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之所以會覺得脫發和腎臟有關系,是因為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在關于腎臟的論述中,認為腎開竅于耳,其華在發。也就是說,頭發是腎臟功能的外在表現。腎虛確實可以導致脫發,但并非所有的脫發都是腎虛。古人著書的目的是想把有用的知識傳給后世,但古人又怕后人讀死書。因為文字很難表達言外之意,也就是說文字之外的東西需要去悟,結合生活實際靈活理解。就好比伯樂的兒子嚴格按照其《相馬經》中的文字描述找千里馬,結果找到的是一只蛤蟆。 對脫發認識還有一個誤區,便是血虛。血虛確實可以引起脫發,因為中醫理論有“發為血之余”的說法,也就是說頭發的生長要靠血氣的滋養。頭發的質量和血確實有關系,但不能因此就斷定脫發一定就是血虛。 腎虛和血虛是可以引起脫發,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臨床實際中很少能見到腎虛和血虛導致的脫發。當前最常見的脫發分三類,一類是生理性脫發,另一類是脂溢性脫發,三是斑禿。 生理性脫發,頭發是有生長周期的,因此正常人每天會脫落五十到七十多根頭發。早晨醒來枕頭上或洗頭后水中脫落的頭發是正常情況,只要頭發總量沒變就行。門診上經常能遇到這樣的患者,總給大夫交代枕頭上或洗頭后臉盆里掉頭發,脫發嚴重,事實上屬于生理性脫發。 脂溢性脫發,又稱為早禿,中醫稱之為“蟲蛀脫發”。以歐洲男性最為多見,與遺傳和皮脂溢出有關系。可表現為頭發油膩、頭皮屑增多、頭皮瘙癢脫發。中醫辨證屬于“脾胃濕熱”,如果用補腎或補血的藥,反而會加重濕熱,屬于火上澆油。 斑禿,斑禿的特點是脫發成斑片狀。發病原因不明,現代研究多認為其可能和自身免疫因素有關。但斑禿的發病有個特點,就是好發于精神壓力過大或焦慮的患者,也就是說和情志的關系比較大,多屬肝郁氣滯。因此,對于這種脫發,用補腎養血的辦法顯然也不合適。可以用疏肝解郁的辦法并配合外治法效果才好。 如今防脫發的偏方或護理產品,多含有何首烏、墨旱蓮、黑芝麻、當歸等補腎養血藥。而這些藥物只對腎虛血虛型脫發有效,而大多數脫發患者并非腎虛血虛導致,用之無益反而加重病情。何首烏有一定的毒性,使用不當還可能造成肝損傷。建議有脫發煩惱的朋友,最好能在中醫指導下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用藥治療。 本文旨在科普并供同行參考,患者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杏花島作者趙彥鵬,中醫學碩士,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不孕不育科主治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