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到最后,請留下你珍貴的贊賞。 中國最美的波浪谷—— 靖邊龍洲丹霞地貌 | 歲月留下的指紋 作者:登圍墻 請先聽考題: 波浪谷是一種紅色砂巖地貌,因砂巖上的紋路像波浪,被稱為波浪巖。下圖為美國的波浪谷景觀圖,該旅游區每天只發放20張進入許可證,我國的陜北黃土高原上的靖邊也有這種地貌分布。關于該地貌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映了形成該地層的時候氣候濕熱 B.波浪谷是內力和外力作用的結果 C.紅黃相間的地層一般是海相沉積形成的 D.美國限制進入人數,是由于景區開發的范圍太小
試題分析: 根據題干的提示“波浪谷是一種紅色砂巖地貌,因砂巖上的紋路像波浪”,紅色砂巖是沉積巖,可知波浪谷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反映了形成該地層的時候氣候情況,紅黃相間的地層也不能確定是海相還是陸相沉積,美國限制進入人數,是為了保護波浪谷景觀特征,大量人數會破壞這種景觀。 恭喜你答對啦或讀完了分析,現在可以往下看了,跟著我去旅行啦 去波浪谷時,秋意初露。 這應該是明長城遺址的烽火臺吧。明長城遺址西起嘉峪關市嘉峪關,經酒泉,高臺,臨澤,張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景泰等縣,從五佛寺過黃河,在靖遠縣內沿黃河南岸延伸,高低起伏,一直東至山海關。古長城遺址帶給我們的似乎只有歷史的滄桑感。 這段被歲月遺忘的長城,只留下一道道黃土梁,依稀可見,遙想當年兵戈鐵馬,這里已經是靜靜的紀念,那些年月、那些往事、那些勇士……我們的車子進出土梁一樣的長城多次,一會兒在塞外一會兒又在塞內。 在陜西省北部的這個“靖邊”,由于正好地處黃土高原與鄂爾多斯荒漠的過渡區,靖邊就有了南丘陵、中梁峁、北沙灘這樣的格局 廢棄的土窯
到達龍洲 進入龍洲地界,丹霞地貌隨處可見,規模較大觀賞性較高的有三處,一是土橋,紅色砂巖處于地表,依山傍水,形態各異,非常生動。二是閻家寨子,位于峽谷之內,奇峰突兀,紋理交錯,乃真正的“波浪谷”。還有一個夾在兩者之間,周圍開闊,可以看日出。 去到土橋景區,天已不早,下午6點多啦。天色灰蒙蒙的。 三個景區都要去,要分配好時間 靖邊的“波浪谷”,形成于地球歷史中地質最活躍、生物最繁茂、動物最龐大的古生代二疊紀和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之間。用更直白的說法,至少在6600萬年以前。 在時間的軸線上,人文至于自然短暫到不值一提,人力至于自然單薄到可以忽略不計。面對黃土高坡上那一片“波濤洶涌”,恍恍惚惚中可以聽得見來自遠古的水聲、風聲、沙聲和大漠胡人的馬蹄聲、廝殺聲和陜北漢子悲愴、高亢的歌聲。 鬼斧加神工,人類在自然面前真的無比渺小!在這樣的大山大水面前,人往往是情不自禁的。 “波浪谷”是游人起的名字,大概是受了美國亞利桑那州帕利亞峽谷(Paria)的'The wave'的影響,比較官方的稱謂是“龍洲丹霞地貌”,龍洲是鄉的名字,丹霞當然是地貌特征。無論如何,丹霞地貌在黃土高原上十分罕見,因此就格外引人注目,而這里是中國干旱地區最典型和面積最大的丹霞地貌景觀。
這些紅砂巖峽谷,經歷了千萬年的雨水洗涮、暴日灼曬,放眼望去,到處是西部特有的悲涼:遍地都是沙礫和紅巖的地域上,寸草不生,如同混沌、蠻荒的史前世界,甚至那些堅硬的石頭,也被風雨削鑿成了各式各樣的形狀 。 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數百萬年的風、水和時間雕琢砂巖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巖石的復雜層面,是由一億五千萬前侏羅紀就開始沉積的巨大沙丘組成。沙丘不斷地被一層層浸漬了地下水的紅沙所覆蓋,天長日久,水中的礦物質把沙凝結成了砂巖,形成了層疊狀的結構。
相約清晨5點出發看日出,日出沒看到,看到了月落,聽到了烏啼,感覺到了象霜滿天那樣的清冷 地上的爛果 閻家寨子景區,該景區保護工作剛剛上路,比另外兩個要好,要大些
閆寨子古時防匪患的石崖窯 崖窯 因時間倉促,這次可惜沒看到統萬城,據說,這是匈奴人最后一個王國的都城,曾西吞南涼,成為十六國之一。衛青、霍去病數次北伐,屢建奇功 ,范仲淹也曾親臨抗擊前線。統萬城修筑時,“臨廣澤而帶清流”,水草豐美。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建設的最完整、最雄偉、最堅固的都城,也是匈奴民族保存下來的唯一一座城墻輪廓、眾多建筑保存完好的都城。以后湮于沙漠,歷代游人憑吊感嘆不已。 1600多年來,由于不斷被荒沙圍困,統萬城深陷毛烏素沙漠之中,幾乎被完全淹沒。隨著近年這一地區大力治沙,古老都城遂重現昔日的英姿。龍洲,蒙漢戰爭的歷史博物館——地分綏陜,史接秦漢 可以讓我們穿越歷史的回廊,感受此地的雄渾與蒼涼。今天,當人們在城墻下駐足,只需要輕輕觸碰一下,那種冷酷、堅硬的感覺便會從泥石土塊上流溢出來,瞬間流遍你的全身。 不知從何時開始,靖邊陜甘道上出現了馬幫、腳夫,他們靠往來販運貨物養家糊口。這些人常年在外,見多識廣。天長日久,便將路上的所見所聞,添加上自己的許多想象,即興編成歌來唱。再后來這些歌曲就有了名字--“信天游”。
波浪谷令我想起,曾去過兩次的新疆魔鬼城和五彩灘。都是紅色砂石。但新疆魔鬼城和五彩灘屬于雅丹地貌,波浪谷屬于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產狀水平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巖( 主要是礫巖和砂巖),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形。 【雅丹地貌】(Yadang Landform)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的風蝕性地貌。“雅丹”在維吾爾語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于風的磨蝕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較強的剝蝕作用,并逐漸形成向里凹的形態。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巖層比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觀 如同古城堡,俗稱魔鬼城。廣義雅丹地貌是指發育在時代不同的各種巖性上!由風力作用為主形成的壟崗狀風蝕地貌,雅丹地貌已等同于風蝕地貌!成為風蝕地貌的別稱或代名詞。 五彩灘位于新疆北端,屬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境內,地處我國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額爾齊斯河北岸的一二級階地上,海拔480米,往哈巴河縣方向,距布爾津縣城24公里,也是前往喀納斯湖景區的必經之路。 那里的景色似乎更加壯美。 周邊景點: 榆林靖邊統萬城 統萬城在靖邊縣城以北百里之外的毛烏素沙漠上,是東晉時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的都城遺址,俗稱為'白城子',至宋代,城周圍為沙漠所覆蓋,遂成為廢墟。統萬城是我國歷史上匈奴族留在人類長河中唯一的一座都城遺址,后來又是黨項羌等北方少數民族聚居地。城址內遺物相當豐富,上至漢唐,下迄唐宋文物均有發現,如銅印、肖形印、銅佛像、石雕藝術品、建筑材料、日常生活用品等。
明長城 在靖邊通往波浪谷的路上,有十幾公里明長城伴隨著公路同行。長城橫貫榆林市境。為明成化延綏鎮巡撫都御史余子俊率領將士4萬人歷時3月筑成。明長城東起清水營(今陜西府谷縣東北),西至花馬池(今寧夏鹽池縣東北),全長880公里。其在榆林境內的城墻自東接神木縣高家堡邊墻入境,經由建安堡、雙山堡、常樂堡、保寧堡,西接橫山縣波羅堡出境,蜿蜒100多公里,有烽火臺210多座。
鎮北臺 據險臨下,控南北之咽喉,如巨鎖扼邊關要隘,為古長城沿線現存最大的要塞之一。鎮北臺建于明代,有'萬里長城第一臺'的稱號,屬于萬里長城防御體系之一的觀察所,是明長城中部的要塞之一。登上鎮北臺臺頂,可以欣賞方圓幾十里內的塞外風光,沙漠、戈壁、草灘、黃河以及三北防護林,也可以看到距離它不遠的紅石峽。 鎮北臺是明長城遺址中最為宏大、氣勢磅礴的建筑之一,是長城三大奇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之一。
紅石峽 紅石峽谷長約350米,峽谷東崖高約11.5米,西崖高13米,東西對峙,峭拔雄偉。峽內玉溪河水流湍急,穿峽直達城西。兩岸垂柳青翠,景色優美。古代駐守榆林的文人墨客都喜好到紅石峽題刻以抒發邊塞豪情壯志,所以紅石峽又是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紅石峽是陜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群,從那些題字的內容,也可以看出榆林古時'九邊重鎮'的地位。此外,還可以欣賞到宋元時期的石窟藝術。運氣好的話,留到傍晚,可一睹'紅山夕照'的風采:夕陽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絢麗的紅石峽風光。 朋友們,覺得文章好,就關注我。精彩和驚喜會接踵而來,也請在帖子最后評論處寫下你的評語、感想、看法和觀點,你珍貴的文字也是帖子的有機組成部分。 寫得最好的前10條,將來可能一并編進書里哦! 作者簡介:登圍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