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是兩個女孩的媽媽。大女兒今年被八所美國大學錄取,包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喬治華盛頓大學,威斯康星麥迪遜分校等,最終選擇了提供獎學金不菲的喬治華盛頓大學。曾出版《紫荊花開》一書。 我的女兒韻韻,今年被八所美國大學錄取,包括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喬治華盛頓大學,威斯康星麥迪遜分校等。其中喬治華盛頓大學還提供了不錯的獎學金。由于孩子對國際關系感興趣,想學這個專業,覺得這個專業是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強項,又地處美國首都,資訊發達,所以最后選擇了喬治華盛頓大學。 我今年八月送孩子去美國上學。五月份就開始一些準備工作,但其實主要是孩子在準備,包括訂機票、準備她自己的行李。 在美國的那段時間,女兒在的士上,與健談的美國司機談笑風生;開學準備工作很繁忙,要去銀行辦理銀行卡、要去學校辦理各種手續、還要打預防針,而這一切,女兒都是獨立操作,不用求助任何人。 孩子出國留學,在國內就要過語言關,這樣,出去后,她才能充滿自信的迅速融入新的環境。 新生報名注冊那幾天,女兒主要時間用于幫助其他來自中國的新生,許多新生親熱地叫她:“學姐”。可是,她哪是學姐啊?她也是新人一枚呢! 一些中國孩子的爸爸媽媽也以為她在美國生活了很多年,知道實情后,紛紛贊揚,為她的熱心助人的品質,也為她優異的英語口語與聽力能力。甚至有家長斷言這孩子將來前途無量。 我耳聞目睹這一切,心里自然是樂開了花,但孩子還年少,一切下結論的話還為時尚早。就像孩子她爸叮囑我的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要穩固成果,爭取新的勝利。” 確實,我的孩子并沒取得了多了不起的成績,但作為一個沒有上美高、沒有上國際高中,甚至都沒怎么上過課外補習班,也沒生活在一線城市的孩子,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尤其是第一次到美國,就能迅速融入到那個語言環境里。我覺得還很為女兒感到驕傲,也覺得女兒的學習方法應該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所以愿意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我主要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分享,我說出我的做法,供大家探討,共同進步,因為我還有一個現在讀二年級的孩子,希望她能像姐姐一樣,甚至能比姐姐更優秀。 1、小學一二三年級重點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的孩子讀小學一二年級時,成績并不拔尖,甚至算得上不好。 那時我比較忙,有一次,孩子的老師甚至對孩子說:“你媽媽就知道賺錢,都不管你。” 為什么這樣說呢?是因為那時孩子的家庭作業經常不能得滿分,考試成績也不算好。 其實,我雖然忙,但從沒不管孩子,尤其每天晚上的學習,我都陪伴她。 但我的陪伴,跟別的家長有一點點區別。 我一般不會像別的家長那樣盯著孩子寫作業,通常是在同一間房里,孩子寫作業,我看書,或書面處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總之,學習氣氛還是挺濃厚的。 那時,老師要求孩子寫完作業后家長要檢查,而且要簽名。我也會檢查孩子的作業,但一般不會直接指出她的錯誤所在,我跟孩子約定:“媽媽負責簽名,你負責得多少分。” 為什么這樣做呢? 我覺得很多孩子在一二年級時,被父母養成了壞習慣,作業寫完,把本子往父母面前一遞,檢查的工作理所當然是父母的。錯了,父母讓他改過來,第二天,作業本上的一百分,讓父母孩子皆高興。可是,有沒有想過,考試時,誰來幫他檢查?所以很多家長抱怨孩子粗心,有沒有想過,這有可能是你自己一個晚上一個晚上陪出來的。 我檢查作業時,發現有錯,我也會說,有幾個題錯了,你自己再看一遍吧,如果她愿意,就看了后再改正過來;如果有時候懶,她不改,第二天的分數自然就低,但她必須承擔這個結果啊。 還有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作業本發回來后,我一定會認真督促孩子看錯題、改正錯題。這樣做,孩子的印象深刻。 我覺得,我們家長有個普遍現象,那就是,孩子越小的時候,對孩子抱有的期望越高,等孩子到了高年級,感覺孩子成績不如自己的意,又容易過早地放棄孩子。 我的觀點與此不很一樣。 我覺得在孩子讀小學一二三年級時,主要是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的生活,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她形成獨立的學習能力。分數倒不是最重要的。 孩子小的時候,有的家長將自己的注意力過多的放在孩子身上,對孩子每次作業的分數,考試的分數都太看重,分數稍微下降就著急,甚至打罵孩子,其實我覺得沒必要,究其實質,還是家長的虛榮心,和那種攀比比較的心理在作怪。對孩子的學習能力沒有任何幫助。 我很慶幸我的孩子讀小學低年級時,我很忙,沒有時間與她的同班同學的家長有太多溝通,而且那時也沒有微信群,我成功的避開了與別的家長的攀比,也避免了將焦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相處之中。 孩子低年級時,由于學習內容簡單,很多家長還有能力輔導,所以輔導的積極性很高。有的甚至會讓孩子產生錯誤想法,覺得上課沒聽懂沒關系,反正回家后媽媽會輔導。這個其實是對孩子非常大的誤導。 我覺得,孩子成績有高低,根源在課堂。孩子上課如果不能專注聽講,回家后你對他輔導的越多,對他的誤導就越大。 我講這些,其實想強調的是,要盡早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專注聽課,尊重老師,獨立完成作業,對自己的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負責任。 家長要養成的習慣是: (1)在孩子低年級時,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不與別的家長攀比孩子的成績和分數,不要因為自己的虛榮心和面子觀,從一開始就打擊了孩子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還以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 (2)信任老師。記住,術業有專攻,孩子的任課老師,即使在你眼中是最差的,他在教授那一科的水平上,也絕對比你自己強。 小學一二三年級,重點是培養孩子的習慣,而不是關心分數。 2、關注孩子,從細微處了解孩子情緒、心理的變化,找出問題的根源并解決;幫助孩子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同學關系。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家長的主要精力也是關注孩子的學習,其他都沒放在心上。 可我的觀點與做法與此不完全相同。 家長朋友們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的人際關系,不論是家庭內部的還是社會的,出了問題,我們還能全部身心放在工作上嗎?我們的工作學習會不受影響嗎?孩子,其實也一樣。 所以,我覺得幫助孩子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幫助他解決在與老師、同學相處交往中出現的問題,不但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也在為孩子的學習服務。 我的孩子楚韻,善良,比較細膩敏感。 在她三歲多上幼兒園小班時,有一天晚上睡覺,我發現她睡得非常不踏實,老是在睡夢中哭泣。 第二天起床后,她好像有些沒精打采,不肯上幼兒園,我擔心孩子生病不舒服,同意了她不上幼兒園。 第三天早上,她起床后仍然表示不想去幼兒園。 這次,我沒有依她,對她說:“你再不去幼兒園,老師都想念你了哦!” 誰知,她的眼淚一下盈滿眼眶,她說:“老師才不會想我呢!她一點兒都不喜歡我。” 我感覺有問題,細細地跟她談。 原來,那天,老師讓小朋友們在活動室排隊,正在排隊時,站在女兒旁邊的一個小朋友對我女兒說:“你媽媽今天不會來接你。” 這句話對一個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來說,可太嚴重了。 于是我的女兒很認真地回駁她:“你瞎說,我媽媽一定會來接我的。” 可不巧的是,在我女兒回駁時,老師偏偏看見她說話了,于是老師很生氣很嚴厲地批評了她,并且讓她面對著排成隊的孩子們站到墻角落里。 女兒說:“我站在墻角落里都哭了。” 我摟住女兒:“為什么會哭呢?” 孩子說:“我覺得站在那里很丟臉。” 我當時除了感覺心疼孩子之外,最主要的還是一種震撼,三歲的孩子其實也有自尊,也愛面子。 后來,我去幼兒園找到那位老師,比較委婉地向她講述了這個情況。 老師一開始有些抵觸,她說:“我沒有體罰她。” 你看,我國的許多方面的教育管理其實還是做得比較到位的。比方這位老師,她其實知道這是一種體罰行為,是錯誤的,也是不被允許的。由于缺乏監督以及自我監督,許多人在明知故犯。 但是,那天,我并不是要就老師體罰孩子這件事情來找老師討個說法。 我并不贊成那種動不動就找老師討說法或者得理不饒人,與老師理論的做法。不要讓老師站到你的對立面,你們的目標應該是一致的。 我相信,絕大多數老師,都希望自己能做一個好老師,培育出優秀的孩子。但是,教育孩子,考驗的是教育者的愛心與耐心。 作為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那個被你自己口口聲聲稱呼為“寶貝”的孩子,也做不到時時刻刻充滿愛心與耐心,而老師,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 所以,我向老師解釋說,我只是想把這個情況向老師說明一下,便于老師了解我的孩子,知道她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小朋友。 真誠是可以被感知的。 孩子的幼稚的心靈需要呵護,而最能給予孩子呵護的,還是孩子的父母。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離不開人際交往,孩子也如此。 對于韻韻的人際交往,我們一直非常重視。 我們發自內心真誠對待她的朋友。 韻韻的生日以及一些節假日,我們會組織聚會,以韻韻和她的朋友們為主角。 小朋友們來到家里,那就真正是我們的小貴客。 孩子們大駕光臨時,我和孩子她爸會站在門口,鼓掌鞠躬,作列隊歡迎狀。小伙伴們被逗得哈哈笑。但從他們滿臉的光輝看得出,孩子們很開心很受用。其實,熱情對待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的朋友,孩子讀初中,高中,我們都這樣。她的很多同學羨慕她這點。 被尊重被重視是個好東西,人人都喜歡,人人都需要。 由于家長尊重、接納她的朋友,再加上韻韻性格溫和,所以韻韻在班級里人緣關系很好。 良好的人緣關系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也能讓孩子不會為這些事情分心,從而專心快樂地學習。當初我們這樣做,只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健康成長,并沒想著說這也是為了孩子的學習服務,現在回頭來看,這些事情就是在為孩子的學習服務。 3、賞識、激勵孩子,力所能及地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獲取成功的機會。 賞識、激勵猶如孩子的營養劑,是教育的靈魂。而最能給予孩子這種營養劑的,還是孩子的父母。 就算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擁抱他,贊美他。如果孩子至親至愛的父母都做不到這一點,還有什么理由,什么權利去苛求別人呢? 我的孩子讀小學低年級時,成績并不好,老師也并不看好他。但每次她取得較好的成績時,我都會表現出夸張的驚喜:“真的嗎?你太厲害了!” 孩子讀三年級開始,成績越來越好;四年級,開家長會時,老師常常會請我上臺發言,我每次都會真誠向孩子道謝:“你真棒!因為你學習努力,成績提高,媽媽才有這個機會呢!謝謝你哦!” 同時,我認為,力所能及的為孩子提供成功的機會,然后肯定和表揚他們為此付出的努力。是每一個父母的職責。 讓孩子親身體驗到取得勝利的樂趣,是培養孩子上進心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一次她回家告訴我說,今天上午有個高年級的姐姐在全校同學面前說英語啦,我能聽懂她說什么。 經過打聽,我知道了這是孩子所在學校的一個頗具特色的活動:快樂英語時光。也就是每周一上午,選拔一個小同學在全校師生面前展示自己的英語。但那些孩子都是四年級以上的學生。 我的孩子從五歲開始接觸、學習英語,但只是以聽、背、說為主,到她六歲多上小學一年級時,她已學習英語一年多,雖然是“文盲英語”,也就是會聽說大量英語句子,但卻不怎么認識單詞,也不會書寫。 但我認為,以她當時的聽說水平,也能上臺展示她的英語口語。 所以我找到女兒的班主任,又找到學校校長,他們都支持我的想法。 后來,女兒上臺表演那天早上,我其實也沒去上班,就站在校門口,偷偷觀察女兒的表現。 女兒上臺時,我的心也急速跳動起來,非常緊張,畢竟,孩子是第一次在這么多人面前表演,而且是獨自一人。其實,這種經歷,對孩子的鍛煉是非常大的。 女兒那天的表現很成功。她跑下大大的升旗臺時,學校的那位女校長擁抱了我女兒。 后來,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來湛江講學(在當年,李陽,可是神一般的存在),我也尋找機會,帶著女兒上講臺,在幾千人面前,與李陽老師對話,女兒清晰、流利的語音,受到李陽老師的表揚和鼓勵。 女兒讀二年級時,學英語已有三個年頭,她在積累了大量的英語聽說基礎之后,開始讀英語,認英語單詞,甚至寫英語作文。 二年級時,她已有差不多五百多個單詞的詞匯量,能寫簡單的英語作文。 在這種情況下,我讓她報名參加了那年的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 當時,在我們所在的區沒報到名,我就想辦法去另一個區的教育局報了名,結果女兒以九十多分的好成績進入決賽,在決賽中取得一等獎的好成績。此后,基本每年我女兒都參加了全國小學生英語競賽。也每年都取得一等獎。現在國家教育部門取消了類似的比賽。 得獎不重要,我只是希望通過參與這些活動,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也明白,要取得成功,必須付出努力。 (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