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止點重建技術,包括穿骨固定技術、單排技術、雙排技術,及縫合橋技術(Suture-bridge)。傳統的單排縫合技術止點的覆蓋率大概能達到67%,穿骨固定技術止點的覆蓋率大概能達到85%,怎樣能達到一個全面的止點覆蓋呢?只有進行雙排止點重建才能達到全覆蓋。雙排止點技術的初始縫合強度比單排和穿骨固定技術都明顯增強。但是,關節鏡下雙排鉚釘的問題是使用鉚釘量明顯增加,減少愈合面積。尤其是外排鉚釘,因為大結節骨質密度較低,如果新鮮化徹底骨皮質破壞較嚴重,再加上骨質疏松,鉚釘經常會拔出,導致固定的失敗。另外,因為加了外排的鉚釘,所以止點的愈合區域就減小了。同時縫合以后肩的表面線結明顯增多,光滑度非常差,這是雙排固定的另一個弱點。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使用雙排縫合橋技術,在愈合區的軟骨邊緣進行內排埋釘,外排鉚釘在大結節愈合區之外,大結節愈合區可以進行徹底的清創,有利于愈合。而且,腱的表面非常光滑。因此說縫合橋技術是一個革命性變化。另外,對裂口較大的病人,比如說內排我們需要三個鉚釘,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只用兩個外排鉚釘就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固定。這就是雙排縫合橋技術的一個優點,它的覆蓋面積可以達到完全覆蓋,同時表面的光潔度也非常好,而且止點可以做徹底的新鮮化,愈合區域也非常好,對于骨質疏松的病人也比鉚釘要優越很多。從生物力學來看,最大載荷要比單排固定高出23%,周期性負荷下位移減少54%,旋轉內外旋時平均位移也會低76%,用富士膠片壓敏片可以看到止點壓力的均勻程度是明顯的高于單排固定。也可以做“傘狀”縫合(中間兩根線打結,兩側縫線穿過組織后,直接同中間兩根線一起固定于外排釘內),擴大壓合面積。 Pushlock 的缺點是一但長度確定,線在骨內的張力就不能作調整,對骨質疏松的病人,容易引起骨質切割,導致縫線崁入到骨質,引起固定張力的下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新的鉚釘都得到了改進。包括versalock 它是先植入骨內然后再調整張力,再做固定。Arthrocare 的OPUS,也是先植入骨內,張力調整了之后再固定,這樣減少了對骨質的切割。包括Smith&NephewFootprint PK 鉚釘都是做了這樣的改進,這是在鉚釘方面的一個更大的進步。 總之,應該說肩關節縫合鉚釘技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鉚釘由金屬到非金屬,非金屬包括可吸收的和PEEK 材料,將來我想是骨誘導材料會更好;從縫線來說,從2#ethibond 發展到ultrabrand 和fiberwire,它們又強又滑,應該說現在最好縫的是Orthocord 又強又滑又軟,將來應該是加上可吸收。在止點重建方面,單排到雙排、到橋狀縫合,橋狀縫合有三大優點:減少愈合面干擾,增加新鮮化,對骨質疏松的病人也會更好。 來源:北醫三院 崔國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