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事雜談: 郵資機戳是否可蓋銷郵資? 由于國內公眾函件“郵資已付”戳的停用及郵政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本世紀以來,郵資機配置已遍及全國,大城市小型郵資機已配置到營業窗口。帶給集郵者的一個問題,郵資機是否可以蓋銷郵票(郵資圖)?引申問題:郵資機是否可以補資(即與郵票混合使用)? 其實,這個問題對一般集郵者無所謂,也不是問題,集郵是玩,只要郵政許可,玩的高興,一切合理。由于近年來,郵資機的普及及各地開發宣傳、紀念圖案,許多集郵者開始創新,利用郵資機制作傳統郵品。中國集郵界一些“衛道士”開始驚慌失措,說這些郵品不正規,當然后面潛臺詞,不能上郵展…… 郵資機是“新生事物”,根據我國郵政各類規則和文件都沒有涉及銷票和補資這個問題(注:上海等地郵政有補資地方規定),但目前至少沒有任何文件“禁止”過。 國際上對于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但過去曾經施行,可以仿照辦理的做法,一般稱“國際慣例”。引申到我們這個問題,我個人看法,按“慣例”,存在,大家都在做,而且能接受,就是合理。 采用郵資機戳銷票在我國普遍存在。 上世紀90年代,為了提高我國郵政機械化程度,我國郵政開始大量進口和研制信函過戳機及郵資機,老一輩都知道,當時收到的平信,郵票(郵資圖)不少被涂上至少五條波紋線,由于嚴重破壞郵票圖案,此類機子應用后來開始減少,有的地方干脆取消波紋線部分或繼續保留,改為“落地用戳”。同時,對沒有配置信函過戳機或節日期間信件增多情況下,有些郵局也就會采用郵資機銷票。那時集郵者辦封,都會要求郵局不要使用此類“殺手”戳,更不會主動采用同類的郵資機去銷票。因此在當時集郵品上,此類戳記不多見。 為了找到各地郵政采用郵資機銷票的“慣例”,我有意識收集了各地近200個戳樣,目前除西藏外,可以說在全國各地開花,既有發達大、中城市,也有偏遠農村局所,結果連我自己也驚嘆。完全可以證明,采用郵資機戳銷票是郵政的一貫做法。 采用郵資機進行補資。 采用郵資機補資,新中國郵政成立后就存在,而出現大量郵資機補資郵品出現,一直到本世紀初才出現,這與中國郵資機發展有關。 題外注:這是偶然發行一枚信封,在哪個年代產生,有些不可理念,請關注我以后文章,會慢慢告訴你,此封的考證。同時告訴你早期郵資機還有其他你想不到補資用途。
新中國一誕生,中華郵政僅留下12臺郵資機,到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只有48臺郵資機,主要集中在少數大中城市。一直到2000年,全國也僅1000多臺,而且四分之一在上海。據說北京只有一臺郵資機,在上世紀70年代已無法使用。1988年北京借新購進郵資機為契機,率先在全國開發宣傳、紀念郵資機符郵品,但當時郵資機戳品各地都是郵政預先制作成品出售,有的地方沒有郵資機,也紛紛仿效,不倫不類郵資標簽封就是該時期產物,當然也沒有條件可以產生票、機戳混合郵品(注:有集郵者購買郵局成品,再加貼郵票個人行為)。一直到2002年下半年,美國開始在上海向中國郵政推銷“必能寶”小型郵資機,郵資機才在郵政營業窗口出現,許多集郵者才初次見到郵資機“芳容”,我國各地郵資機真正實現了可按用戶準備載體(信封)及“要求”打印郵資。因此,采用郵資機補資郵品,才會大量產生。 現在一些“衛道士”總認為中國郵資機早就存在,為什么直到現在才出現郵資機銷票、補資郵品,似乎是現在集郵者的“瞎胡鬧”。以上簡單介紹中國郵資機使用歷史就是這個道理。 既然采用郵資機銷票這些行為存在,存在也就說明合理、合法。何況,使用郵資機發達地區郵政,對于郵資機補資都有明確規定和行文,這里也不多說。 有關“0”郵資。 郵資機戳打“0”郵資,一些“衛道士”常常在“教育”集郵者,是違規。不是郵資機“試樣”,不能展出云云。但現在出現那么多“0”郵資,完全排斥人為因素,“郵味”十足“信息”的實寄品,不知“違規”在那里。 說實在,我收集戳樣大部分來自非集郵品,如不作此方面說明和研究,從這些郵品“價值”“品相”和觀賞角度,我與大多數集郵者一樣,都會隨手拋棄。但萬一有集郵者在這些郵品中找到某些信息,郵集上需要展示使用這些素材,又如何處理。再說到底,我假設按我文章思路,組織一部郵集,為了說明問題,展示以上大量帶“0”郵資郵品,展出就“違規”? 其實,我國郵資機最初郵資部分(框)內有“郵資已付”字樣,本世紀初取消。因此,用郵資機銷票,實際上說明該信件已付郵資,現在所貼郵票郵資已符合,那只能用“0”表示。 引申現在各地啟用宣傳、紀念郵資機戳,特別配合新郵發行紀念郵資機戳,集郵者采用“0”郵資銷當天新郵,這實際上也不是真正意義上“0”郵資郵品,貼在信封上的郵票就是郵資,無非是借郵資機戳同紀念郵戳一樣,蓋個紀念戳記而已。郵資機一般都由郵政人員操作,有的還掛號寄出,更不能說它違規在什么地方?當然,也有人會說這是集郵者個人行為,現在不是集郵愛好者或有興趣者,會有什么人這樣去消耗郵票嗎?特別個別地方郵政開發專用郵資圖郵資封片,用戶購買封片,采用此類方式銷郵資來吸引購買者,有如何解釋? 因此,籠統說打“0”郵資屬于“違規” 郵品,“不能上郵展”,本身是一個錯誤觀點。而那些用一根條子(簽條),打上“0”郵資,說什么是“試樣”(無法檢驗),被“賽家”捧郵展上的上品,這才是今天中國郵壇的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