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就很萌 評論 金色夢鄉(xiāng) 看完電影抑制不住心潮澎湃,翻了翻《金色夢鄉(xiāng)》影評講的幾乎都是小人物與國家機器抗衡的內(nèi)容,雖然這確實是整部影片的主題,但是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地方在于它講了一個跨越時空的逃亡故事。對于《金色夢鄉(xiāng)》這部伊坂幸太郎原作,中村義洋導(dǎo)演作品,我要祭出自己對改編作品的最高評價——比原作小說還好看! 《金色夢鄉(xiāng)》原作小說的名字取自The Beatles解散之前的最后一張專輯《Abbey Road》中收錄的一首曲子《Golden Slumbers》。這首曲子在電影里被提起了兩次,其中一次是電影過半的時候,大學(xué)時代的青柳、晴子、森田、阿一四個人坐在快餐店里聽著這首歌想象保羅在錄音室制作這首歌的情形。 森田問:“保羅在錄音室里一個人制作《Golden Slumbers》時在想什么呢?” 晴子說:“保羅一定是想把四分五裂的大家聯(lián)系在一起吧。” 這個故事聯(lián)系起來的是青柳雅春、樋口晴子、森田森吾、小野一夫這四人的過去和現(xiàn)在,這四個人大學(xué)時代都是“太湖研究會”的會員,那是一個如其名一般的莫名其妙的社團,社團主要活動之一就是“在快餐店吃快餐”。整部電影以青柳雅春逃亡為主線,然后在與之情節(jié)相呼應(yīng)的地方巧妙的插敘他們過去的故事,這種埋下伏筆再一一呼應(yīng)的手法正是伊坂幸太郎最讓人拍案叫絕的地方。插敘還有一個好處是不用交代前因后果只需描寫片段即可,所以我們就看到青柳在荒草灘的汽車里跟晴子告白的樣子,在煙花下被晴子拽著衣領(lǐng)親吻的樣子,在同居的小屋里晴子提起分手時的樣子。一點點片段拼在一起就為我們勾畫出了一個美好的純真的大學(xué)時代。這些過去與現(xiàn)在的他們重疊起來,一一比對,自然會發(fā)現(xiàn)其實大家都變了,又察覺其實大家都沒變。回憶就是這樣,被時間不斷壓縮篩選,再刻骨銘心如今翻起來也只是心頭蕩起的微波或一句淡淡的感嘆而已。青柳一定沒想到有一天可以用大學(xué)時期從森田前輩那里學(xué)到的唯一的招式擊退強盜,拯救了人氣偶像,成為見義勇為的英雄。也一定沒想到自己會因為“英雄”的頭銜而變成大學(xué)時代的四人在快餐店里聊天內(nèi)容里的Oswald吧。(注:Oswald是刺殺美國總統(tǒng)肯尼迪的犯人)更沒想到經(jīng)歷了那么美好歲月的自己和晴子會有分手的一天吧。 我很喜歡有時間感的故事,即使《金色夢鄉(xiāng)》里的這個故事被設(shè)計得過于精巧以至于到結(jié)尾處都近似于童話了,我還是感動得不能自己。時間是最不可思議的濾鏡,透過時間看到的事物或者說某些事物只要一跨越時間便有了某種特殊的意義。也許那是我們在茫茫宇宙里存在過的唯一認可吧。不管過多久,青柳還是會用大拇指按按鈕,阿一還是會在特殊情況下意味深長的叫青柳“前輩”。大學(xué)時代,廢棄在荒草灘上用來把妹的破汽車,如今會因為共同的記憶而重新發(fā)動。大學(xué)時代,仙臺市上空綻放的煙花下,晴子和青柳墜入愛河。如今,仙臺市上空綻放的煙花下,青柳雅春在大家的幫助下逃出了巨大的陰謀。 晴子跟青柳分手的時候說,覺得兩個人的關(guān)系如果用幼兒園老師評價方式來評價的話,繼續(xù)下去也只能得到“很好”的小紅花了。所以愛情最終還是敗給了日常小事。到了電影最后,晴子的女兒在成功整形逃亡的青柳的手上印上了“非常好”地小紅花。這一幕讓我釋然了,讓我突然覺得會不會我們都活在青春的延長線上,誰都不曾改變,改變的只有時間,而我們只是從“很好”變成“非常好”了。果然是伊坂幸太郎式的Happy Ending啊。 人們總是用“物是人非”來形容時間的改變,“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是萬物都逃不掉的真理,那么我們身上到底有什么東西可以任憑時間沖刷而不改變呢?讓我們稍稍安靜下來問問自己內(nèi)心的少年是否還是當(dāng)初的樣子。《Golden Slumbers》另一次被提起是在電影開頭,巨大的陰謀的大幕就要拉起的時候,森田唱著其中的一句:“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bomeward……”說道:“要說‘回去的故鄉(xiāng)’大概就是‘當(dāng)時的我們’吧。”我想《金色夢鄉(xiāng)》這部電影講得就是這么一個“青春的續(xù)集”的故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