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解讀(連載三十六) (159~171) 一五九、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糧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解讀: 1、本條屢次用下藥,則說明患者同時具有陽明病的“胃家實”癥,估計第一次服湯藥即是瀉下藥。條文起手即“傷寒”,則按傷寒法,其感冒的治療原則為先表后里;對下法有“下不厭遲”的原則。本條的治療就違背了這個原則,則導致變癥連連,此為誤治。 2、 后服用理中類藥以溫胃,而患者則“利益甚”;故推測出患者的下利原因在“下焦”——腸道系統;藥用則“赤石脂禹余糧湯”。 3、本條提出了兩個湯劑,其中一個屬暗含的,僅出現方劑名稱,沒有出現方劑的藥物配比。理中湯是溫中,溫胃的;赤石脂禹余糧是收澀的澀腸的。——這兩個方劑現代已經很熟悉,也沒有歧義出現。所以不更多的解釋。 4、由于誤治導致患者的“利益甚”,即下利很嚴重;此時,應先與理中類試探;若不行,則用收澀類方劑。估計這也是頑固性、復雜性“下利”的一種試探性的治則方法吧。 5、下利不止的另外一個治法是“利其小便”。 6、文中沒有提到寒熱,按照一般理解,則其寒熱不明顯;按照傷寒論六病辨證來解釋,則赤石脂禹余糧湯所主為“陽明病”。不屬陰性病。 一六〇、傷寒吐下后,發汗,虛煩,脈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脅下痛,氣上沖咽喉,眩冒,經脈動惕者,久而成痿。 解讀:沒有給出治法,敘述了有病不治的嚴重后果。 一六一、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 解讀: 1、“解后”應該是患者的太陽表病——“發熱惡寒”的癥狀沒有了。 2、“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證是處方的關鍵。按傷寒六病表述,則為陽明病。 3、此心下痞硬與瀉心湯類應該一致,其不同之處在于旋覆代赭湯重點在于“噫氣”;而半夏瀉心湯沒有。 一六二、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解讀: 本條與63條幾乎一樣。 1、“汗出而喘”按照經文一般是麻黃湯證。由于無大熱,“汗出而喘證”證明患者的陽明里熱盛。一般里熱不適應桂枝湯,且喘為麻黃癥。 2、由于已經汗后了,所以去麻黃湯中之桂枝,加入石膏。 3、按照傷寒論六病辨證來解釋,則此時患者為“太陽陽明合病病”。 一六三、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 解讀: 1、按照“太陽陽明合病”且有燥屎癥的一般治則為先解表后攻里,本條敘述了誤治導致的后果。 2、誤治后,患者的癥狀為“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按傷寒論六病理解,則桂枝人參湯癥為“太陽陽明合病”。 3、治則為桂枝人參湯;即理中湯加桂枝。理中即159條的理中。 4、與159條理中類比,本條是熱利;159不是。 5、與瀉心湯比,本條有太陽病癥狀,而瀉心湯沒有,且本條的重點在于熱利。而瀉心湯在于“心下痞”。 6、與葛根芩連湯有何區別?葛根芩連湯同樣有發熱、惡寒的下利證,而沒有“心下痞硬”證。 一六六、病如桂枝證,頭不痛,項不強,寸脈微浮,胸中痞硬,氣上沖喉咽不得息者,此為胸有寒也,當吐之,宜瓜蒂散。 三五五、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者,病在胸中,當須吐之,宜瓜蒂散。 10-24、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宜瓜蒂散。 解讀: 由于“氣上沖喉咽不得息”,則:因勢利導,用“瓜蒂散”就好。現代對該方劑沒有什么異議。 一七一、太陽少陽并病,心下硬,頸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解讀:不懂經絡,不議。 一七二、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 三三三、傷寒,脈遲六七日,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當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附方:《外臺》黃芩湯 治干嘔下利。 解讀: 1、按傷寒論六病理解,此為三陽合病。所以太陽病僅僅是脈浮緩,發熱惡寒證很輕微。下利屬陽明。 2、與第34條相比,“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34條屬“太陽陽明合病”,沒有少陽證,所以34條的熱應該比較盛,而黃芩湯則熱勢不明顯。所以,黃芩湯證對應的應該是幾乎無寒熱的“下利”證。也就是我們平時接觸到患者的時候,患者沒有明顯的發熱癥狀,僅僅有嘔吐或下利的癥狀,但必須沒有惡寒。 3、嘔吐屬陽明。從增加半夏生姜以后的方子研究,很有些半夏瀉心湯的味道。增加半夏生姜也是傷寒或后世醫家的常規用法。 一七三、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者,黃連湯主之。 解讀: 1、傷寒,應該是患外感了,也就是感冒了,一般屬太陽病。由于有“腹中痛,欲嘔吐”,故按照傷寒論六病理論,為“太陽陽明合病”。 2、患者的“腹中痛,欲嘔吐”為主證,而“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僅僅是對以上主證的理論解釋或推理。在理解本方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點。 3、總之,患者應該在感冒的時候,有發熱惡寒癥狀,同時又有“腹中痛,欲嘔吐”的陽明癥狀。用黃連湯。 毛延升 2016-09-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