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如何才能判斷殺生的罪業是否成立呢?這主要取決于以下四點:
第一、 所殺的對境清楚,也就是我們清楚地知道要殺的是誰;
第二、 想殺的動機產生;
第三、 殺生的行為發生;
第四、 對境的生命斷絕。
這四個條件一旦齊備,殺生的罪業就會成立。
殺生的罪業一旦成立,必會得到相應的果報。殺生的果報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異熟果、等流果和增上果。
殺生的異熟果是指墮入惡道。比較重的殺業就會直接墮入地獄道,一般的殺業會墮入餓鬼道,較輕的殺業則會墮入畜生道。
殺生的等流果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同行等流果,另一種是感受等流果。同行等流果就好比一個人天生就喜歡殺生,既不是因為嗔恨,也不是因為欲望,也沒有別的什么原因,只是因為過去世殺生太多,導致他無法擺脫過去世的習氣,自然而然就喜歡殺生,這就叫同行等流果。而感受等流果則是指,殺生的人壽命都比較短,且會染上很多疾病。
殺生的增上果主要說的是環境。殺生的人會投胎到一些不祥之地,生活環境骯臟惡劣。
第二種不善業:偷盜
偷盜主要有三種存在的方式:權威不予取、偷竊不予取、欺妄不予取。
所謂權威不予取,是指使用暴力或利用權力搶奪他人財物,起因主要是嗔恨。
所謂偷竊不予取,是指在他人看不見、不知曉的情況下把財物偷走。
所謂欺妄不予取,是指以欺騙的方式得到他人財物。這種情況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我們一定要多加小心,謹慎從事。比如在銷售產品時,如果把產品的功效說得言過其實,過分夸大產品的價值和品質以引誘他人購買,這也算是偷盜。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沒有欲望則不可能偷盜他人的財物,所以在偷盜中貪欲是具足的。另外,有時候某些人在渾然不知的情況下,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拿走了,或是借了東西忘記歸還,當作了自己的東西,這也屬于偷盜,屬于以癡為因的偷盜。
偷盜的果報也分為三種,其中異熟果是墮入餓鬼道。同行等流果是指偷盜的癖好,這與過去世的習氣有關。感受等流果是生活貧窮,找不到好工作,收入微薄,即使找到了工作,往往也會不長久。這些并非無故發生,皆與過去世的業息息相關。增上果則是指將生長于不好的環境,如貧困地區,或是農作物無法生長的荒漠等等。
第三種不善業:邪淫
非福業中的邪淫共分為四種:
第一、對境上的不允許。
一旦受過戒律之后,比如說居士戒等,就不可以再犯邪淫。就算沒有受過居士戒,結了婚的人也不可以搞婚外戀,單身的人不可以跟有婦之夫或有夫之婦有染等。
第二、時間上的不允許。
意思是說跟孕婦或是重病之人發生男女關系,這種事情是絕不允許發生的。
第三、地點上的不允許。
比如說在上師附近,或是寺廟、道場、佛塔等地,是不允許發生男女關系的。
第四、道上的不允許。
主要是指除了生殖器官之外,不允許有其他部位的性關系。
邪淫的異熟果是投胎到餓鬼道。同行等流果是指生來淫習就很重,尚未成年就對男女之事特別感興趣,這是過去世的業所致。感受等流果是夫妻關系不和睦,經常發生矛盾、糾紛,婚姻不如意,或是遭遇外遇等,這也是過去世邪淫的果報。邪淫的增上果則是生活在骯臟污穢的環境。
前面所講到的殺生、偷盜和邪淫這三種不善業屬于身的非福業,下面我們將要講解的是妄語、兩舌、惡口和綺語這四種不善業,屬于語的非福業。
第四種不善業:妄語
妄語是指在知情的情況下故意說假話,主要被分為三種:小妄語、大妄語和上人法妄語。
小妄語是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編造的一些謊言假話,比如本來是因為貪睡而上班遲到,卻撒謊說是因為堵車。有時候想出去玩又擔心家里人不高興,于是就說成出差開會等。
相對于小妄語,大妄語更進了一層,主要是指能傷害眾生的假話。小妄語在善惡上對他人并無很大的影響,但大妄語就有影響了。比如明知某人不是小偷,卻要污蔑他偷了東西;明知某人沒有犯罪,卻誣陷他犯了罪等等,凡是對他人造成傷害的妄語都是大妄語。
上人法妄語則專對修行者而言的。所謂“上人法”,即是指這種妄語只有修行者才說得出。比如沒有神通卻說自己有神通,沒有證悟卻說自己已經證悟,沒看到本尊卻說看見了,沒有夢到吉祥的佛菩薩境界卻說自己夢到了等等。
妄語的異熟果是投胎餓鬼道或畜生道,而具體的果報則要由妄語的嚴重程度來決定。同行等流果是天生喜歡妄語。感受等流果是即使說了真話他人也不相信,會受到很多人的質疑和誹謗,經常會被他人非議等等。
第五種不善業:兩舌
兩舌即是指挑撥離間,包括公開的挑撥離間和暗地里的挑撥離間。公開的挑撥離間是指,當事人都在場的情況下直接破壞他們之間的和諧;暗地里的挑撥離間,則是私底下在一個人面前說另一個人的壞話,兩面挑釁,導致他們之間的和諧關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
兩舌的異熟果是依罪業的輕重程度而墮入不同的惡道。同行等流果是生來就喜歡挑撥離間。感受等流果是人際關系很差,人緣不好。在我們生活中有些人確實是這樣——雖然心地很善良,但好像不管怎么努力都很難與他人相處。這其實是過去世兩舌的果報。
第六種不善業:惡口
惡口即是指看到他人的缺點,心生嗔恨,然后加以指責,把他人的缺點統統都指出來,導致他人受到傷害。我們說出口的話,若是使他人受到刺激,感到傷心和痛苦,便成了惡口。惡口的果報跟妄語、兩舌是相同的。
第七種不善業:綺語
綺語主要是指干擾他人修行的言談。舉個例子來說,當他人正在非常認真地念咒、打坐,或是非常投入地修持之時,你偏要上前跟他講一些他喜歡聽的話,使他停止修持來跟你聊天,這就是很大的綺語。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非常喜歡閑聊,一天到晚似乎有說不完的話,話題多種多樣,涉及女人、戰爭、生意、電腦游戲、娛樂圈八卦、剛讀過的無聊小說,甚至賭博、毒品等等,這些跟佛法沒有任何關系的話語都屬于綺語。我們講了綺語以后,內心很容易散亂,導致各種分別念的產生,終將增加修行的障礙。
接下來要講解的三種不善業分別是:貪、嗔、邪見,皆屬于意的非福業。
第八種不善業:貪欲
主要指對他人所擁有的事物產生欲望。比如見到他人財產豐富、美女環繞、權高位重,或是名譽頗佳,心里就產生出很強的占有欲。
第九種不善業:嗔恨
意思是說看到他人快樂、富貴、成功,心里很不舒服,極度盼望他人失去這些,變得又倒霉又痛苦。也就是俗話說的“羨慕忌妒恨”。
第十種不善業:邪見
邪見主要是針對因果和三寶而言——不相信因果的存在,不相信三寶的存在,或是質疑三寶的功德。
從異熟果的層面來看,貪欲導致墮入餓鬼道,嗔恨導致墮入地獄道,而邪見導致墮入畜生道。比較嚴重的邪見果報,也會墮入地獄道。我們知道,嗔恨要用慈悲心來對治;貪欲要用清凈觀或思維無常來對治;邪見要靠聽聞佛法來對治。
對于我們人類,特別是學佛之人來說,對治貪、嗔、邪見尚有辦法;對其他眾生來說,卻無法對治這三種不善業。動物身上也有貪、嗔、邪見,動物卻無有任何辦法可以對治。因此,我們應該格外珍惜現在所具備的條件,努力對治,讓自己遠離十不善業。
十不善業小結
再從整體上來看看十種不善業。其中,最大的罪業是殺生和邪見。對于小乘而言,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和綺語這七種不善業永遠是不善的。對大乘的修行者而言,尤其是一些成就者,除了貪、嗔、邪見三種心的不善業之外,身口的七種不善業不一定永遠不善。因為成就者至少已經具備了真實無偽的世俗菩提心,外在的行為雖是不善,但內心卻可能是為了利益眾生。以心來判斷善惡,而非以外在行為來判斷善惡,也是大乘的一個特點。當然,這一點只限于成就者和菩薩,對于我們凡夫來說,十種不善業都是不被允許的。
十不善業最大的異熟果是墮入三惡道,即使是獲得了人身也會多病短命。總之,做了十不善業,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痛苦。所以我們要善護身口意,斷除十種不善業,并對已經做過的惡業真誠地懺悔。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想辦法讓他人也停止造作這些惡業。
對于佛法修持,僅僅斷除十不善業是遠遠不夠的,還須更進一步去奉行十善業。
我們不僅要做到不殺生,還要愛護生命,經常放生,這樣才能體現大乘精神;
不僅不偷盜,還要廣結善緣,布施財物;
不僅不邪淫,還要表里如一地持守戒律;
不僅不妄語,還要做到實話實說,出言必踐;
不僅不兩舌,還要想辦法用善巧圓融的方式,讓有矛盾的人能和睦相處;
不僅不惡口,還要經常說一些善意且柔軟之話,讓他人心生歡喜;
不僅不生貪欲,他人獲得富貴、取得成就時,還要發自內心地隨喜;
不僅不生嗔恨,做任何事情還都要保持利他之心;
不僅不生邪見,還要對任何教派的修行者都保持虔敬之心,聽到他們的功德和修證之后,不但不誹謗非議,還要像聽到佛陀親口宣講一般,對他們產生信心。
以上所述的十善業,我們不僅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修持,還要盡量影響他人,一同修持。當看到他人修持十善業時,我們要發自內心地隨喜。若是如此,隨喜他人所獲得的功德等同于自己修持的功德。
在善業與不善業之間,還存在一種業。它既非善,也非不善,稱之為無記業。無記業產生于日常行住坐臥的任何時候。實際上,我們大部分的時間和生命都浪費在了無記業之上。無記業所產生的感受往往是既不快樂又不痛苦的,就像色界、無色界的禪定一般,沒有任何意義,只是純粹地浪費時間而已。因此,無記業也是我們應該拋棄的一種業。
綜上所述,我們要盡量增上善業,盡量斷除不善業,盡量轉化無記業為善業。如此這般,才不會浪費和辜負我們寶貴的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