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稱為重陽。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既適應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社會要求,又弘揚了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和現代實際需求巧妙的結合,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覌具有重要意義。自古以來,重陽節就有賞菊、登高、出游、吃糕、插朱萸…等敬老的習俗。關于重陽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異彩紛呈。這里僅將“恒景登高避瘟”故事簡介如下: 相傳在東漢的時候,汝河里來了一個瘟魔。只要它在河里一打滾兒汝河沿岸的村莊就會鬧瘟疫。瘟疫流傳,天天有人喪命,家家都有病人,弄得民不聊生。汝河村里有位道行高尚的讀書人,名叫恒景,家庭善結四鄰,是出名的慈善人家。這一年瘟魔發難,恒景的父親也被深上瘟疫,一病不起。為了救父親,恒景按照鄉親習俗,扎一只風箏“放晦氣”。風箏剛放起來,不料被一陣狂風卷上天去,回家再看父親,己經奄奄一息。父親對他說,我曾聽說有一位死而復生的奇人,人稱他為地仙,名叫費長房,是位易學大師,能降妖去災。我希望你誠心敬意拜他為師,學好本領,找到戰勝瘟魔的方法,才能保一方平安。父親說完后就閉上了眼睛,失去了性命。恒景也染上瘟疫,險些喪命。恒景病愈后,決心去找費長房學藝,治服瘟魔。 恒景辭別了妻子和父老鄉親,渡過了無數激流險灘,翻過了無數懸崖絕壁,終于在一個名叫“滴水壺”的地方找到了地仙費長房。費長房所住的地方是在瀑布后面的山洞里,恒景是跟著一只猴子才找到這個地方。費長房見他能找到自己十分吃驚,恒景說為了完成父親遺命不怕千難萬險也要找到師傅學習消災救人之術。費長房為他孝行感動,見他態度誠懇,為民除害的意志豎決,就收他為徒。經過三年令一節的勤學苦練,恒景對易學有了新的體驗。費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在汝河鬧事,你正要辦好幾件事,才能為父報仇,為民除害,止住瘟疫,還家鄉太平。怎樣降瘟魔?費長房說:
經過多方請教,恒景知道了楚王染病吋,服了一位名叫朱萸的大臣送來的一味草藥而痊愈,為此,楚王將此藥命名為茱萸,以示表彰。當地人把茱萸裝入紅布袋,扎在胳膊上就可有效防止瘟疫傳染,因此稱為“辟邪翁”。又經過多方打聽,他知道了菊花又名長壽客,因為用菊花酒可以使人延年益壽。他回到汝河家鄉告訴鄉親們要釀菊花酒、要插萊萸枝、要做重陽糕,。一切均準備好了,他讓大家在九月九日舉家上山,登高望遠。 這時瘟魔又駕著霧霾而來,可是刺鼻的茱萸味讓它睜不開眼,遍處的菊花酒香讓它頭暈腦脹,正當它不知所措時,恒景的桃木劍己刺入它的胸膛。瘟魔倒下了,化為一股旋風消失在曠野之中。 恒景和全家人從山上下來,發現家中欄中的雞犬牛羊,全都暴死,方知由于登高而免去一難。以后留下了“重陽桀石”這一習俗,以互扔石塊(內裝五色豆之布包)象征驅趕瘟魔,以喝菊花酒插菜萸為民俗事象,以尊老活動為節日文化主題。由于“九”與“久”同音,雙九這意味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將此日定為“老人節”,具有深刻寓意。
|
|
來自: 老劉tdrhg > 《五十一、民族/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