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71、做人處事,以和為貴。和,是一種人人相和、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圓融完美和生生不已的境界。“和”有三種境界:一是己和,即人自身寧靜、淡然的心境;二是人和,即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三是事和,即處事的適度與理性。己和者寧靜。 2972、淡定不是冷漠,它是冷眼觀盡世間浮華,獨守一份清靜安寧。得意時不張狂,失意時不消沉。是在人生的歷練中涵養(yǎng)出的淡定從容的定力;淡定也不是軟弱,它是虛懷若谷胸容萬壑的境界,是沉穩(wěn)成熟和自信心的體現(xiàn)。正所謂“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淡定更不是愚鈍,它是閱盡滄桑后的醒悟和了然于胸的坦然,是大智若愚難得糊涂的詮釋。是以隔岸觀火的姿態(tài),看他人忙碌,看他人追逐,我且珍惜的一種大智慧。 2973、責(zé)勿太嚴(yán),教勿太高。毋以已長而形人之短,勿因已拙而忌人之能。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修已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才智英敏者,宜研學(xué)問以攝躁;氣節(jié)激昂者,當(dāng)修德性以融偏。 2974、平靜是克制浮躁的利器,淡泊是治療寂寞的良方。成大器者,絕非熱衷功名利祿之輩,而是淡泊名利、心無掛礙之人。一個人唯有心胸寬廣,性格豁達,方能縱橫馳騁;若是糾纏于錙銖之爭,必然郁郁寡歡,神魂不定。唯有對人對事心平氣和、寬容大度,才能處處契機應(yīng)緣、和諧圓滿。 2975、【為人之道】:1)有人緣則有福,結(jié)好人緣就是最大修行。2)君子行事為目標(biāo),小人行事為目的。3)得理應(yīng)饒人,理直應(yīng)氣和。4)欣賞別人,就是莊嚴(yán)自已;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已。5)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6)待人退一步,愛人寬一寸;改變自已是自救,影響別人是救人。 ![]() 2976、寬容就是忘卻,學(xué)會忘卻,生活才會快樂;寬容就是忍耐,學(xué)會忍耐,靈魂才會安寧。退一步,天寬,地寬。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因為誰都不可能一輩子不需要別人的寬容。寬容是一道仁愛的光芒、是對別人的釋懷,也是對自己的善待。付出寬容,收獲無量無邊。 2977、生活是沒有模板的,只需將心燈點燃。如果笑能讓我們釋然,那就開懷一笑;如果哭能讓我們減壓,那就讓淚流下來;如果沉默是金,那還需要解釋什么呢;如果放下能更好的前行,為什么還會執(zhí)迷不悟的扛著。面對了,是心的強大;放下了,是心的豁達;自在了,是心的家園。智慧不是形式,一切從心出發(fā)。 2978、一個真正有學(xué)問的人往往謙遜,不會逢人就教,真正有財富的人往往低調(diào),不會逢人就炫,真正有德行的人往往慧心,不會逢人就表,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圓容,不會顯山露水,一個真正有修為的人往往安靜,不會爭先恐后。 2979、人生的路,走走停停是一種閑適,邊走邊看是一種優(yōu)雅,邊走邊忘是一種豁達。何必把自己逼得那么累,埋著頭趕路,路到盡頭,卻湮沒了樂趣,錯過了精彩。不如一邊追求,一邊享受。看過的風(fēng)景多了,遇見的人,經(jīng)歷的事,總有一些不愿想起,邊走邊忘,讓美好儲存,把頹廢清空。 2980、有些事不爭就是慈悲,有些理不辯就是智慧,有些是非不聞就是清凈,有些煩惱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過后,不過一捧黃沙,在世如蓮,凈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浮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