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扁平疣 第一,采用局部治療,氫化可的松注射液10mg/支數支,外涂疣體,連用15天; 第二,采用內服,左旋咪唑75mg/次,口服;病毒唑2至3片/次,口服;連用15天; 我用此方法治療扁平疣18例,其中一次治療痊愈的有17例占94%,1例第二次痊愈,至今無一復發。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尋常疣驗方 組成:生半夏,斑蝥各等份 用法:上藥研細,用10%氯化鉀調糊,消毒疣體,刺微出血,涂頂部,稍有灼感,繼而干燥結痂,一周后痊愈.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扁平疣 蒼耳子10,加入75%酒精50,泡七日備用,柴胡注射液20毫升,兩藥每天交替擦患處3-4次,兩用2周后停藥觀察,一般2周后疣會消失。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五妙水仙膏 【處方】黃柏 6g 紫草 6g 五倍子 6g碳酸鈉 15g 生石灰 50g 【制法】將五倍子炒炭與黃柏、紫草共打細粉備用,將生石灰灰化,加碳酸鈉及上述藥粉攪拌均勻,另加水使成一定稠度的稠膏200g,即得。 【性狀】本品為黑褐色混懸液體。 【功能與主治】本品具有去腐生新,清熱解毒的作用。主治毛囊炎、結節性癢疹、尋常疣、神經性皮炎等。 【用法與用量】外用藥。由醫生掌握使用。 【規格】每瓶裝 (l)10g (2)5g 【貯藏】置耐堿容器內,密閉保存。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疤痕止癢軟化膏 【處方】復方五倍子浸膏 700g 冰片 250g 薄荷腦 200g樟腦 200g 水楊酸甲酯 150g 【制法】以上五味及二甲基亞砜75g ,加油橡膠1750g ,氧化鋅2000g ,松香1000g ,羊毛脂250g,凡士林150g,液狀石臘100g及汽油適量制成的基質中,攪勻,濾過,靜置24~48小時,制成涂料,進行涂膏,切段,蓋襯,切成小塊,即得。 【性狀】本品為淡灰褐色的片狀橡膠膏;氣芳香。 【功能與主治】活血柔皮,除濕止癢。用于灼傷或手術后的增殖性疤痕等。 【用法與用量】按疤痕大小剪取本品,貼在疤痕表面,每二~三日換藥1次。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復方五倍子浸膏 【處方】五倍子 50g 威靈仙 500g 牡丹皮250g澤蘭 250g 【制法】以上四味,粉碎成粗粉,加90%乙醇,加熱回流3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度濾液,回收乙醇,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1.10 (20℃) 的浸膏,即得。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疣 木賊30克,丹參10克,紅花10克,米醋500ML泡4天外用,每天3-4次,4-7天痊愈。木賊、香附各20克,水煎泡洗。木賊草膏木賊草200g,水煎后濾出液再加熱濃縮成糊狀,將紗布條在藥液中浸泡2天后取出敷于患處,每日3次。現代研究證明,木賊草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它已被廣泛應用于扁平疣、尋常疣及尖銳濕疣的治療中。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疣 有一些疾病,用單味藥可以制勝,就無需使用成方。例如:治療瘊子(疣),意苡仁有較好效果,將它軋面,每天沖服10克或煎服30克,一般月余可能脫落。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多發性跖疣的驗方 板藍根30g香附30g薏米30g木賊草30g柴胡20g靈磁石30g敗醬草30g。上述七味中藥涼水泡30分鐘后,大火燒開小火煮30分鐘后加大粒鹽20克泡腳,能耐受的溫度越高越好.一天兩次,每次泡15分鐘。我所用的患者用了七付均全愈了。有這方面的患者大家先用一下,就知道療效了。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 5一氟尿嘧啶霜涂抹,一般外用5%軟膏或霜劑,每日2次,3周為一療程。效果好,使用方便,副作用小,但需多次較長時間使用。 2.5%~5%氟脲嘧啶濕敷治療陰莖、肛周尖銳濕疣,具體方法:該藥浸濕棉片貼敷患處,每次敷20分鐘,每日一次,6次為一療程 爭光霉素或平陽霉素:用0.1%的生理鹽水溶液作皮損內注射,每次總量限制在1毫升(1mg),大多一次可愈。平陽霉素為爭光霉素換代品,用法基本相同,亦有用平陽霉素10mg溶于10%普魯卡因20ml內注射。 秋水仙鹼:可用2-8%的生理鹽水溶液外涂,涂兩次,間隔72小時治療陰莖濕疣,涂后可出現表淺糜爛。 腐蝕劑或消毒劑:常用有30%-50%三氯醋酸或飽和二氯醋酸,或18%過氧乙酸。用10%水楊酸冰醋酸或40%甲醛、2%液化酚、75%乙醇蒸餾水100ml混合溶液,點涂局部,用于龜頭、肛周濕疣,每日或隔日一次,效果甚好。 消毒劑可用20%碘酊外涂,或2.5-5%碘酊注射于疣體基部,每次0.1-1.5ml,或用30%新潔爾滅局部涂擦,每日1次,7天為1療程。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 水晶膏石灰水、糯米各適量。將糯米放于石灰水中浸泡24—36小時,取糯米搗爛成膏備用,使用時將膏直接涂在疣體上,每天1次,直至疣體脫落。要注意保護好周圍正常皮膚。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 鴉膽子制劑常用單味鴉膽子或鴉膽子的復方制成油劑、糊劑、軟膏直接點涂疣體使之枯萎脫落。有一定的刺激性,要注意掌握鴉膽子的分量和使用方法。鴉膽子油外涂鴉膽子是一種常用的中草藥,搗爛即可得鴉膽子油,它具有清熱解毒,點灼疣體的功能。若疣體小者點涂患處,或用鴉膽子仁一份,花生油三份,浸泡半月后,涂于患處。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 火針局麻下用火針從疣體頂部直刺至疣體基底部,視疣體大小每個疣體1—3次,直至脫落。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濕疣外洗方 虎杖30g,龍膽草30g,大黃30g,赤芍20g,石榴皮30g,枯礬20g,莪術30g,紫草30g,水煎成2000ml微濕擦洗疣體15—20分鐘,每天2次。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外用熏洗方 取馬齒莧60g,枯礬30g,樸硝100g。煎水熏洗,每日1~2次,每次20分鐘。熏洗后以青黛散合六一散混合撒疣體上,保持干燥清潔。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 坐浴方明礬、白鮮皮、黃芩、板藍根各30g,蛇床子、川椒、地膚子、芙蓉花各15g,上藥用紗布包,加水煎至2000mL,濾渣,降溫至40℃,坐浴。本方適用于女性尖銳濕疣或男性尖銳濕疣范圍廣泛者。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 復方粉霜方由粉霜、輕粉、黃柏、生甘草各6g,密陀僧、老黃丹各9g,冰片5g組成。研細末,以凡士林調成25%軟膏,以之點涂患處。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 中藥外用劑西胡椒30g,薄荷冰5g,五倍子20g,共研細末,過100目篩備用。用時取少許藥粉敷患處,用手揉搓片刻,局部有麻涼、蟄痛等感覺,其程度因人而異,一般持續15~60分鐘,每日用藥數次。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 等用復方5-FU軟膏(5-FU 12.5g,莪術、板藍根、苦參、地膚子、香附各50g,將中藥混合后加水加熱,提取3次濃縮為50g稠膏,加入1%紅霉素軟膏450g制成)治療尖銳濕疣,方法是將上述藥膏涂在疣體上,每日1次(對疣體周圍皮膚無需保護),2周后判斷療效。結果260例全部治愈,每例用藥次數為3—13次,其中5次內治愈84例,6-7次治愈38例,8-10次治愈37例。多數患者在用藥1周左右疣體干燥壞死,枯萎脫落。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 用復方5-FU薄膜治療女性子宮頸HPV感染。藥物組成由5-FU 1s,白花蛇舌草、生半夏、天南星各15g,甘油20g及適量羧甲基纖維素納,制成薄膜片,大小為3cmx2em,每片含5—FU 3mg。用藥方法是先擦去子宮頸粘液,將藥片緊貼于子宮頸上,用有帶紗球壓迫固定,由患者在第二天自行取下。隔日上藥1次,每10次為1療程。如第1療程未治愈,再進行第2療程或第3療程。結果44例經3個療程治療觀察,有效38例,有效率為86.4%。 用5-FU涂膜劑局部應用的優點是能使藥物長時間作用于病變,并保持一定濃度,同時也不會使藥物擴散到正常皮膚粘膜處,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雞眼”驗方——蜈蚣粉 數條蜈蚣烙干研細末備用,患處45度左右熱水泡15-20分鐘,用刀去除角質層,使之露出,撒上備用的粉,再抹少許凡士林,貼上膠布,7天為一療程。7天后用熱水浸泡擦洗,即可脫落,最多2個療程可以愈合。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雞眼”驗方 方藥及用法:麻黃10g 擬米30g 炒杏仁10g 白術30g 防己30g 甘草10g 雞眼驗方 方藥:蜈蚣30條,烏梅9克。 用法:焙干研末,加菜油適量,浸泡7~10天。先以1%溫鹽水浸泡患部15~25分鐘,待粗皮軟化后剪去,外敷本藥適量,用紗布包扎,每12小時換藥1次,3天為1個療程。 功效:通絡止痛,解毒散結。 主治:雞眼。 療效:共治療87例,痊愈(3年不復發)71例,有效1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8.9%。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疣靈擦劑 板藍根、苦參、生香附、木賊草、露蜂房各250g,陳醋500mL。 使用方法:將上藥置容器內,加水5000mL,煮1小時,去渣過濾,得澄清液2000mL,兌入陳醋,即成;分裝,每瓶50mL,密封避光備用;用時,先用棉簽將疣體及其周圍正常皮膚擦干,用0.1%新潔爾滅溶液消毒,然后將藥液涂于疣體上,待干。每日3次,2周為1療程。 痣、疣等皮膚贅生物——雀斑驗方 芫荽2兩 水煎 每天睡前洗臉 一月去除 黃褐斑——白芷祛斑膏 白芷200g,白附子40g,二味碾為極細末;菟絲子400g,洗凈,加冷水1500ml浸泡2小時,文火煮沸1小時,濾取藥液400ml。將白芷、白附子細末趁熱滲入菟絲子藥液之中,充分攪拌和勻,裝瓶備用。用法:每晚用溫水洗臉后,取上述藥膏適量均勻薄涂皮損處,保留2小時以上,臨睡前用軟紙擦去(勿用水洗)。筆者均在內服辨證方藥基礎上加用白芷祛斑膏,一般在1月左右開始見效,有5例皮損竟在1月內消失。筆者臨床還常遇面部無明顯色素異常,但欲使皮膚柔嫩細滑且增白的患者,便告其自制白芷美容膏:挑選大而色純白無霉跡的白芷飲片200g,用小刀剔除其黃棕色粗皮,碾為極細末。每次取30g,摻入一小瓶市售嬰幼兒護膚品中,充分攪拌和勻。氣溫在20℃以上時宜放入冰箱冷藏。用法:每晚取此膏適量代替常用護膚品搽面,至少保留1小時,臨睡前用軟紙揩去(勿用水洗),次晨才洗臉。連用半月后可改為2~3天搽1次。經數十位中青年女性驗證,堅持3~6個月,可使面部皮膚柔嫩細滑,且有一定增白作用。 海普林膏外用治療多種皮膚病臨床療效好 治療手足皸裂,淤積性皮炎,尋常性牛皮癬,凍瘡,多形紅斑,結節性紅斑,慢性濕疹,外陰瘙癢癥,皮膚變應性血管炎等等.它不含激素,內含低分子肝素類酸性粘多糖物質,促透皮吸收劑,皮膚角質軟化劑及國際最新天然保濕劑,具有活血化淤,抗炎止痛,加速創口愈合等功效.肝素類藥物作為注射劑應用于臨床,而外用制劑則非常少的. 干燥性皮膚病——大楓子油 【處方】大楓子油 600g 硼酸 30g 冰片 3g 【制法】以上三味,冰片、硼酸分別研成細粉,配研均勻。大楓子油加熱,濾過,冷卻至適當溫度,加入上述冰片等二味細粉,攪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乳白色半凝固的液體,具冰片特有的香氣。 【功能與主治】祛風除濕,潤膚止癢。用于血躁風濕,紅腫疙瘩,雀斑粉刺,酒糟鼻子,風濕疥癬,鵝掌風。 【用法與用量】調勻,涂患處。 【注意】外用藥,切勿入口。 【規格】每瓶裝15g 【貯藏】密封,置陰涼干燥處。 干燥性皮膚病——癬--灰指甲 用紫皮大蒜切片貼在指甲上,幾日后稍有疼的現象“指甲可長出”,病可除之。 干燥性皮膚病——頑癬敵軟膏 【處方】柳蘑 320g 蜂蠟 400g 【制法】取柳蘑粉碎成細粉,過篩、備用,另取花生油1200g置鍋內加熱,加入蜂蠟溶化,待溫降至100~80℃時,加入上述柳蘑粉末,攪拌均勻,待涼,即得。 【性狀】本品為淺棕褐色或棕綠色的半固體油膏。 【功能與主治】消炎解毒、止癢。用于干癬、風癬、牛皮癬,多年蔓延不愈。 【用法與用量】擦抹患處。 【規格】每盒裝9g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干燥性皮膚病——癬藥玉紅膏 【處方】赤石脂 360g 細辛 180g 金蝎 180g斑蟊 180g 雄黃 75g 輕粉 150g 【制法】以上六味,雄黃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輕粉研制成極細粉,其余赤石脂等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與上雄黃等二味粉末配研均勻。取芝麻油975g與蟲白蠟1877.5g加熱熔化,濾過,冷卻適度,加入上述粉末,混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粉紅色的油膏;氣香、微腥。 【功能與主治】殺蟲止癢。用于干癬、頑癬、癩癬、桃花癬、頭癬、體癬、牛皮癬。 【用法與用量】涂患處,用紗布輕扎,至起泡時,將泡內水放出擦凈。 【注意】外用藥,切勿入口。涂藥后如皮膚已破,痛甚時,可改涂“白油膏”以起潤膚、消腫止痛作用。年老及小兒不宜涂用。切用著手,勿涂液下與下身等處。 【規格】每盒裝12g 【貯藏】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干燥性皮膚病——癬藥膏 【處方】桃仁(帶皮水泡、三、四日)240g 苦楝皮 15g 冰片 45g硫黃 【制法】以上六味,除紫草外,冰片、樟腦、硫黃、紅丹6g分別研成細粉,混勻。其余桃仁、苦楝皮,與花生油480g,同置鍋內炸枯,去渣,將紫草用溫水濕潤,置鍋內炸至油呈紫紅色,去渣,濾過,另加蜂蠟240g ,熔化,待冷,加入上述冰片等細粉,攪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紫紅色的軟膏;氣香。 【功能與主治】活血祛毒,殺蟲止癢。用于皮膚濕毒,身面刺癢,牛皮惡癬,干濕疥癬,金錢癬,搔癢成瘡,潰流濃水,浸淫作痛。 【用法與用量】用溫水洗凈患處,涂擦患處。 【注意】外用藥,切勿入口。 【規格】每盒裝6g 【貯藏】密閉,置遮光容器內。 干燥性皮膚病——愈裂貼膏 【處方】白及 100g 尿囊素 4g 【制法】以上二味,取白及,加水煎煮制成稠膏,另取橡膠,用汽油浸泡使溶脹,加入松香,氧化鋅等攪拌成基質,再加入上述稠膏、尿囊素及曙紅適量,拌勻,制成1000g涂料,進行涂膏,切段,蓋襯,切成小塊,即得。 【性狀】本品為淡紅色的片狀橡膠膏。 【功能與主治】本品有軟化角質層,止痛,促進手、足裂口愈合的作用。用于手、足皸裂。 【用法與用量】貼手、足患處。 【規格】每卷2.5cm×100cm,每1cmi含尿囊素77μg。 【貯藏】密閉,置陰涼干燥處。 干燥性皮膚病——擦癬藥水 【處方】斑蝥15g 紫荊皮30g 花椒30g 百部60g 大楓子(去殼)30g 【制法】以上五味,加乙醇適量,浸漬七天,濾過,濾液靜置三天,吸取上清液,調整總量至2200ml,灌裝,即得。 【性狀】本品為淺棕色液體,久置可有少量沉淀。 【功能與主治】祛風,解毒,止癢。用于風癬,濕癬,金錢癬,牛皮癬等。 【用法與用量】搖勻擦抹患處。 【注意】外用藥,切勿入口。本品遇冷有白色結晶析出,可在15℃放置片刻待溶解后再用。 【貯藏】密封。 干燥性皮膚病——丁芎癬藥水 【處方】丁香酊300ml 水楊酸30g 桃葉酊400ml 川芎酊300ml 【制法】以上四味,取上述三個酊劑,混勻,加入水楊酸溶解后,濾過,分裝,即得。 【性狀】本品為黃棕色的澄清液體;氣香。 【功能與主治】殺菌消炎,止癢。用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各種皮癬,濕疹,腳氣等。 【用法與用量】外用,洗凈患處,一日涂擦2~3次。 【注意】皮膚嚴重潰瘍者慎用。 【貯藏】密封。 附: (1)丁香酊的制法取丁香,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Ⅰo),用70%乙醇作溶劑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至含丁香為15%(g/ml),即得。 (2)川芎酊的制法取川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Ⅰo),用70%乙醇作溶劑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至含川芎為30%(g/ml),即得。 (3)桃葉酊的制法取桃葉,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ⅠO),用70%乙醇作溶劑進行滲漉,收集滲漉液至含桃葉為10%(g/ml),即得。 干燥性皮膚病——紫歸治裂膏 【處方】紫草 100g 當歸 100g 白斂 50g甘草 50g 冰片 20g 二甲基亞砜 10g 【制法】以上六味,取紫草、當歸、白蘞、甘草粉碎成粗粉,加90%乙醇加熱回流三次,每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5(20 ℃)的流浸膏另取橡膠160g切軋成薄片,置汽油中待充分溶脹后,不斷攪拌,分別加入氧化鋅190g、凡士林20g、羊毛脂25g、液狀石蠟15g、松香150g、二甲基亞砜、冰片、與上述流浸膏攪勻,濾過,靜置24~48小時,涂膏,在70~80℃烘干、切段,蓋襯,切片即得。 【性狀】本品為綠灰色至藍灰色的片狀橡膠膏;氣芳香。 【功能與主治】活血、生肌止痛。用于手足皸裂。 【用法與用量】貼患處,2~3天換藥一次。 【規格】5×7cm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 干燥性皮膚病——膚癢沖劑 【處方】蒼耳子(炒、去刺)4g 川芎 200g紅花 200g 白英 100g 地膚子 200g 【制法】以上五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小時,合并煎液,靜置沉淀8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6(65~75℃) 的清膏。取清膏1份,加蔗糖粉3 份,糊精1份及乙醇適量,制成顆粒,干燥,即得。 【性狀】本品為黃棕色的顆粒;味甜、微苦。 【功能與主治】祛風活血,除濕止癢。用于皮膚搔癢癥,濕疹,蕁麻疹等搔癢性皮膚病。 【用法與用量】開水沖服,一次9~18g ,一日3 次。 【注意】消化道潰瘍病患者慎用。 【規格】每袋裝(1) 9g (2)18g 【貯藏】密封。 干燥性皮膚病——膚疾洗劑 【處方】苦參 250g 百部 250g 花椒 250g白鮮皮 250g 硼砂 167g 雄黃 83g 【制法】以上六味,苦參、百部、花椒、白鮮皮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濃縮至適量,加入硼砂,攪拌使溶解,制成1000ml,藥液邊攪拌邊分裝;雄黃粉碎成細粉,制成顆粒,另分裝成小袋,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色的液體,小袋內容物為橙紅色的顆粒。 【功能與主治】解毒殺蟲,止癢收斂,活血祛瘀。用于疥瘡,濕疹,脂溢性皮炎,瘙癢性皮膚病,花斑癬。 【用法與用量】外用,用溫水將患部洗凈,使用前將所附的小袋雄黃顆粒加入藥液中搖勻,取出部分藥液,按1:150的比例用溫水稀釋,外搽或外洗患部,早晚各一次,用量可按患部面積大小而定,或遵醫囑。 【規格】每瓶裝100ml,另附的小袋裝雄黃8.3g 【注意】本品僅供外用,切忌入口。 【貯藏】密封,避光,置陰涼處。 干燥性皮膚病——銀屑靈 【處方】苦參 60g 甘草 60g 白蘚皮 80g防風 60g 土茯苓 120g 蟬蛻 80g黃柏 40g 生地黃 80g 金銀花 80g赤芍 40g 連翹 60g 當歸 60g 【制法】以上十二味,將金銀花、連翹、防風、蟬蛻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其余苦參等八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時,合并煎液,濾過合并兩次濾液,減壓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3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蔗糖200g(蒸糖加水適量,加熱溶解,濾過),混勻,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4(熱測),加防腐劑適量,即得。 【性狀】本品為黑褐色的稠厚的半流體;味甜、微苦。 【功能與主治】祛風燥濕、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用于銀屑病。 【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33g,或遵醫囑,一日次。 【注意】忌食刺激性食物,孕婦慎用。 【規格】每瓶100g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手足皸裂為常見多發皮膚病,某些病變一年四季均裂,有的在冬 干燥性皮膚病——蛋膜治療褥瘡 首先徹底清除褥瘡的壞死組織,露出新鮮創面。 壓迫止血后,表面涂以慶大霉素注射液。 褥瘡表面干燥后,取一只新鮮雞蛋。消毒后,小心分離出蛋膜,輕輕將蛋膜敷于褥瘡創面。 用紅外線燈局部照射30分鐘。 注意:整個過程必須無菌操作; 患處勿受壓、磨擦,并注意清潔;敷貼范圍應大于褥瘡邊緣1-2cm, 如有脫落應及時補貼;紅外線照射每天至少3次,以保持創面干燥。 干燥性皮膚病 鵝蹼(焙研) 金果欖(研)各等分,和勻入香油中浸泡,藥末香油比為:1:2。 用法:病患處先用濃茶水清洗擦干,涂上藥油即可。每日二次。 主治: 1、肥瘡,包括西醫所謂之嚴重嬰兒濕疹,頭面、耳前耳后潰破出黃水,起雞屎堆或后枕、頜下、項部淋巴起疥音。 2.濕瘍發于軀干四肢,潰破出黃水而難于愈合者。 3.舌港腳,腳丫或前腳掌深度潰裂流臭黃水而難于生肌者。廣泛的臨床實踐證明,治療上述三項適應證有其特效其療效勝過目前生產的所存抗菌素藥物及其它治療此病的中藥方劑。外用此藥時,如能內服車前草等清熱除濕之品,則收效更快。 干燥性皮膚病——紫云膏 【處方】紫草 50g 地榆 50g 當歸 50g冰片 5g 【制法】以上四味,冰片研成細粉;紫草用麻油250g浸泡,每天攪拌一次,至麻油呈深紫紅色,濾過;另取麻油250g,加入當歸、地榆浸泡后,炸至渾黃色,濾過,趁熱將已碾碎的黃蠟100g加入油內,攪拌溶化,濾過,放置待溫,加入上述紫草油,混勻,再加入冰片,攪勻,冷卻,即得。 【性狀】本品為紫紅色的油膏;具冰片香氣。 【功能與主治】消熱解毒,去腐生肌。用于水火燙傷,潰爛化膿。 【用法與用量】外用適量,攤于紗布上貼患處,每日換藥一次。 【注意】敷藥期間忌食酸、腥食物。 【貯藏】密閉,遮光保存。 干燥性皮膚病——濕疹散 【處方】蛇床子 300g 馬齒莧 300g 側柏葉 325g芙蓉葉 325g 爐甘石(制)150g 陳小麥粉(炒黃)300g珍珠母(煅)150g 大黃 300g 甘草 160g黃柏 300g 枯礬 150g 冰片 150g苦參 350g 【制法】以上十三味,除陳小麥粉,冰片外,將枯礬、爐甘石、珍珠母分別研成細粉,其余蛇床子等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與枯礬、爐甘石、珍珠母細粉混勻,過篩,裝入布袋,于100℃流動蒸氣滅菌35分鐘,取出后于105℃干燥,放冷,在無菌條件下將陳小麥粉、冰片細粉加入,混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淡黃綠色粉末;氣芳香,味苦。。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祛風止癢,收濕斂瘡。用于急、慢性濕疹,膿皰瘡等,對下肢潰瘍等皮膚病亦具有一定效。 【用法與用量】取少許外敷患處。 【規格】每袋裝30g 【貯藏】密封。 注:陳小麥粉取陳小麥粉加水浸泡,研磨濾過,濾液靜置沉淀,取沉淀淀粉,干燥后炒至微黃色,即得。 干燥性皮膚病——黃水瘡散 【處方】五倍子 96g 枯礬 96g 黃柏 96g槐米(炒) 96g 白芷 96g 輕粉 48g紅丹 96g 【制法】以上七味,除輕粉、紅丹外,其余五倍子等粉碎成細粉,將輕粉、紅丹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黃紅色的粉末,有香氣。 【功能與主治】除濕拔干,解毒止癢。用于各種濕瘡,黃水瘡,破流黃水,浸淫水已,痛癢不休。 【用法與用量】用香油調敷患處。 【注意】外用藥,切勿入口。 【規格】每袋裝12g 【貯藏】密封。 干燥性皮膚病——腳氣散 【處方】荊芥穗 480g 白芷 480g 枯礬 480g 【制法】以上三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淺土黃色的粉末;氣芳香。 【功能與主治】祛風燥濕,殺蟲止癢。用于腳癬趾間糜爛,以流黃水,刺癢難忍。 【用法與用量】外用,取本品適量撒敷于患處。 【規格】每袋裝12g 【貯藏】密閉,防潮。 干燥性皮膚病——圣散 【處方】紅丹 200g 鉛粉 200g 枯礬 200g松香(制) 400g 【制法】以上四味,取枯礬、松香共研細粉,過篩;將紅丹、鉛粉研細,與枯礬、松香細粉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橙色或淡紅色粉末。 【功能與主治】祛濕止癢,收斂生肌。用于皮膚濕癢,黃水瘡,禿瘡,薄皮瘡。 【用法與用量】外用。用花椒油調敷患處,膿水過多者干敷。 【注意】外用藥,切勿入口。 【規格】每袋裝6g 【貯藏】密閉,防潮。 干燥性皮膚病——一掃光藥膏 【處方】紅丹 200g 輕粉 100g 鉛粉 100g松香 100g 石膏(煅) 100g 枯礬 100g 【制法】以上六味,輕粉研成極細粉,過篩;其余紅丹等五味粉碎成細粉;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另取凡士林1400g 加熱熔化,趁熱濾過,放冷至70~80℃,加入上述粉末,攪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橙黃色的軟膏;具特異香氣。 【功能與主治】消腫,解癢,止痛。用于小兒胎毒,濕疹,黃水瘡及疥癬類疾病。 【用法與用量】外用,涂敷患處,一日1次。 【貯藏】遮光,密閉 干燥性皮膚病——創灼膏 【處方】爐甘石(煅) 320g 石膏(煅) 640g 甘石膏粉 366g白及 50g 冰片 8g 【制法】以上五味,爐甘石、石膏、白及分別粉碎成細粉,另取凡士林1600g ,羊毛脂20g,液狀石臘200g置鍋內,加熱使熔化,并升溫至200℃左右,慢慢加入爐甘石粉和石膏粉,邊加邊攪拌,加完后繼續攪拌,在200~220℃保溫2~2.5 小時,過篩,攪拌降溫至130℃左右,加入甘石膏粉及白及粉,130℃保溫30分鐘,加入對羥基苯甲酸乙酯3.2g,攪拌降溫至80℃左右,加入研細的冰片,攪勻,再繼續攪拌至冷,即得。 【性狀】本品為灰褐色的軟膏;具冰片香氣。 【功能與主治】排膿,拔毒,去腐,生皮、長肉。用于燒傷,燙傷,挫裂創口,老爛腳,褥瘡,手術后創口感染,凍瘡潰爛,慢性濕疹及常見瘡癤。 【用法與用量】外用,涂敷患處,如分泌物較多,每日換藥1次,分泌物較少,二~三日換藥一次。 【貯藏】密封,置陰涼處。 注:甘石膏粉處方及制法 【處方】蒼術 50g 木瓜 50g 防已 50g黃柏 50g 延胡索(醋制) 50g 郁金 50g虎杖 150g 地榆 50g 爐甘石(煅? 320g 【制法】以上九味,爐甘石粉碎成細粉,其余蒼術等八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守,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04 (65~75℃) ,靜置沉淀18~24小時,取上清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0 (65~75℃) 的清膏,將爐甘石粉加入清膏內,攪勻,干燥,粉碎成細粉,即得。 干燥性皮膚病——潤肌皮膚膏 【處方】大楓子仁 160g 紅粉 160g 核桃仁 160g蓖麻子 160g 樟腦 160g 松香 10g蜂蠟70g 【制法】以上七味,大楓子仁、核桃仁蓖麻子分別研成細粉,混勻;紅粉研成極細粉;樟腦研成極細粉;蜂蠟加熱熔化,濾過。取麻油135g,加熱至沸,加入松香、蜂蠟熔化,至油面冒煙時撤離火源,待油溫降至約140℃,加入紅粉及上述混合細泥,攪勻,于60~70℃時加入樟腦粉,攪勻,即得。 【性狀】本品為黃棕色的軟膏;氣特異。 【功能與主治】消斑,燥濕,活血。用于皮膚瘡癬,粉刺疙瘩,酒槽赤鼻,雀斑,汗斑,白癜風,濕毒腳氣。 【用法與用量】外用,用紗布包藥擦患處,用藥后如不痛,可直接敷于患處,一日2~3 次。 【注意】如有過敏反應,應即停藥。 【規格】10g 【貯藏】密閉,防潮。 干燥性皮膚病 體癬、股癬的簡易療法有很多,阿斯匹林3g,水楊酸3.5g,95%酒精加到100ml,治療手足癬有效。 冰醋酸100毫升加食醋1000克,放面盆內,每次浸泡患部20―30分鐘,然后用干凈水洗腳,1日1―2次,連續1周可治愈足癬。10%噻苯達唑霜對體癬、股癬、頭癬有效,但不適用于足癬、甲癬。 14―18%過氧乙酸溶液可治療手足癬,30%亞硝酸鈉溶液外用,可治淺表癬癥。 中藥治療: ①枯礬粉或黃柏粉,撒于趾間破爛處,可治手足癬。 ②魚腥草、蔥各半搗制成丸,雙手頻繁搓揉,治手癬。 ③土槿皮30克、白酒250克,泡3天后外搽,治手足癬。 ④干品土大黃200克加入95%酒精900毫升,泡7天,濾取浸液,靜放液,再加烏洛托品20克,醋60克,攪拌溶解,最后加酒精到1000亳升,外用治手足癬,1日1次。 ⑤足癬感染方:土槿皮30克,蛇床子30克,土茯苓30克,黃芩25克,枯礬25克,苦參2 干燥性皮膚病——皸裂潤膚油 本病多在秋末冬初常見 ,為寒冷風燥所迫.血脈阻滯而致肌熱,,肌膚失養而漸致枯槁.此病多見于老年人. 方藥:當歸,紫草各60忍冬藤10麻油500ml白及粉30雞血藤15 用法:除白及外將上藥共浸麻油內,浸泡12小時,文火煎熬至藥枯焦濾出藥渣.再把白及粉放入混勻油涼儲瓶備用.用時將棉簽蘸涂患處. 機理:當歸行血祛瘀生新,忍冬藤清熱解毒兼除經絡風熱,紫草清熱解毒,善清血分之熱,麻油有潤膚作用.故本方對于對此療效甚佳. 皸裂驗方——避孕藥片治療皸裂 手足角化皸裂性皮膚病多見于鱗屑角化型手足癬,手足部慢性濕疹,手足皸裂等癥,常在冬季加重,臨床常見。以往臨床多采用愈裂霜,20%尿素軟膏,5-10%水楊酸軟膏等很多藥物。另外還有中藥煎液熏洗。 典型病例: 田某,男,11歲。雙手掌皸裂4年多,但手背部完全正常。嚴重時裂口出血,疼痛,不能寫字。曾四處求醫,仍不能治。一日,患者爺爺抬舉于我,慕名攜其孫而來。看了小孩皸裂的雙手,讓人很是難受。雙手掌半握著,滿是大大小小的裂口,不敢伸張手指,一張手就痛得哭。其爺爺說:周圍的醫院都看遍了,啥藥都用了,沒效果。希望我能給他的孫子想個辦法,治好他的手。說實話,我對此心里根本沒一點底。但我還是翻書找資料為其索到一個用以泡手的中藥方劑,〔資料顯示治愈率挺高〕。送了過去,希望能真正幫到他。 方劑如下:白芨20 雞血藤30 忍冬藤30丁香 10 地膚子 30 桃仁20 川椒10 苦參20 水揚酸粉10 加水2000ml,浸泡20 分鐘,文火煮20分鐘,浸泡手足,每次15-30分鐘,每天1次,一劑藥可用兩天。20天為一個療程。 一轉眼,事情過去已近3年,小孩的雙手我已淡忘。但又有一天,爺爺因為腰腿疼痛和其孫子再次來診所看病。我趁機問起手掌皸裂情況。他們說:那次用中藥泡手一個半月,無效。無奈又從一個已不看病的老赤腳那里討來一個單方,碰運氣。卻不料堅持兩月之后,竟然痊愈。至今兩年,未曾復發。親眼所見,天壤之別的療效,讓我對老赤腳和他的用藥充滿神奇。原來,老赤腳在一片紙上寫了“避孕藥片”讓他們自己去買〔他沒有〕,買回后研面和醫用凡士林混勻涂抹手掌,堅持至愈。還可以用避孕藥膏直接涂抹患處。 注:避孕藥成份一般由合成雌激素類藥物和孕激素藥物所組成的復方制劑,也可單獨為孕激素類制劑。 以后若遇此類病人,我便開次方給予,不求錢財,只求回饋一下療效。事實證明,確有好的效果。 干燥性皮膚病——手足皸裂方 方藥:白芨30克,大黃50克,冰片3克。 用法:涼血止血,清熱燥濕。 功效:上藥共研為極細末,混合過篩,瓶裝備用,洗凈患處后,取藥粉適量,加少許蜂蜜,調成糊狀外涂,每日3次,治愈為止。 主治:手足皸裂。 療效:治療13例,全部治愈,輕者一般2~3天,嚴重者5~7天治愈。 干燥性皮膚病——治手足皸裂驗方三則 冬季是手足皸裂老人難熬的日子,手足皸裂初起時手足皮膚微緊,逐漸粗糙增厚,出現裂隙,皮膚較厚處常開裂,且出血、疼痛。可采用以下方法治療: 雙甘液:一份甘草切片加兩份75%酒精密封,浸泡3天后過濾,用濾液加等量甘油即成。經常涂抹患處,4~5天即顯療效。 歸紫油:取當歸、紫草各60g,忍冬藤10g,浸入麻油500g內,24小時后,用文火煎至藥枯,濾出藥油,涼后用棉簽蘸涂患處,每日數次。 魚肝油:取魚肝油膠丸兩粒,熱水浸泡患處后,擠出其藥液涂在裂口部位,每晚1次,一般3~5天顯效。 尿素軟膏效果也不錯.涂上患處然后再用膠布綁起來. 手足癬驗方——馬錢子治療手足癬 用法:將馬錢子30克放入盛有芝麻油(約3兩)的鍋中,炸到全部脹鼓,里外呈黃色即可。過濾即得馬錢子油,將患癬的手足洗干凈,取馬錢子油搽于患處,邊搽邊搓(用棉簽)隔日一次,5次為一個療程。一次輕二次好轉五次愈。 宜忌:搽馬錢油后一小時內勿洗手足。 切忌:此油有毒 ,請勿入口。 干燥性皮膚病——普癬水 生地榆50克苦楝子50克川謹皮95克斑蝥1.5克打成粗末,1000毫升白酒侵泡,2周可用.治療體癬,神經性皮炎,花斑癬.外涂患處.日2次. 干燥性皮膚病——藿香正氣水治足癬 將患足置溫熱水中浸泡,洗凈并擦干,然后用藿香正氣水涂于足趾間患處。每日早、中、晚各涂一次。治療中不穿膠鞋和尼龍襪子,保持足部通風干燥。一般3~5天初愈,有的愈后復發,照此方治療三四個療程可愈。 干燥性皮膚病——癬病驗方 APC12片(研細) SMZ12片(研細)硫磺15G(研細) 雄黃15G(研細)青黛10G 冰片10G尿素膏6支混合成膏后外用,一天兩次. 帶狀皰疹 75%酒精配成50%的雄黃酒外用. 帶狀皰疹驗方——咸面治好「纏腰龍」 我年輕時腰部生過一次帶狀紇疹,老人稱「纏腰龍」,說是「合龍」麻煩就大了。衛生院的醫生給了一包藥粉,讓回去邊洗患處邊涂抹。回家我便將藥扔到堆滿雜物的梳妝臺上,過後洗時發現是白色粉面兒,涂在患處殺得慌,但兩三天下來便痊愈了。過兩天母親熬粥放咸時有些奇怪他說∶「這回買的鹼面兒怎麼是細粒兒?」我一看發現這才是醫生給的藥粉,而我用的「藥」則是母親買的咸面兒。不過,打那以後未得過此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