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原理初探
當一只股票的股價較長時間在一定成本區域內平靜的上上下下,大多數情況下股價都是這樣的。但是出奇的極度平靜就有人為痕跡了,下一步發生什么,不用說也應該明白了。當然此時如果參與還為時過早,說不定會等上幾個月甚至幾年!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又發現經過一定的準備活動后,即滿盤獲利而不跌!之后又以極大的力度沖擊或突破長期波動一直沒有觸及的極限時,相信這時一定會產生一波前所未有的漲升行情。 而同時描述股票量和價使二者達到完美結合的最為有效方法是籌碼分布理論。但籌碼分布理論最大的缺陷和致命的缺點是短期內不能精確計算籌碼的變動,從而導致不準確!進而總結不出規律性的東西。而成本邊緣論,不想知道具體的短期變動情況,即波峰波谷等等具體形態研究股價變化。 經過成本重心理論的啟發再進一步,我們完全換了一個角度,認為成本分布中可取之處是忽略股價短期內不明顯變動時的細節,觀察邊緣即極限點的連接線較長時間的變化,而這一變化是難以改變的,一旦發生改變,肯定反映著市場內在原因!全獲利和全虧損的長時間連線哪怕是微小的變化,其原因肯定是量或價的某一方或雙方共同發生變化才導致股價發生方向性的變化,否則是不會變動的。一個原本是研究“面”的指標方法,為什么不以“面”的角度去進一步思考?這么做的結果就是先建立如下公式。 第二部分 建立公式 在分析家等開放軟件平臺中的公式管理中建立: 一,指標公式(名稱隨意,實在不行就叫"極限主圖"吧) 1.內容: (主圖疊加) 成本100:EMA(COST(100),10)linethick2,colorred; 成本90:EMA(COST(90),10)linethick2,coloryellow; 成本50:EMA(COST(50),10)linethick4,colorwhite; 成本10:EMA(COST(10),10)linethick2,coloryellow; 成本0:EMA(COST(0),10)linethick2,colorred; 此公式中,ema函數可改為ma或直接用cost(100);cost(85);cost(15);cost(0);也可。 2.內容:(副圖) m:=COST(100); n:=COST(0); p:=100*(m-n)/n; p,coloryellow; f:=100*(h-llv(l,0))/llv(l,0); f,colorred; 100,colorgreen; 50,colorgreen; 150,colorgreen; 此指標為宏觀判斷用,50和100附近要求較嚴格(p走平的程度,越平越好;時間越長越好。),100較為寬松(一旦遇有走平的程度越平者為短期暴漲之佳品!!!)。 二,條件選股公式 m:=COST(95); n:=COST(0); p:=100*(m-n)/n; m1:=COST(100); n1:=COST(0); p1:=100*(m1-n1)/n1; p2:=100*v/CAPITAL>=5 or c/ref(c,1)>1.0999 or l>ref(h,1); p-ref(p,1)>0 and c>cost(85) and p1<200 and p2; 第三部分 底部判定 既然是找急拉(主升段),那么底部形態應該是具備cost(100)為臺階狀或直線狀(可參考上海梅林600073和浪潮軟件600756的 cost(100)線的形態)。此兩種形態為標準形態,實際個股多有變形(不完全的平直),股價走勢也隨之發生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在以上兩種形態中橫線長度至少掌握在100日以上較為可靠,后者一條線的有可能達到600日以上。 http://club./13544/spacelist-blog.html 這里順便提一下上節公式中的p1〈200,就是從宏觀上看,沒有太大波動,而結合個股從上市之日起到現在漲幅不超過300%,即指標2中的f(歷史總漲幅)。為底部的參考另外兩個限定條件。 第四部分 操作方法 在以上兩節技術指標的建立和底部形態的基礎上,我們詳細討論一下具體的切入點。此節是能否獲利的關鍵所在,也是需要對比研究大量的成功圖形和失敗圖形才能掌握的功夫!而本節只能概括之,因為電腦對某些方面已無能為力了! 這就是,通過條件選股公式選出的股票,觀察前10乃至于更長時間,是否一直徘徊于高成本區域后是否有力度很大的強啟動跡象,即有沒有沖擊cost(100)的能力或可能!有,則擇機搶進或回檔(別指望回檔太深)跟進。 這里有幾點應注意: “徘徊于高成本區域”是指在cost(80)至cost(100)附近橫盤;粘帖上行;打破回拉(此點洗盤功效非凡)等等,電腦對此無法實現。 至于徘徊的時間問題,長比短好,但新股由于上市時間短,這段時間也相應縮短,有的僅為3-5日。 “力度很大”表現為:漲停;放量(日換手〉5%);向上跳空缺口;漲停過中心區域橫盤等等,電腦中可實現部分情況,如100*v/CAPITAL>=5 or c/ref(c,1)>1.0999 or l>ref(h,1)。 總之,在符合以上條件后,一定還要結合p1(超過200應謹慎!)和歷史漲幅(是上市以來有沒有過,而不是現在漲幅大不大!!!)當然,絕對價格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綜合研判最為穩妥。這樣即可以捕捉拉升段又可以有效避免連續大幅跳水的問題莊股。 第五部分 進階思考 1.方向思考,用此法抄底部極限點應無問題!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徹底完善本理論,否則難以稱“極限”二字; 符合以下條件大于19-20,下跌力度較小(不是連續空跌停的!!!)可產生反彈: m:=COST(100); n:=COST(10); p:=100*(m-n)/n; p-ref(p,1); 如同時具備以下成本乖離(買)小于-30可能會更可靠: a:=ema(cost(15),10); b:=ema(cost(85),10); 買: (c-a)/a*100,colorgreen; 賣: (c-b)/b*100,colorred; 30,colorred; -30,colorgreen; 注:此公式還有一定的賣出功能,此處沒有刪除,一并寫出。 反彈高度:歷史總平均價SUM(AMOUNT,0)/SUM(VOL,0)/100;80-90成本區域附近,前期平臺下沿等明顯阻力位置。http://shp7566.blog.163.com/ 原理是下跌過程中成本極限寬度發生20%的變化將產生一次技術性小反彈。特點是:賺小利,風險極大,必須短線操作,因為股票極度下跌肯定有其內在的問題,籌碼邊緣發生變化除了價格還有成交量也發生相應放量,跌20%放量,肯定有大資金搶反彈,也是原因之一吧。
綜上所述,“成本極限(邊緣)方法”可用一句話概括之:在具有真正底部(3點)的股票中選出在高成本區域徘徊而強力(若干點中的一點)向上沖擊的介入。為投機股票的看似冒險實為最安全且最具效率的絕佳方法,而這種情況在一個非齊漲齊跌的市場中是交替出現的,將會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機會,能否真正盈利就要看自己的膽量和耐心了。慢慢體會,你會覺得此方法既不是絕頂聰明人(買一只股票的最低點)也不是博傻到了買歷史天價的大笨蛋們的招術,而是中庸之道,作股票不是低買高賣,而是高買在更高的地方賣,當然作超跌反彈是一個小例外,風險大小暫且不論,僅漲幅就不可與之同日而語。誰見過中國股市有9天賺136%的超跌反彈?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d23c10100cgv8.html |
|
來自: 昵稱12752390 > 《文章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