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歐巴不一定人人喜歡,但“金哥哥”,估計大多數人都不會感到厭煩,他是哪個“歐巴”呢?是錢!因為繁體字的“錢”由“金”、“戈”、“戈”組成,諧音恰好就是“金哥哥”,如此親昵的稱呼無不讓你我覺得這是一份赤裸裸的愛;古代的文人也表達過同樣“真摯”的情誼——孔方兄,前者“愛情”,后者“情親”,那么這個歐巴一定不會差:無論品質,還是顏值!
在前貨幣時代,貝類的殼也許不僅能作為裝飾品,也能當錢花,所以說錢的產生不能不說和顏值有關聯!例如,在山西天馬—曲村的一座西周墓中,墓主身上就覆蓋著用海貝制成的飾品,能用得起如此之多的海貝,大可說明墓主在當時是個土豪。 山西天馬—曲村6214號西周墓部分隨身魚形海貝飾品 春秋與戰國時,不僅百家能爭鳴,這也是一個顏值井噴的時代。形如鏟子的平肩空首布告訴我們,以農為本的思想在周代落實得非常到位。 洛陽東周王城遺址出土戰國“東周”平肩空首布
不曉得這枚國別待考的三孔布是不是想表達三星高照的意思,但這枚戰國的錢竟然出土于西漢時期的墓葬中,或許說明墓主人有收藏錢幣的喜好。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戰國“宋子”三孔布
齊國的刀幣恐怕大家都不陌生,但它并不是想告訴我們山東好漢的淵源,所謂的“刀”與當時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博山刀
“西周”與“東周”的圜錢,其萌萌噠的造型告訴我們“本是同根生”的道理,可事實是:西周與東周并不是通常意義上說的周朝前后兩個階段,而是戰國末葉,窩里斗的周王室分裂成的兩個小國,一在洛陽(西周),一在鞏義(東周)。 河南汝州官莊故城遺址出土戰國“東周”與“西周”圜錢(拓本)
魏國的共屯赤金圜錢形制極其古樸,誰說古人一定想表達“天圓地方”的觀念呢。PS: 這里的赤金就是紅銅,《史記·平準書》中說:“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共屯赤金”圜錢
造型奇特的文信錢與戰國時的大商人呂不韋關系密切,曾被封為“文信侯”的他,在審美上也獨樹一幟。不過有錢是好呀,可以輔佐秦王,可以封侯,還可以自己鑄錢花,甚至說,你的私生子一不小心就有了成為中國第一位皇帝的可能。 遼寧省博物館藏戰國“文信”錢
 洛陽漢河南縣城遺址出土文信錢殘石范(拓本)
被封為文信侯的呂不韋
 位于今洛陽偃師南蔡莊大冢頭村的呂不韋墓
讓我們有了延續近兩千年一直都在使用的“圓形方孔錢”,但就顏值來看,真有點呵呵,如下圖中的秦半兩。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秦半兩與殘石錢范
“德兼三皇,功過五帝”的嬴政 被譽為“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改革家”的王莽就有點兒看不下去了,作為一位杰出的漢代文青,王莽在錢幣設計上所追求的形式美感一點兒都不輸給千余年后的宋徽宗,當然,文青是不適合當皇帝的,可為什么命運總和文青過不去呢?
杰出的漢代文青王莽 作為現如今唯一公認的稀世珍品——國博收藏的“國寶金匱直萬”,這枚王莽時的“金鑰匙”,它,不僅可以一抵萬,也能自稱“國寶”,作為國寶的它,當然安安靜靜地躺在國博的展柜里啦。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新莽國寶金匱直萬
一共才做了13年皇帝的王莽,進行的貨幣改革竟達4次之多!雖然他的改革打著“托古改制”的旗號,但實際上卻是一次貨幣的“文藝復興”,顏值真沒得說!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三種新莽錢幣
一千年后,我們來到剛剛南渡后的趙宋臨時政府轄地——臨安府,可憐了昨夜的東京夢華,沒錢花的臨時政府只得發行一些臨時貨幣,“臨安府行用”這枚小小的錢牌告訴你我的滿滿都是“靖康恥,猶未雪”呀!
 浙江省博物館藏南宋“臨安府行用”錢牌
 杭州南宋臨安城御街遺址
“只把杭州當汴州”的偏安皇帝——趙構 最后,如果你身為一個土豪,那么就教你一個文藝的“炫富方式”:
 民國收藏家張叔馴舊藏錢幣拓本扇面
 《古錢極品》書影
 2016年9月25日,“青錢萬選 閱讀歷史——霍宏偉《古錢極品》首發懇談會”在人文考古書店舉辦。(攝影/趙囡囡)
(部分文字與圖片采自霍宏偉先生的《古錢極品》一書,經中華書局授權同意使用)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相關展覽】
中國古代錢幣
展期:專題陳列(常設)
地點:國家博物館 南區三層11號展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