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些文字是余文森教授對青年教師的諄諄教誨,對我們也極具借鑒意義,不妨一讀。
青年教師要做好個人專業發展規劃
余文森
第一,規劃是人生的方向盤和奮斗目標。
有位哲人說過:沒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我們可以說:沒有方向和目標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所以一個人要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有意義、有價值,那就先做自我發展規劃,確定好人生的方向和目標。
實踐證明,有規劃、有目標、有方向的工作其效率會提高30%。不僅如此,規劃、目標、方向也是防止人生頹廢和消沉的良藥。有些教師工作一段時間后,方向迷失,激情消退,目標模糊,人生進入一種無意識狀態,依靠慣性運行,安于現狀,得過且過,最后一事無成,誤己誤人。只有規劃、目標、方向才能使一個人保持永久的工作熱情!
第二,要努力成為真正的教學名師和大學教授。
我認為,有學生可教的教師是幸福的,有大學生可教的大學教師是更幸福的。我一直認為,大學是個神圣的地方,在大學工作是人生最好的選擇,所以,我們要配得上這種神圣、這份選擇。首先,要上好每節課,把每節課都做為一份禮物奉獻給學生;其次要做好每個課題,寫好每篇文章,打造真正意義的有成就有貢獻的專業人生,配得上大學教師、大學教授這份榮譽和殊榮。
第三,要在自己的專業研究方向上始終如一做出精品。
大學有得天獨厚的研究資源和條件,每個老師也都有自己的學科歸屬和研究方向,要結合學院的學科發展規劃、社會需要和自己的研究興趣和基礎,選定一個穩定的研究方向,一心一意,始終如一,堅持不懈地從各方面、各角度進行研究,堅持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定會有所成就的。任何事情都經不起“堅持”二字,經濟學告訴我們,在一件事情上持續地用功,按一個方向投資,在時間上不吝嗇,把時間往一個方向去追加,收入就能不斷提高,邊際收益會越來越大。作為一個大學教師,我覺得沒有什么比靜靜地讀書、閱讀、思考、探究、寫作,更幸福和愜意的。希望我們青年教師學會從研究中尋找樂趣,千萬不要把研究只當作寫文章,完成任務,那樣不僅得不到樂趣,而且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發現和成果。
教育學院的明天屬于你們青年一代,希望大家好好規劃人生,把握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