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畢雪冬,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自知識就是力量微信公眾號) 每年的10月11日是“世界鎮痛日”。作為每個人一生中體驗最早、最多的主觀內在感覺——“疼痛”,是我們經常遇見的問題。今天我們主要扒一扒生活中常見的“痛風”是怎么回事?提到痛風,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和飲食禁忌聯系在一起的,比如“不能同食海鮮與啤酒”,“不能喝火鍋湯”、“不能吃豆制品”等等。這些飲食禁忌到底是為何?痛風病人的飲食究竟如何?

(圖片來自網絡) 一提到痛風,最為直觀的感受是身體關節處的“突出畸形”,魔鬼般的疼痛讓人行走不便,苦不堪言,可謂是“步步驚心”。最近幾年來,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和不良飲食習慣的形成,痛風患者的人數和發病率一直呈逐年增高的趨勢。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來說,“痛風”已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代謝疾病了。 痛風,病如其名,癥狀來去如風,讓人痛苦不堪。它是由于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減少從而使得血尿酸濃度增加形成尿酸結晶鹽,容易在關節滑膜、軟骨組織及腎臟處形成沉積,最終導致全身關節(特別是指、趾、腕、踝等肢體遠端關節)紅腫疼痛,發展嚴重也會造成腎臟的損傷。

(圖片來自網絡) 痛風的發病原因與諸多因素有關,其中關系最為密切的因素當屬“吃”了。長期不恰當的飲食極易增加痛風的發病率,尤其是經常攝入過多含嘌呤高的食物。之所以這樣說,是由于嘌呤在人體內經過一系列氧化反應后最終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可見對于痛風患者來說,高嘌呤食物已然成為飲食的禁區。 國內關于痛風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14世紀元朝朱丹溪所著的《格致余論》,痛風作為一種古老的疾病,難免“沾染”上封建社會的舊思想——重男輕女。女性體內的雌激素不僅可以促進體內尿酸的排泄,還可以起到抑制關節炎的作用。而現在男性各種應酬繁多,啤酒、白酒等酒精飲料更是成為家常便飯。對于啤酒來說,不但其本身嘌呤含量高,而且酒精還可以影響尿酸的排泄,若是再進食些像海鮮、濃肉湯(例如火鍋)、豆類及豆制品等高嘌呤的下酒菜,可謂是雪上加霜。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痛風不光偏愛男性,很多人群也是痛風的重災區。像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有痛風家族史及高血壓、腦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Ⅱ型糖尿病等患者,無論性別和是否肥胖都容易受到痛風的青睞。如若想要延緩或者避免痛風的發作,飲食結構調整在所難免,以下幾個方面更是需要注意: 
(圖片來自網絡)
1. 控制總能量,保持適宜體重 痛風更加偏愛肥胖的人群,尤其是“啤酒肚“將軍肚”人群更加容易患痛風。為了避免身體肥胖,減少“將軍肚”,在減肥的時候要注意避免體重減輕過快,以免機體產生的大量酮體影響尿酸的排出。 
(圖片來自網絡)
2. 避免高嘌呤飲食 對于痛風患者來說,管住嘴是非常重要的,高嘌呤食物盡量不要食用。常見的高嘌呤食物包括動物肝臟、牛(羊)肚、海鮮類、濃肉湯、肥肉、豆類及豆制品、酒、菠菜、蘑菇、全麥片等等。 
(圖片來自網絡)
3. 多食新鮮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鉀、鎂等元素,這些營養素可以幫助尿液PH值保持在最佳范圍內(6.5—6.8),使得大部分尿酸都處于游離狀態從而易于排出體外。多吃蔬菜水果能夠保障足量維生素C的攝入量,適量的維生素C也可以促進尿酸結晶鹽的溶解。 
(圖片來自網絡)
4. 保證水分攝入充足 對于痛風病人來說,如果您的腎功能正常,每天飲水應達到2000ml以上;如果您的腎功能異常,伴有腎結石,每天的飲水量最好達到3000ml。盡量選擇白開水、淡茶水。同時也要注意睡前、夜間補水,避免尿液濃縮。
除此之外,痛風患者還應通過適宜的有氧運動來減緩發作的間期。例如:散步、游泳、太極拳等。需要強調的是,痛風患者一定要避免大汗淋漓的激烈運動,運動后產生的大量汗液、乳酸都會影響尿酸的排泄。 編輯:劉偉瓊 本文系原創作品,商業合作及轉載請聯系jiangq@cast.org.cn 投稿請聯系 xueyn@cast.org.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