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神經官能癥又稱胃腸道功能紊亂,是由于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而引起的、以胃腸道癥狀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系統功能性疾病。此病多見于青壯年,女性發病率較男性為高。患者常常表現為兩個方面的癥狀:一是胃腸道的表現,如泛酸、噯氣、厭食、食后飽脹、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等,大多數病人胃腸道沒有器質性病變。二是神經衰弱的表現,如失眠、頭痛、遺精、神經過敏等,而且癥狀隨情緒的波動而變化。 神經癥的心理治療方法 1.支持性心理治療:當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各種挫折,或是遇到精神或軀體疾病時,可能會產生劇烈的心理沖突,并出現緊張、焦慮、悲觀抑郁等情緒反應和消極的觀念,比如自殺念頭。此時,如果我們熱心地對待患者,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對他們的痛苦寄予高度的同情、理解和尊重,同時又給他們盡可能的建議。指導、勸解、疏導、鼓勵、安慰,以至一定的保證,讓患者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無援的,樹立起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并進而從超負荷的心理壓力下解脫出來,恢復心理的平衡,甚至最終治愈各種癥狀,這就是支持性心理治療。適用于各種神經癥。 2.認知療法:認知療法就是幫助患者矯正扭曲的認知,或者說改變各種不正確的看法,從而達到治療作用,使患者改善或消除適應不良的情緒和行為,適用于抑郁性神經癥、焦慮癥、恐怖癥、強迫癥等。 3.行為療法:行為治療是通過條件反射或學習以及適當的獎勵和處罰來改進或改變人的行為,與此同時,人的態度和情感也會隨著行為的改變而出現相應的改變。用于治療神經癥的行為療法主要有:系統脫敏療法、沖擊療法、預防方法等。 4.森田療法:森田治療的理論認為,患者存在某種疑病的素質,總是過份擔心自己的健康,同時患者又知道自己的癥狀是不正常的,力圖擺脫它,但又擺脫不掉,循環往復反而進一步造成心理沖突,形成惡性循環。 如果讓患者在心理上“聽其自然”,放棄對疾病的抗拒,切斷惡性循環,就可以使癥狀減輕或消失。適用于強迫癥、恐怖癥、焦慮癥、神經衰弱癥、疑病癥等等。 5.精神分析法:傳統的精神分析法是讓患者自由聯想,近年來主要是采用面對面的普通交談方式,讓患者充分表達潛意識中的意念,通俗的說就是倒出靈魂深處的想法,心理專家經過分析來了解患者的各種欲望和動機,認識患者對挫折、沖突或應激的反應方式,并對患者進行解釋和幫助。 經過長期的治療,調整患者的內心世界,消除各種情感疙瘩,促進人格的成熟,提高對現實的適應能力。這種方法最早是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開創,但目前我國應用并不多。可適用于強迫癥、癔癥、恐怖癥等。 6.催眠療法:催眠療法是通過環境和言語的暗示或使用藥物,使患者達到一定程度的催眠狀態,患者全身放松,再用言語暗示,或幫助患者把創傷的體驗回憶和發泄出來,通過數次治療之后,患者的恐懼、焦慮以及緘默、抑制、遺忘等癥狀即可以消失。但有時患者可能會出現興奮激動或由于暗示不當癥狀加重。因此,操作者必須是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患者的選擇也應慎重。本方法適用于癔癥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