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胡大爺來自湖南郴州,12年他來到了兒子居住的深圳小區,在小區附近市場租下了一個攤位賣菜,僅僅一年竟賺了幾十萬,這位胡大爺到底有啥絕招呢?原來胡大爺和他兒子在菜市場觀察了一段時間,對其他攤位,自身攤位和消費者做出分析,如消費者購買力,消費心理,習慣等等,作出分析判斷,再制作了一套銷售動作。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他們附近菜市場買菜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類喜歡有光澤,枝葉展,水分足的新鮮蔬菜;另外一類是嫌麻煩、圖方便,對難加工處理的菜一般不買。胡大爺因此特意準備了不同類型的蔬菜,來滿足消費者的買菜的需求,同時要保證蔬菜的質量,綠色無污染。 第一類菜:光澤,水分足,賣相很好看的菜。每天菜農送菜來的時候,胡大爺就和胡大媽把菜處理得漂亮干凈,然后放在保鮮膜里包裝好,這樣包裝起來很受白領客戶的喜歡。 第二類菜:方便處理烹飪的蔬菜。胡大爺和胡大媽提前把土豆削皮,把大的南瓜切成一塊塊,相當于半成品的蔬菜。這類蔬菜比原材料貴30%左右,但卻十分受歡迎,因為深圳工作節奏塊,時間很緊湊,以及方便手腳不伶俐的老人家。
因為胡大爺這樣來買菜,所以也引起了小去附近的不少餐館的注意。價格雖然貴那么一點,但在餐館來說卻可以省下一個小工的開支。那胡大爺那么多菜能摘的過來嗎,胡大爺在小區人際關系處理的非常好,平時給小區里的鄰居送送菜,教教烹飪技術,所以胡大爺在小區里有一定的影響力,他把一些沒事干的,閑散的人力整合起來摘菜,同時也保證好蔬菜的質量。
胡大爺年輕時曾做過大廚,所以他充分發揮了個人的優勢,給消費者講故事,在客戶前就是美食顧問。比如菜式如何搭配,如何烹飪等等。 為此胡大爺還到廣告印刷店把每一種蔬菜的烹飪技巧設計成卡片,提供給買菜的顧客,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依賴性,買菜還教你怎么烹飪,挺有趣。
胡大爺想出了一個辦法,為此找人刻了一枚印章,消費者買菜的時候在食品袋上蓋章,當顧客下次再過來買菜的時候,憑借著蓋了章的食品袋就可以享受5%的優惠,同時還環保。 胡大爺在賣菜的過程中,還有一些不經意銷售的小動作,客戶買完菜,胡大爺總會再送上幾根蔥苗蒜秧給客戶。 胡大爺在菜市場的這些被人忽略的銷售絕招,使他攤位的生意非常的火爆,積累了自己的消費群體,收入很穩定。 做銷售除了技巧,還要有圈子,不斷的充實自己,有高手帶,有人指引,就等于隨時向高手學習,向高手學習就是最快的捷徑,如果要靠自己摸索要等到猴年馬月。
每天更新,訂閱不迷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