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7日下午一點半,阿什拉夫·馬爾萬從他位于倫敦公寓里的五樓陽臺墜下,主動脈當場破裂。 有人尖叫,有人報警,但救護人員到來時,這位“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間諜”已然身亡。 在他死亡的那天早晨,四個年輕人正在距離公寓不遠的大樓里開會,等待著他們的老板馬爾萬的到來。 但是他遲到了,并且永遠缺席了這次會議。殘忍的是,這四位年輕人就透過窗戶目睹了馬爾萬最后的自由落體運動。 馬爾萬是自己跳下去還是被人推下去的? 人們在尸檢報告里發現了他血液里的抗抑郁藥物成分,醫生也表示,馬爾萬因為壓力在兩個月內瘦了10公斤。雖說這樣,但從他備忘錄里的安排和那段時間的家庭生活看,一切都井然有序,甚至可以說欣欣向榮,看不出有什么特別的事情發生導致自殺——當時,他還在籌劃和妻子共同度假旅行。
那究竟是什么要了馬爾萬的性命?又是為什么現場到處都是目擊者,卻并沒有明顯的證據能和他的死聯系在一起? 1944年,馬爾萬出生在埃及一個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是總統警衛大隊的一位軍官。21歲時,他從開羅大學化學工程專業以一等榮譽學位畢業,并被征入伍。 這一年,在埃及首都的郊區赫利奧波利斯,馬爾萬參加了一場改變他人生命運的網球比賽。 在那里,他邂逅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孩:穆娜·納賽爾——時任埃及總統的第三個、也是最受寵愛的女兒。兩人迅速墜入愛河,第二年夏天便步入婚姻殿堂。通過這段婚姻,馬爾萬迅速躋身埃及上流精英階層。 婚后他繼續完成兩年兵役,隨后搬去倫敦,開始了化學碩士課程的學習。
誰知道在倫敦求學的馬爾萬嫌老丈人給的家庭津貼不夠。為了增加收入,他轉而接受了科威特酋長夫人的金融支持。 居然跑去接受了別國的“經濟援助”!幾個月后,納賽爾總統從埃及駐倫敦大使館得知這一消息時氣得跳腳。 于是這位總統老丈人喝令女婿離開倫敦、回到開羅,只有在考試交論文的時候才能回倫敦。
在開羅的這幾年里,馬爾萬在總統府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為老岳父鞍前馬后在所不惜。 作為總統特使的他,走訪了中東世界,團結了包括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一眾阿拉伯世界好兄弟,打開埃及外交新局面的同時為自己積攢了大把大把的人脈資源。 但這個時候,馬爾萬傳奇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借著總統給的“免死金牌”,加之老司機頻頻刷臉,馬爾萬的軍火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遠銷海外。據說,他最大的主顧是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武器源源不斷地流入戰火紛飛的國度,財富也源源不斷地流入馬爾萬的口袋里。 從前那個窮酸的大學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埃及首富、世界富豪——十年流轉,他個人的資產已經高達3億4000萬美元。
賺得盆滿缽滿以后,馬爾萬開始在世界各地購買豪宅。 “全世界最昂貴的街”巴黎第五十大道上的豪華公寓給愛妻穆娜居住,倫敦卡爾頓豪宅區則是留給自己的大多數獨處時光?!百M爾康”私人噴氣機用來方便和家人四處游玩談生意,“切爾西俱樂部”里3%的股份是他和英國上流富翁交情不淺的見證。
馬爾萬本可以這樣一路順風順水,風風光光過著名利雙收的生活。但歷史學家哈羅·布魯姆在《毀滅前夕》一書中的披露改變了一切。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馬爾萬,這位曾經為他的岳父,也就是埃及前總統當過“御前侍衛”,又在岳父過世后繼續服務新一任總統,為埃及外交付出畢生精力的總統特使,竟然是以色列情報機構里的間諜! 書中寫道:1969年春天,馬爾萬訪問了倫敦。表面上是來看胃病,誰都沒想到,他在遞給醫生的X光片里竟然夾著埃及官方公文文件,要求醫生轉交以色列駐倫敦大使館。三天以后,他就接到了以色列情報機構“莫薩德”代理人的電話。
一石激起千層浪,書中有聲有色的描繪將馬爾萬推向風口浪尖,此起彼伏的質疑聲將他的情緒推向抑郁的邊緣。更要命的是,所有以色列的“敵人”都因此將他視為暗殺目標,他的性命因而陷入巨大的危險之中。 事情一經曝光,馬爾萬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日夜擔心被人暗殺。 妻子穆娜曾經表示,在去世前的幾個月里,每晚睡前他都會謹慎檢查房間門窗安全,這個現象在過往三十八年的婚姻里從未出現過。
而莫薩德高級特工Uri Bar Joseph在《天使》一書中又提供了另一個細節略有不同的版本:那天馬爾萬自己走進以色列大使館,要求與安全團隊成員對話。他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希望為以色列情報局效力。 莫薩德是什么組織?被稱為“特工帝皇”的摩薩德,曾1分40秒解救人質,曾阻遏伊朗核計劃,還曾劫持過蘇聯戰斗機——“絕對的忠誠與驚人的效率”翻譯成人話就是“什么事都干得出”。 但是很顯然,莫薩德并不相信馬爾萬的忠誠。過分熱情的背后可能是雙面間諜的險惡,誰知道他會不會向以色列提供錯誤情報以獲得埃及方面的歡心? 不過馬爾萬早就料到莫薩德的這層顧慮,他沮喪地告訴當時的聯絡員:1967年的戰爭里,埃及六天內就被打敗。因此,他投靠以色列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純粹只是想要站在勝利的一方。 看了看手里千年一遇的機密材料,莫薩德的歐洲頭目決定相信他。
1973年4月,他向以色列發出警告:來自埃及的攻擊迫在眉睫。以色列軍方嚴陣以待,派出成千上萬的預備役人員,耗費將近3500萬美元成本處在戒備狀態。 但攻擊并沒有到來。 1973年10月,馬爾萬又從巴黎致電以色列,通過暗號警告以色列即將到來的戰爭。以色列內閣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按照馬爾萬的信息動用坦克——這次信息正確了,午后兩點,埃及入侵。 就這樣,馬爾萬自由穿梭在埃及總統府與以色列情報機構之間,游走在正義與忠誠的邊緣。也有許多人相信他是一名雙面間諜,在給以色列提供情報的同時利用假情報干擾以色列軍方做出決策。 真真假假孰是孰非,如今已不得而知。
盡管世人對其褒貶不一,紛紛擾擾,卻一點也不妨礙馬爾萬的兒子提起父親時雙眸閃現的光芒。 說起父親,他幾乎用光了世間所有美好的形容詞,走在街頭,同父親的往事回憶更是歷歷在目:一起買衣服的裁縫店,一起共享午餐的披薩店,一同閱讀與旅行?!皞惗厝允莻惗兀洃浻肋h在那。我悲傷的是他不再在這里陪伴我,但我仍會記住那些充滿歡樂的時光。八年,是時候讓傷口愈合了?!?/span> 對于痛失丈夫的妻子穆娜來說,她堅信是莫薩德特工謀殺了她的丈夫,且至死也不愿相信同床共枕幾十年的枕邊人竟是以色列間諜。世人關注的是馬爾萬的八面玲瓏深藏不漏,對她而言,則是失去丈夫的悲痛欲絕。
馬爾萬是不是雙面間諜,和他的死因一樣成了一樁懸案。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恐怕只有他曾告訴兒子艾哈邁德的真理: “在這個世上,你想知道的一切都是公開的。你只需要看著它,研究它,把關鍵點連接起來,你想知道的一切就都自然會呈現在我們面前?!?/span> 參考資料: 1.Simon Parkin.2015.”Who killed the 20th century’s greatest spy?” https://www./world/2015/sep/15/who-killed-20th-centurys-greatest-spy-ashraf-marwan#img-5 2.Uri Bar-Joseph.2016.”The Spy Who Saved Israel” http:///article/163501 雜家Misc,我們挖掘論文和資料庫的內容,講有意思的人物故事,有趣的生活日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