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先生楊震,可與孔子媲美,卻落個暴尸荒野下場 2016-09-19 小D雜談6評 有一個人,你也許不記得他的名字,卻一定記得他說過的一句話,那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說出這句話的,是東漢名臣楊震。 楊震出身書香世家,自幼聰明好學,飽讀詩書。他立志在民間傳播知識。據史書記載,楊震在華山腳下開設私塾,教學中他堅持有教無類的原則,學生多大3000多人,且很多學生后來都成為國家棟梁,其教學上的貢獻,可與有3000名弟子的孔子媲美。 楊震學富五車,當時的大將軍鄧騭聽說之后,多次派人請他做官,為國效力,楊震都推遲不受。幾次接觸下來,鄧騭更加欽佩楊震的人品和學識,舉薦他為“茂才”。楊震推遲不掉,最終還是答應做官,此時,他已經50多歲了。 有一次楊震路過昌邑,當地縣令王密曾經得到過他的提拔,于是準備了10斤白銀給楊震。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送過去,楊震拒不接受,說:“我提拔你是因為我了解你,知道你對國家有用,你怎么就不了解我呢?”王密勸他說,“現在夜深人靜的,也沒有人會知道,您就收下吧?!睏钫鹫溃骸疤熘刂阒抑?,怎么可以說沒有人知道?”王密聽了此話,羞愧的走了,楊震四知先生的美名也因此傳開。 楊震為人清廉,曾經有人勸他為子孫多置辦一些家產,楊震卻說:“留給他們清白的名聲,已經是很豐厚的遺產了?!?br> 然而,楊震為官清廉且忠心,卻并沒有遇到英明的君主。當時的漢安帝,寵信奶媽王圣等人,他們因此在朝中肆意妄為,把朝中弄得烏煙瘴氣。楊震對此很是憤然,多次上書漢安帝,要他親賢臣遠小人,然而,已經沉迷于享樂的漢安帝卻對筆無動于衷。最后,楊震心灰意冷的告別洛陽,在途中想到朝中奸佞當道,自己身居高位,卻不能讓皇上覺醒,憂憤之下,喝了早已經準備好的酒喝下,最終毒發身亡。 楊震死后,送葬之人送到陜西境內,卻被太守攔住,非但不準他們繼續前行,還把其中幾個披麻戴孝的人拉去做了苦役,楊震的棺材就被留在路邊風吹日曬,途中百姓見了,嘆息不已,但是也沒有人敢前去安葬。 可嘆一個耿耿忠臣,到頭來卻落得個這樣的下場。也許楊震從一開始就不要出任仕途,安心的做一個教書匠,結局也不至于如此凄涼。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