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君晚上找我的時候,依舊能從他的臉上看到他滿臉的氣憤。他和我罵了他上司一路,我也并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到了飯店的時候,我和他說,到底是因為什么事情,惹的你如此生氣?
A君掩飾不了自己的憤怒,他和我說:“我們上司做任何事都是這個樣子,他只選取對自己有利的,然后將麻煩都推給下屬。他這么自私,你說我能不生氣么?”我正要問個究竟,他又說:“本來我都和他說了下周我要休假陪女朋友出去玩幾天,他現在倒好,突然自己也想出去玩,這我的假肯定就沒戲了。”
“你不是已經申請過休假嗎?你咋不和你上司說啊?”
“有用嗎?你說我說了有用嗎?”
A君沒有和上司說他已經申請過休假的事情,因為他明白,如果他說了,上司肯定會回答說:“我沒聽你說過啊。你有啥事要休假啊?”
A君罵了一會,氣也下去很多。他對我說,自己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只能對女朋友解釋一下,爭取她的理解了。最終,這件事,A君什么都沒有對上司說。但是這樣的結果,卻只能使他內心越發焦躁,女友的失望讓他看著格外心疼。
最終A君無奈地笑了笑,說:“忍耐的結果只能導致自己成為受害者啊!”
哲學家三木清寫的《人生論筆記》(新潮文庫)中,有一篇題目是“關于生氣”的文章。我覺得說的非常好,“今天,沒有什么能像生氣的倫理學意義那樣被眾人遺忘。生氣被單純地認為是應該避免的事情。但是,如果說真有什么事情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避免的話,那應該是憎恨,而不是生氣。”
為什么我們要如此唯唯諾諾,甚至連和上司表明態度的勇氣都沒有,更不用說要和上司生氣了。
隱瞞自己生氣的情緒真的對自己有利嗎?
事實告訴我們,那種因在意對方對自己的評價,不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會符和對方的人,會讓人感覺不可靠,會被稱為“爛好人”而受到輕視。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乖巧的孩子卻沒有多么的受到重視。
“好人”不生氣。但是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從不對任何事生氣的情況是不可能有的,如果感到生氣,卻將這種感情隱藏起來,那誰又能真正了解你的想法呢?你的想法又怎么可能去實現呢?如果能夠理直氣壯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能夠坦率、自然地和自己的上司交流,那么以后就會不再動搖,與上司也能毫無顧慮地交往。
有人就會說“敢和上司生氣,是不是要等著被炒魷魚啊!”天吶,又不是要讓你對你的上司“發火”!
“生氣”和“發火”的截然不同之處在于“生氣”只是你要表露自己對某件事不滿的情緒,而“發火”則是你因某件事變得敏感而狂暴起來。所以,不是不要生氣,而是你要學會如何生氣,這才是關鍵。
為什么生氣?如何生氣?生完氣接下來要怎么辦?
這些問題似乎在你的人生中你想都沒有想過,一言不合就生氣,生氣的時候要么就大發火氣,要么就一言不發,生完氣還能咋樣!本寶寶最可愛,你不理本寶寶,本寶寶就不理你!哼!喂,喂,大胸弟,你是不是還覺得自己萌萌噠?這是職場!是職場!職場!場!
所以,這里是重點!看這里!
溝通大師福田健在他的著作《誰說我們不能生氣》中闡釋了我們為什么要生氣,生氣的藝術,在哪些場合是不生氣為好,生氣之后的收尾方法以及關于“應對生氣的方法”。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理直氣壯的強人,不做忍氣吞聲的好人!誰說的“一生氣,你就輸了?”,該生氣的時候就生氣,該出手的時候就出手。不要把自己想象成要受盡委屈嘗盡苦難才能修成正果的人,陽光能照射到你的時候,你就不要往黑暗里鉆。能開心的時候,就別讓自己往生氣的份上走。 日常人際交往時,人與人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摩擦和矛盾,也會讓人忍不住“生氣”。當你遇到這種情況時,你會以怎樣的態度來應對,以怎樣的方式來處理呢?通過與對方溝通,問題是否得以解決?你從中又得到什么啟發……
本書作者日本口才研究所所長福田健先生通過一些生活化的“生氣”案例,幫助我們分析和探究生氣的根源,也說明了在不同情況下正確應對“生氣”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項,并總結出一些心得,幫助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實現良性溝通、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福田健
1961年從日本中央大學法學部畢業后,就職于大和運輸公司。1967年進入言論科學研究所,歷任指導部長、理事。1983年創立口才研究所,擔任研究所所長至今。主要研究人際關系與交流方式。著有《那個部下開始動了起來:傾聽的技巧與講話的技巧》《人通過“講話技巧”九成會改變》《女性通過“講話技巧”九成會改變》《高明的傾聽技巧與講話技巧》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