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草莓生產的一項重要改革是推廣穴盤(容器)育苗,提高種苗質量,達到高產、抗病、早上市的目標,進而增加草莓生產效益。 與傳統的裸根苗相比,穴盤苗的種植日期靈活,可以等待上一茬作物收獲和整地,放置數周后再栽,可以放在冷庫存儲,也可以移至高山進行春化處理。 穴盤苗移栽后損失率僅1%-2%,而裸根苗的損失率可達15%-20%。 選盤苗可以進行機械種植,手工種植效率也比裸根苗高。 與裸根苗相比,穴盤苗根系不收損失,與土壤密切接觸,種植后沒有緩苗期,迅速進入生長期。 裸根苗在定植后要連續若干天澆水,以度過緩苗期,而且穴盤苗在定植后僅需澆1次透水,這樣可以減少田間濕度,控制病害擴展。 穴盤苗開花結果早,漿果進入市場早,產量高,品質佳,因此經濟效益好。 匍匐莖子苗的生產和采集子苗的生產 草莓匍匐莖子苗是穴盤苗生產的來源。應當在春季建立專門的草莓繁殖圃,采用優良可靠的種苗,最好是脫毒組培苗,起高床,稀植,覆蓋黑色塑料薄膜進行栽培。塑料薄膜可以加快種苗生長,防止雜草生長,防止土壤病害傳染植株,也可防止以后匍匐莖扎土生根,影響采摘其子苗。栽植母株的苗床60cm寬,僅種植1行,株距30cm。 子苗的選擇標準 當匍匐莖開始生長,在其節位上形成小植株,即所謂子苗。適合于作栽植的子苗標準是:帶有1-2片展開的葉片,基部可以見到幾個小根(根原體),小根的長度短于1cm。若根長超過1cm時,不便于移栽操作,需要把根剪短,這樣要耗費勞力,并延遲新根的發生。 子苗的采集 一般而言,每隔10-14d從草莓繁殖圃采集1次子苗,選無病健壯的匍匐莖上的子苗,留1-2cm的匍匐莖,用剪刀剪下,即便于移栽,又可作入土支撐。子苗才后即可栽植,若不能及時栽植,需儲藏,其方法是把一根長匍匐莖(上面帶有幾個子苗)剪下,裝在塑料袋中,儲存在0-0.5℃溫度和90%-95%相對濕度下,可達2個月。 子苗穴盤扦插穴盤標準:草莓最好用50孔穴盤,孔穴直徑5cm左右,深度8cm。 基質:采用經過消毒處理的人工混合基質,如泥炭土,營養土、蛭石,珍珠巖粉等。 栽插:把修整好的子苗插入基質中,深不埋心。 扦插后管理澆水、噴霧促進生根:栽插后,立即給穴盤澆1次透水,以后7-12d經常噴霧,下雨少噴,晴天多噴,保持濕度在90%以上。當把穴盤苗提起時,跟團不會散掉,即可停止噴霧。 露地栽插:栽插床可用遮陽網、搭蔭棚,遮陰防陽光直曬。 溫室栽插溫度控制為白天32℃,夜間24℃。 煉苗:當穴盤苗停止噴霧后,穴盤可移至全光照條件下煉苗2-3周,使葉片和根系發育更健壯。再次期間,每天澆水1次,必要時,采用葉面施肥或澆灌營養液補充植株營養。煉苗結束后,即可移植大田。 成苗標準:根系長滿整個穴孔,則適合于移植到大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