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理論是書法家、理論家對自己或前人書法藝術實踐的總結。中國古代有關草書的理論文章,揭示了草法形成和嚴謹的規律;評價了歷代書家的成就與缺憾;古代書論中常常以許多形象的比喻來形容草書的生動姿態,告訴我們學習書法必須用形象思維。下面我們就來簡單回顧以下歷代草書理論著作。 崔瑗《草書勢》:衛恒在《四體書勢》中明確稱《草書勢》為崔瑗所做。文章先述草書的產生是在隸書的基礎上加以簡略。其不依古式,為了省時省力,進行純儉之變。后面用了許多形象的比喻,寫出草書多變的姿態。告訴學草書者必須有著豐富的想象力,留心自然界一切生動的形象,將其幻化到草書作品中來。 索靖《草書勢》:此文出自《晉書.索靖傳》原作《草書狀》,是非常可信的一片古代書論。在談到草書來源的時候用了“損之隸草”這句話非常準確。文章后面指出有人不明六書,亂寫草字,就是不明白漢字沿革之大道。 楊泉《草書賦》:楊泉是魏晉時期的學者,工辭賦。《草書賦》中“解散隸體”,“損復為單”說出了草書的本質。 蕭衍《草書狀》:蕭衍即梁武帝,常與文學,善音律,精書法。《草書狀》對草書的書家提出了人品、氣質方面的要求。 虞世南《筆髓論.釋草》:虞世南用的仍是晉人筆法,即孫過庭《書譜》墨跡中展現的那種稍運側鋒的筆法。虞世南認為寫草書,筆的運用與情緒有關。特別可貴的是,虞世南這樣一位唐楷大家,講起草書來,也不是一味強調法度,而是強調自然意趣。 孫過庭《書譜》:《書譜》是在歷代數論中,寫的最透徹的。孫過庭講解了點畫的使轉關系,揭示了草法的關鍵。孫過庭是主張兼通的。櫻草大篆、小篆開始通曉各種字體,研究他們的內在關系,如果極小的地方不能理解,就會出現很大的錯誤。 張懷瓘《書議》、《書斷》和《六體書論》:《書議》一書開始講真書與草書的區別,隨后談到了草書的形、氣、神、勢;《書斷》兩節詳盡準確的講述了章草、今草的產生與發展,以及這兩種草書的藝術特征,為后人反復引證,是權威的論著;《六體書論》文章從當時文字衍進的程序上看,草字應是最末一個環節。似乎與最形象的篆籀相連。 蔡希綜《法書論》:這篇文章是狂草出現以后的書論。 顏真卿《懷素草書序》:顏真卿稱贊懷素的同時,簡要回顧了草書的歷史,追憶了張旭的教導,說出了張旭的主要特點。認為學習草書應在豁達浪漫和開發嚴謹兩個方面努力。 陸羽《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大家一般都知道陸羽寫了《茶經》,對陸羽的書論就了解不多了。這篇文章中記述了顏真卿和懷素這兩位書法大師探討筆法的故事,”屋漏痕“一詞就出于此篇 ,值得一讀。 韓愈《送高閑上人序》:韓愈此篇說張旭把各種情感通過草書抒發出來,還談了張旭對自然、人文的理解。他還明確的闡述了盛唐人的藝術思想,是個充滿激情的年代。 歐陽修《試筆》:歐陽修談到從單日學草書,雙日學真書,從”好之者“變為”樂之者“,不要為書法家的虛名所累。 蘇軾《論書》:蘇軾認為不能寫好楷書而想寫好行草書,好像不能鄭重的講話就想大發議論一樣。 黃庭堅《論書》:黃庭堅和蘇軾的觀點一樣,欲學草書,先學真書。 米芾《論草書帖》:米芾在草書上是保守的,他以晉人為法,而輕視唐人。 《宣和書譜.草書敘論》:此篇文章追述了草書的歷史,記錄了有墨跡流傳的草書家65人。 趙構《翰墨志》:趙構書法學智永,他認為寫草書要不失倉頡的造字的本意。趙構主張草書長鋒用筆。 董逌《廣川書跋.張長史草書》:《廣川書跋》為董逌考證鐘鼎款識及碑版法帖之作。這段為張旭草書的跋值得一讀。 姜夔《續書譜》:此篇意在繼唐代孫過庭的《書譜》,談了草書的疾、徐、藏、露和用筆的許多問題,對學習草書有很大的幫助。 吳德旋《初月樓論書隨筆》:此篇專論行草書,作者很推崇米芾,認為”學如牛毛,成如麟角“,可見草書學晉人之難。 朱履貞《學書捷要》:《學書捷要》兩卷,上卷摘抄古人論書精華,下卷為作者自撰。作者建議多學孫過庭《書譜》 包世臣《藝舟雙楫》:包世臣首先引《書譜》觀點,并評價說”是真能傳草法者“,他認為草書所以不傳的原因,是世人”不知草書之妙在點畫“,認為草書以簡凈為上。 劉熙載《藝概》:《藝概》中關于草書的部分講了章草名稱的來歷,主張章草、今草應嚴格區分,反對二者相間。劉熙載論書,切實深入,講得又很辯證,對學習書法很有益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