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由來 中秋傳說 上古時代,十日耀天,莊稼枯萎,民不聊生。后羿英勇,力大無窮,體恤百姓,力拉神弓,九日散落,遂威令獨日,東起西落,為民造福。后羿之妻,名嫦娥,夫妻恩愛,舉案齊眉。后羿射日,名聲遠(yuǎn)揚,名人志士慕名前來,心術(shù)不正者蓬蒙亦在其列。一日,后羿論道訪友,偶遇昆侖西王母,求得仙藥一丸。服此藥者,升天為仙人。羿不愿舍妻自成仙,命嫦娥珍藥于寶匣。翌晨,后羿率徒出獵,蓬蒙偽作病,嫦娥獨自為家,蓬破門而入,威逼嫦娥交仙藥,計上心頭,剎那間,嫦娥啟匣吞藥飄飄已成仙。日入,后羿歸,聽侍哭訴,抽箭欲殺蓬,蓬蒙逃之夭夭矣,羿傷心欲絕仰天嘯,恍惚間,皓月當(dāng)空,映有嫦娥影。羿設(shè)香案于月下,遙寄相思于美妻,百姓得聞嫦娥飛仙人,祈福求祥祝平安。 漢朝西河吳剛者,離家三載學(xué)仙道,其妻私通孫伯陵,伯陵者,炎帝孫,妻與伯陵育三子。吳剛惱,伯陵亡,炎帝怒,禁吳月,命伐不死樹—月桂。桂高五百丈,隨砍即合,吳剛勞作始無休。吳剛妻,怯責(zé)悔疚,令三子居素娥,伴吳剛,一變蟾蜍,一幻玉兔,一成長蛇。 《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相傳月中有一兔,毛色潔白如美玉。玉兔有玉杵,跪地?fù)v藥丸,服此丸藥者,長生不老仙。玉兔之事傳于東瀛,藥丸且成糕,玉兔月宮搗年糕,叮叮咚。 唐玄宗與申天師鴻都望月,玄宗興起游月宮,遂天師作法,起步青云,漫游月宮。宮前守衛(wèi)森嚴(yán),久候不得入。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玄宗熟通音律,默記心中且感慨,“此曲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日后,玄宗憶仙娥妙音,譜曲編舞,史作“霓裳羽衣曲”。 元末,王者無德,揭竿起義。集結(jié)兵馬,聯(lián)絡(luò)不暢,伯溫出一策,軍糧餅食,內(nèi)有乾坤紙,“八月十五夜,群起攻之”。八月十五夜,起義大勝。朱元璋興,與民同樂,糕點賜群臣,臨近中秋,助力之餅謂為“月餅”。此后,“月餅”精細(xì)有加,品種繁美,中秋品嘗月餅流傳至今。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fēng)俗各異, 中秋節(jié)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 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xí)俗。 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 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 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 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 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各地習(xí)俗 黃金國際恭祝大家 中秋快樂,合家團(tuán)圓, 健康快樂,心想事成! |
|
來自: 昵稱33947563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