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匯聚的中國瓷器珍品,堪稱為全球涵蓋最廣泛的亞洲藝術收藏之一,來源包括十九至二十世紀的著名美國金融家和慈善家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Jr.)、塞繆爾?普特南?艾利(Samuel Putnam Avery)、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瑪麗?克拉克?湯普森(Mary Clark Thompson)和瑪麗?斯蒂爾曼?哈克尼斯(Mary Stillman Harkness)。 佳士得紐約於亞洲藝術周期間舉行的“美藏於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珍藏中國瓷器”(網上拍賣:9月13日至22日;現場拍賣:9月15日)網羅宋朝至清朝的瑰寶,彰顯近千年的技藝發展與美學精髓。以下是現場拍賣及網上專場的精選杰作。 1“大都會”最早獲贈的中國瓷器之一 粉彩錦地花果紋盤 清雍正 直徑19.6公分 成交價 56,250美元 此粉彩錦地花果盤是“大都會”最先購藏的中國瓷器之一,原屬塞繆爾?普特南?艾利(Samuel Putnam Avery)珍藏,購於1879年。艾利是大都會博物館的創始董事之一,亦是職業雕刻師、資深藏家和經銷商,其瓷器藏品多達1,300件,大部分出自明、清時代,此盤便是其中之一。 2素三彩瓶 五彩瑞獸紋大長頸瓶 清康熙 高50.9公分 成交價 341,000美元 此瓶繪有麒麟,神秘超凡。麒麟乃神話中的吉祥動物,據指圣人出生或離世前,麒麟自會出現。相傳孔子誕生之夜,麒麟便曾現身人間。 3專為外銷而制的十七世紀軍持 藍地金彩鑲銀軍持 清康熙 高28.3公分 此類盛水器大多出口至東南亞地區,裝飾細節,迎合異國品味。當時的中國瓷窯專制送往歐洲和非洲的瓷器,而此藍地描金軍持或象征著異國物主的社會地位。 4原屬小洛克菲勒珍藏之杯碟 五彩花卉紋海棠式杯碟一套 清康熙 杯寬8.6公分,碟寬11.7公分 小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1874-1960)是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創辦人的兒子和繼承者,他投身商界以外,更致力參與慈善事業。他熱愛收藏中國瓷器,尤其鍾情於素三彩、墨地五彩和黃地五彩的釉上琺瑯瓷器。此茶碟套裝綴以藍綠色調,與素三彩一脈相承,素三彩演化自明代流行的五彩裝飾。至康熙時期,彩色琺瑯的精細技藝達到嶄新水平,締造出各種透明及柔和藍綠色調。 5明代珍罕龍紋罐 綠地黃彩開光海水云龍紋罐 明萬歷 雙圈六字楷書款,高17.1公分 成交價 317,000美元 此龍紋罐擁有三百多年歷史,以“佛門八寶”的傳統符號作點綴。這八款圖案早見於元朝(十三世紀),包括一對金魚、寶螺、法傘、寶瓶、蓮花、盤長、白蓋和法輪。此瓶亦飾上龍戲珠紋,充分體現萬歷時期的吉祥裝飾,底部并帶有青花六字楷書款。 6御賜珍品:菊花瓶 豇豆紅釉菊瓣瓶 清康熙 三行六字楷書款,高21公分 成交價 905,000美元 豇豆紅釉可謂是清代最富趣味的技藝發展之一,其前所未見的淡粉和淡綠色調以銅釉和特定焙燒方式制作而成。康熙年間出產的豇豆紅釉器為數不豐,部分學者認為此乃康熙帝賞賜臣子之物。多為一套八件,置於文人案頭。 7豇豆紅釉太白尊 豇豆紅釉太白尊 清康熙 三行六字楷書款,直徑12.7公分 成交價 161,000美元 太白尊乃文房擺件,因形似唐代詩人酒仙李太白飲酒的大酒壇而得名。又因形似圈雞用的罩,故有雞罩尊之稱。 8胭脂紅地軋道粉彩杯碟及紋碗 粉彩胭脂紅地花蝶紋杯碟一套 清雍正 直徑7、11.4公分 成交價 23,750美元 粉彩技術早于康熙晚期傳入中國,當時的耶穌會教士帶來了胭脂紅色琺瑯。這使陶瓷工匠創造出淡粉和深紅色調的粉彩瓷器。與白色琺瑯融合后,更多色彩和色調應運而生,亦因而能夠制作更精致的圖案,形狀鮮明且具立體感。粉彩在雍正年間達至頂峰,花卉與蝴蝶是最盛行的主題。此杯碟套裝為雍正時期的典型杰作。深淺漸變的粉色牡丹,以及不同色調的黃色葫蘆與佛手柑,盡顯水果和鮮花的自然色彩。 9清乾隆粉彩圖盤 粉彩開光人物故事圖盤 清乾隆 直徑21.6公分 釉上琺瑯本以透明藍色和綠色為主,至十八世紀初,胭脂紅和粉紅成為主要色調。這個變化亦帶來三種全新顏色——半透明胭脂紅色、不透光白色(采用砷酸鉛)和不透光黃色(錫酸鉛)。此盤的細致裝飾彰顯乾隆年間(1736-1795年)的豐富粉彩色調,策騎駿馬的景象更是栩栩如生。 10青花小瓶三件 青花小瓶三件 清康熙 高15.2、14、12.7公分 青花瓷源於元明時期并在康熙年間大受歡迎,生動富麗的青花紋飾與白晢明亮的瓷器構成對比。無論是本地或出口市場對青花瓷均需求殷切,於此時期出產的青花瓷造型創新獨特,分別呈竹節狀、方足狀,另一則形似祭祀酒器古銅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