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靜 府城玉皇廟作為華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道教廟宇之一,地位無疑是尊崇的 國寶檔案 名稱:府城玉皇廟 地址:山西省晉城市府城村 文物級別:全國重點文保 批次:1988年(第三批入選) 始建年代:宋代 在這座藝術寶庫中,留存有宋、元、明三代道教的古代彩塑共200多尊,這也成了玉皇廟最大的一筆“精神財富”; 而這其中的佼佼者,相信很多了解中國美術史的朋友已經都知道了,那就是西配殿的元代二十八星宿彩塑。 今天的話題,就仔細說一些這二十八星宿到底都有誰。 一 星宿神將 古代的天文學家將周天恒星予以劃分,共分為三垣。這是常年觀測的結果,其實也是星區的概念,用來講日月星辰的運行位置。 二十八星宿最早的起源,目前學術界也沒有定論,起碼不晚于春秋,而國內目前保存二十八星宿名稱最早的一件文物,是湖北省博物館珍藏的隨州曾侯乙墓漆木衣箱(戰國),目前它位于主館一層的曾侯乙展廳中部,身在湖北的朋友可以前去一睹真容。 二十八星宿的文化也是漢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的內涵非常豐富,在很多地方都有應用,比如天文、宗教、風水、文學、占卜等。 在古代,文人若說不知道星象而能寫文章那真是天下奇聞; 連唐初的才子王勃在《滕王閣序》中也曾經講過“星分翼軫 地接衡廬”。 可說是“不知星宿 無以為文”。 在當時,古人非常喜歡人格化一切神秘的東西,因此認為每一個星座都對應著一位神將,天上共有二十八星宿,則對應一定有二十八星君。 二 演變 “宿”的原始含義是“方位”。 最初,古人用來衡量日、月、金、木、水、火土等幾顆主要恒星的運行,本來是用來觀察的別人一種標尺、維度、標記,有刻度之意; 結果一路發展下來,到唐朝事情就起了變化,二十八星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指代,成為劃歸星官的一種歸屬。 說來說去,二十八星宿是哪二十八個呢? 要按照東南西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四方格局來分: 1、東方蒼龍 (角、亢、氐、房、心、尾、箕) 七宿 2、南方朱雀 (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 3、西方白虎 (奎、婁、胃、昴、畢、觜、參) 七宿 4、北方玄武 (斗、牛、女、虛、危、室、壁) 七宿 這就是如此劃分,共稱為“二十八星宿”。 三 人格化 剛才咱們講過,二十八星宿本來是天上的星座,我們在初中、高中也曾經聽到過“氣沖牛斗”之類的成語,顯然是指的方位; 他們為什么又具有了人的性格和名字了呢? 道教始終認為,元始天尊是道教和宇宙間最高的一位尊神、主宰,而這樣一位“牛人”身邊必定是美玉如云、侍從如海。 所以,二十八星宿在道教里面就成為了元始天尊的隨從(侍從),同時還兼任各地方的父母官,管理著人間的喜怒哀樂。 時間進入唐朝,一代風水大師袁天罡耀世登場,名家一出手便是不凡,一下子就把二十八星宿和二十八中動物給撮合在了一起,并且還各自給他們取了一個名字,使得這名字既有星宿名還有動物名,一一給對應起來了; 事情還遠遠沒有這么簡單,既然是動物化了,總得各有個性吧? 于是,他為了彰示每個星宿的性格,在名字中有嵌進去了“日 月 金 木 火 水 土”七個維度,這些星宿的名字就從簡簡單單的一個字變成了三個字;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而列,和日月的運動方向是一致。 那么,他們都有哪些名字呢? 1、東方稱青龍:角木蛟 亢金龍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2、南方稱朱雀: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馬 張月鹿 翼火蛇 軫水蚓; 3、西方稱白虎:奎木狼 婁金狗 胃土雉 昴日雞 畢月烏 觜火猴 參水猿; 4、北方稱玄武: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虛日鼠 危月燕 室火豬 壁水獝。 四 東西的差異 我們講來講去,其實這是中國的計算方法;咱們是把天上的星星進行了歸類,統稱為二十八星宿,這是我們老祖宗發明的一種記錄方法; 而此事在西方,盛行的則是黃道十二宮。 十二宮,是希臘語的翻譯,具體意思指的是“動物園”。 說到這,大家就聽明白了,其實就是星座。 當然,黃道十二宮的劃分是依據太陽歷,以春分為起點節氣,太陽每在黃道上運行30°則為一個宮,就是一個太陽月; 黃道十二宮的宮名是借用的附近的星座的名稱,這也是一種把星座和動物聯系起來的方式,其實它并不完全和星座重合(此處不深究,謹作引用)。 五 府城星宿像 府城玉皇廟是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所珍藏的是國內目前保存最為完好的二十八星宿群,年代也最早,且是一處孤例(國內唯一); 作品塑于元代,根據其風格推斷,為當時一代彩塑大家——劉鑾(元)的代表作。 我們都知道,佛教造像自從宋、元時開始,就變得越來越世俗,神從佛壇走向了人間;作品是越來越多,但是神韻和氣度就越來越差,更多的作品是像你我他身邊的凡人,寫實是高度的但是藝術感染力就下降了; 而府城玉皇廟則不是,它實際上超越了這個時代的局限,它是兼具了人性和神性的,獨具魅力;那么,這批塑像到底是怎么的精彩呢?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 |
|
來自: 發哥07domrg8zi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