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黃金網 中國青年網 ![]() 網絡配圖 近日一則10元救命藥被炒上萬的新聞引發網友關注。本是一盒不到8元的普通藥,醫院中時常難覓蹤影,黑市上卻賣到數千元。 物美價廉本應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歡迎,然而調查發現,關鍵時刻一些能救命的廉價好用藥在現實中卻成為“孤藥”。廉價救命藥緣何“一藥難求”?“輸”了市場卻“贏”了“黑市”,癥結何在? 不久前,杭州蕭山區出生不到8個月的韓果果患上嬰兒痙攣癥,進入浙江省兒童保健院進行治療。醫生說,用注射用促皮質素(ACTH)是最有效的治療措施,但醫院沒藥,很多都是病人自己想辦法買藥。 ![]() 打電話向多家醫院詢問無果后,孩子母親周女士8月15日將求助信息發到了微信朋友圈。 看到信息后,武漢協和醫院心外科主治醫師陳澍馬上在醫院內部系統搜藥,也無貨。他隨即轉發求助信息,多方尋找發現武漢基本無藥,而且全國多地相熟的醫學界人士都反映各自醫院也無藥。還好,最終有熱心人聯系得知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藥。8月16日晚上,兩盒ACTH連夜送到孩子父親手中。 原價7.8元 炒到4000元 目前在網上能搜到的ACTH生產廠商基本上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一家。針對韓果果事件,該公司發出聲明,為便于患者獲取有關ACTH的信息,已經設立專線提供有關服務。小宸的母親致電該專線,接線員給了她一個業務員的電話,撥通后業務員卻直接表示沒有藥。 目前,黑市上的ACTH價格驚人。在一個有關嬰兒痙攣癥的qq群里,群成員達到1944人,包括不少患者家屬及“黃牛”。記者發現,一盒ACTH被炒到了4000元,相當于正常價格的500多倍。 ![]() 網絡配圖 “黑市”中的藥從哪里來的?一位大型醫藥公司的銷售負責人透露,黑市里流出的真藥,絕大部分是“黃牛”通過一些醫藥公司、醫院的渠道弄出來的。業內人士透露,一般是黃牛通過適用這個藥的其他病癥,將藥品開出來,或者跟一些醫院的醫務人員、醫藥公司工作人員私下操作獲得藥品。 近年來,不少類似好用的廉價藥,如“魚精蛋白”、在心臟手術中用來控制血管痙攣的“罌粟堿”等,都曾出現緊缺。 ![]() 缺失的救命藥往往具備四大特點:生產廠家有限;產量少;需求量有限卻超過生產量;價格低廉。盡管相關部門對特殊藥品有定點生產的相關政策保障,但現實卻是生產廠家、商業公司、醫院與患者“共輸”。 業內人士指出,便宜救命藥緊缺的重要原因是價格、分配管制和以藥養醫的體制存在弊病。在藥品價格管制的情況下,藥廠生產這類藥物長期虧本或者至少不賺錢。 據了解,目前針對一些用量少但臨床必需的便宜好用藥,國家制定了相關政策來保障,比如定點生產、國家統一購買等,但是缺乏細化指標,缺乏嚴格監管以及問責制度,使政策并沒有得到相應的落實。 責任編輯:夏晗 |
|
來自: 釋懷齋 > 《中藥 苗藥 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