),除了大的茶葉品牌有完整的產業鏈外,對于其他品牌來說,這三個端口是各自為政的,渠道商不參與種植,他們只負責從茶廠手里購買茶葉。這就導致茶產業鏈條中斷,無法產生集聚效應。茶賤傷農,茶葉的質量好壞對茶農的收益并沒有太大的影響,因此,這就會影響茶農的積極性,茶葉的質量也難以有可靠的保證,影響到茶葉品牌的建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