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最近發現無論哪一只勇猛善斗的雞都沒有常勝不敗的,總覺得心里少了點什么。聽說有個叫紀渻子的人,很會馴養斗雞,朕決定找他試試。紀渻子剛養了十天,齊王就急不可耐地問:“斗雞養好了沒?”紀渻子答道:“還不行。它自以為很勇敢,有力氣,所以很任性,很傲氣。” 再過了十天,齊王又問,紀渻子回答說:“也不行。它聽到一點聲音,或看到別的影子,就有反應,還不夠沉著冷靜。” 又過了十天,齊王問:“現在應該可以了吧!”紀渻子說:“還是不行。它還經常怒目而視,盛氣凌人。不夠深沉含蓄。” 又過了十天,齊王來問,紀渻子這回說:“現在差不多了。別的雞又跳又叫,它卻一動不動,看上去好像木頭做的雞。但是,它凝神聚氣,威嚴端莊,其他雞都不敢向它挑戰。”齊王就把這只雞放進斗雞場。結果,別的雞一見到它便落荒而逃。 這個故事出自《莊子·達生篇》,也是成語“呆若木雞”的來歷。現在人們多用它來形容某人蠢笨,呆頭呆腦、癡傻發愣的樣子,是個貶義詞。但最初,莊子的本意是通過“呆若木雞“引申為一種高深的人生修養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