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點成語故事(25) 成語故事是我國歷史的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后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成語就是有道理的詞語,它奠基著我國的文化之熙。讀一讀這些語言生動、通俗易懂的成語故事,不但能夠使我們了解歷史、學習知識,還能從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 塞翁失馬 戰國時期邊塞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養的馬突然丟了一匹。鄰居們聽到這事,都來安慰他不必太著急。塞翁見有人勸慰,笑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還會帶來福氣。”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里覺得好笑。可是過了沒幾天,丟失的那匹馬不僅自動回了家,還帶回一匹駿馬。 鄰居聽說馬自己回來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預見,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老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塞翁卻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剽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揚揚得意。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都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概括為“塞翁失馬”,比喻雖然受到了暫時的損失,后來卻因此得到了好處。也指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 三令五申 春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軍事家名叫孫武,他寫出了《孫子兵法》這部重要的軍事巨著。他帶著這部著作到吳國去見吳王,吳王看過以后,對孫武還不完全相信,便說:“是不是可以用少量的軍隊來試試你的兵法?”孫武說:“可以。”吳王又問:“用婦女試試可以嗎?”孫武也答應了。 于是,吳王召集了一百八十名宮女,請孫武訓練。孫武將這些宮女分為兩隊,用吳王寵愛的兩個妃子為隊長。隊伍站好后,孫武就問:“你們知道怎樣向左轉、向右轉嗎?”宮女們回答:“知道。”隨后孫武搬出殺人的刑具,“即三令五申之”,即三番五次地說明要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說完便擊鼓發出向右行的命令。宮女們從來沒有受過軍事訓練,聽到命令后不但沒有執行,反而大笑起來。孫武嚴肅地說道:“解釋不明,交代不清,是將官的過錯。”于是,他又將剛才的一番話詳盡地向她們解釋了一番。然后,他再次擊鼓,發出向左行進的命令。宮女們仍然只是笑而不執行命令。孫武便命令行刑士兵將兩個隊長推出去斬首。 吳王忙派人前去講情。可是,孫武說:“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說完就將兩個隊長斬首了。宮女們嚴肅起來,所有動作都能按照號令認真去做了。 后來,人們用“三令五申”來表示三番五次地命令、告誡。申,申明。 三人成虎 戰國時期,國與國之間為了使雙方都能信守諾言,在訂立盟約時,往往要將本國的太子交給對方做人質。 有一次,魏王和趙王聯盟,按規定,魏王必須把兒子送到趙國都城邯鄲去做人質。于是,魏王決定派大臣龐蔥陪兒子同去。龐蔥知道魏王是一個偏聽偏信的人,便擔心自己走后,原來反對他的人會制造流言蜚語。臨行前,龐蔥對魏王說:“如果現在有人報告大王,說街上來了一只老虎,您會相信嗎?”魏王回答說:“我不相信。”龐蔥接著問:“如果有第二個人來報告,說大街上跑來一只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如果有兩個人這么說,我就半信半疑了。”龐蔥又問:“那么,如果有第三個人來向您報告,說街上有一只老虎,您信還是不信呢?”魏王答道:“大家都這么說,我當然相信了。” 這時,龐蔥說:“大街上沒有跑來老虎,可是因為有三個人說有,您就真的相信有老虎。我走后,議論我的人一定不少,還希望大王您能明察。”魏王說:“我都知道了,你放心去吧。”龐蔥告別了魏王陪太子到趙國以后,果然有一些人在魏王面前說他的壞話,魏王本來不相信,可是說的人越來越多,魏王就開始懷疑了。 后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編成了“三人成虎”的成語,比喻謠言一再被重復,就有可能掩蓋事情的真相,使人信以為真。
身無長物 東晉時期,有一個叫王恭的人,做過將軍、刺史等高官,還擔任過太子的老師。但是,他的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生活也相當儉樸。 有一次,王恭跟隨父親到了會稽(kuài jī,今浙江紹興),因為那里盛產竹子,所以回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時帶了一領精美的竹席。 回到建康后,一個叫王忱的朋友去看望他。王忱見他坐的那領竹席既舒適又美觀,心里非常喜歡,便對王恭說:“你從盛產竹子的地方回來,這樣的好席子一定帶了不少吧?是不是可以送給我一領呢?”王忱笑笑,便答應了他。 王忱走了以后,王恭便讓人把竹席給王忱送了過去。因為僅有的一張竹席已經送給了王忱,所以王恭讀書、吃飯只好坐在草墊子上。 王忱知道這個情況以后,十分吃驚,他找到王恭,非常抱歉地對他說:“我還以為你有好幾領這樣的席子呢,所以才開口向你要的,沒想到你只有一領。”王恭笑了笑,說:“看來你還不怎么了解我。我在生活上從來沒有多余的東西。”(原文是:“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后來,人們引申出“身無長(zhàng)物”這個成語,表示沒有多余的東西。現在常用來比喻生活窮困,一無所有;有時也比喻為官清廉。長物,多余的東西。(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