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咳嗽,當媽的除了各種不淡定,就是糾結、煎熬,要不要去醫院,要不要用藥?好不容易扛過了感冒,討厭的咳嗽聲還是不絕于耳,這可怎么辦?尤其是肺炎的前期癥狀還跟普通感冒比較相似,所以,今天我們一塊兒來探究下,感冒、咳嗽與肺炎、支氣管炎的那些“糾葛”。 寶寶十個月了,這兩天感冒,流清鼻涕,還有輕微的咳嗽,精神狀態良好,飲食排便一切正常。爸媽堅持要帶兒子去醫院,說是不打點針不行。我擔心用抗生素,所以反對去醫院,建議父母給寶寶多喝水多排尿,這樣對嗎?是否需要吃感冒藥?吃什么合適,市面上的感冒藥太多了! 對于流涕、輕微咳嗽等感冒表現,應通過多飲水(液體)等方法等待自行緩解。自行緩解過程有助于嬰兒免疫力增強。生病本身給孩子帶來不適,但生病過程沒能增強免疫功能,就是白生一場病。過早、過多用藥,看似控制了疾病,其實削弱了孩子自身免疫力的提高。不要輕易給孩子用抗生素! 現感冒的孩子增多。流涕、鼻塞、咳嗽、發熱是主要癥狀。對流涕和鼻塞,可用溫濕毛巾敷鼻,也可用海鹽水、羥甲唑啉噴鼻液。對咳嗽,清除鼻分泌物外,適當抬高上身睡覺,減少因鼻分泌物倒流引起的咳嗽;霧化吸入生理鹽水或氨溴索,去除分泌物,減輕和緩解咳嗽。體溫超過38.5度服退熱藥。 下面我們就一塊來看看孩子為什么感冒好了,還會咳嗽,究竟與支氣管炎、肺炎有沒有關系呢? 感冒與咳嗽之間的糾葛 感冒好了,為什么咳嗽還在持續? 很多寶寶感冒好了,但是咳嗽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這樣的咳嗽大多都是感染引起,主要是感冒損傷了呼吸道的粘膜,呼吸道受到病菌、過敏原、異物等刺激時,就會出現咳嗽的癥狀。長時間的咳嗽還要注意是否是過敏性咳嗽。 簡單初篩是使用抗過敏藥物,比如抗組胺的口服藥(西替利嗪等)和霧化吸入的激素藥物(布地奈德等)。如果使用藥物后,咳嗽明顯好轉或終止,提示過敏性咳嗽可能性較大。抗生素對過敏性咳嗽無效。(服藥請遵醫囑) (圖片內容非常重要,建議點擊查閱或收藏!) 反復感冒、咳嗽或者發熱是免疫力差的表現嗎? 流涕、鼻塞、噴嚏、咳嗽、低熱等,是以鼻咽部為主要侵及部位的一組表現。可能與穿著過多所致的出汗后著涼;可能與過敏;可能與病毒感染等多種因素有關。反復感冒并不能說明抵抗力低下,只有反復細菌感染,才需考慮,并需血液檢查證實。沒有確診之前不要接受注射免疫球蛋白。 對頻繁出現高熱(每年超過四次)的兒童,應考慮是否有免疫功能低下問題。但是,也別忽略了過敏。在免疫系統反應上是兩者截然相反。免疫力低下可表現于免疫球蛋白 A 或 / 和 G 偏低;而過敏可表現于免疫球蛋白E 的增高。一定要先確診,再考慮治療方法,千萬不要盲目使用提高 / 增強免疫力的藥物! 發熱確實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只有體溫超過38.5℃才需要吃退熱藥,為的是避免出現孩子高熱驚厥。 咳嗽與干咳、痰咳 由于孩子咳嗽能力較弱,加上氣管較細,一說到咳嗽問題,很多寶爸媽都非常關心是否有痰液排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干咳、痰咳。 干咳 偶爾干咳,其他變化不大,不要過于擔憂。孩子如果只是偶爾咳嗽幾聲,進食、生長正常,應該不是問題。 干咳時間長,要留意哮喘。干咳在慢性咳嗽當中比較常見,寶爸媽最擔心的應該就是哮喘。 哮喘: 哮喘是一種反復發作的,以氣喘、呼吸困難、胸悶為主要表現的下呼吸道疾病,屬于小氣道疾病。 喘不一定是哮喘 喘是哮喘特有的表現,但現“喘”的現象并不意味孩子患上了哮喘。孩子存在“喘”,并不一定患有哮喘。特別是當第一次出現喘憋時,醫生多提示要好好控制喘憋,以防發展為哮喘。 三種不同類型哮喘: (圖片內容非常重要,建議點擊查閱或收藏!) (圖片內容非常重要,建議點擊查閱或收藏!) 哮喘的治療: (圖片內容非常重要,建議點擊查閱或收藏!) 痰咳 除了干咳,剩下的就是痰咳。氣管炎、肺炎等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為排出呼吸道內分泌物而咳嗽。后面我們會解答常見的支氣管炎、肺炎。 孩子有痰排不出來,常見的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確實是呼吸道的分泌物排不出來,還存在于呼吸道內,可能我們會聽到孩子總是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 這時候首先要把呼吸道分泌物變稀,然后通過拍背這樣的方式來幫他排出。可以把浴室里的蒸汽放足后,讓孩子待 15 分鐘,孩子吸了很多的蒸汽,分泌物就變濕、變稀,這樣的話,我們就通過拍背,促進他咳嗽。
一定要觀察或聽肺部的這種痰聲是否還存在。比如孩子經過哭鬧吐了一大口奶,實際上其中帶出了分泌物。所以他們有各種各樣的方式排痰,唯獨不像我們大人吐出來。只要能夠排出呼吸道,就算痰排出來了,不一定像我們成人一樣吐出來。家長掌握了這些,就不會過于憂慮了。 通常爸媽并不需要太過擔心孩子把痰液被吞下去,因為大多數痰液就是一些廢棄的組織和少量細菌,大多數的細菌在經過胃部時也被胃酸消滅。 支氣管炎:急性支氣管炎、毛細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的總體特征與治療 特點: ● 年齡多見于2歲以下的小兒,尤以6個月以下嬰兒多見。 ● 不一定會出現發燒的癥狀。 ● 不一定會出現頻繁咳嗽現象,多是咳嗽次數不多,但是每次咳嗽臉漲的通紅 ● 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春冬季較為多見。 ● 有感冒前期癥狀,如咳嗽、噴嚏、流鼻涕、鼻塞等,1~2天后咳嗽加重,出現發作性呼吸困難、喘憋、面色蒼白,肺部體征早期喘鳴音為主,繼之出現濕音。 ● 血白細胞多正常或輕度增加。 治療: ● 以霧化吸入擴張支氣管藥物、激素等為主,嚴重者可靜脈輸激素。 ● 不一定需要抗生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支氣管炎,易出現喘憋,但是RSV屬病毒,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 ● 另外,還需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避免發生脫水纖細。因為在整個疾病過程中,寶寶可能會比平常丟失掉更多的水分,所以很多醫生會通過口服或靜脈補液的方式,給寶寶補充充足的水分,避免發生脫水。 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初期為干咳,痰量逐漸增多,漸成粘液膿性痰。 急性支氣管炎大多是病毒性,不要使用抗生素,只有確定由細菌或者支原體所引發,則需要使用針對該類病原的有效的抗生素。 如果確診急性支氣管炎后,在給孩子的飲食上要注意準備一些清淡好消化的營養豐富的食物。 急性支氣管炎是可以治愈,是否會復發,各位寶爸媽要注意做好記錄、鍛煉身體、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 毛細支氣管炎 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在小寶寶養育過程中,比較容易常見的一種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多見于 2 歲以下嬰幼兒,尤其是 1~6 月的小嬰兒。 毛細支氣管炎除了常見的霧化、吸氧、抗感染治療,必要時還會采用激素治療。 毛細支氣管炎,因為多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所有患病咳嗽后可通過唾液飛沫引起病毒擴散,因而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孩子患了毛細支氣管炎后,除了適當多補充點水分,稀釋痰液外,喂奶的也要注意避免嗆奶現象發生,小量多次。 喘息性支氣管炎 喘息性支氣管炎:多由病毒或過敏所致,很少是細菌感染,表現為急性咳喘和/或發熱。 除了根據體溫酌情使用退熱劑外,主要治療是解除造成咳喘的支氣管痙攣和協助排痰的祛痰治療,多選用霧化吸入的氣道治療方式。 抗生素只針對嚴重細菌感染,抗病毒藥一般也不用于喘息性支氣管炎的治療。 肺炎的常見癥狀及治療方案 表現: 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燒、咳嗽、多痰、胸痛等,重者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肺炎的主要癥狀是發熱、咳嗽等;反過來,發熱、咳嗽不一定是肺炎。千萬不要認為發熱、咳嗽可導致肺炎,把肺炎擴大化,從而導致過度用藥,特別是濫用抗生素。 診斷:
2.新生兒唾液腺發育尚不完善,正常情況下唾液很少,但在感染后會出現異常分泌增多,故會出現口吐泡沫,因此如果新生兒出現口腔分泌物增加,如口吐較多泡泡情況時應警惕患肺炎可能。 3.不是口腔內有支原體就是肺炎,口腔內查出支原體,對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沒有意義。 治療: 肺炎治療過程中,除了針對病因的抗感染治療外,呼吸道局部治療非常重要。 細菌性肺炎的抗菌藥物治療應盡早進行,一旦懷疑為肺炎即刻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根據藥物敏感試驗結果,有的放矢地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 呼吸道局部治療指的是霧化吸入,霧化吸入鹽水、化痰藥或止喘藥,都可幫助呼吸道抵御病菌、排出廢物、改善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