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個觀點有點難以理解,因為現在都不喜歡看長篇大論。我盡量用簡短的理由來說明這個觀點。 一、婚姻的本源 恩格斯說:一夫一妻制是不以自然條件為基礎,而以經濟條件為基礎。它決不是個人性愛的結果,它仍然是權衡利害的婚姻。 費孝通的《鄉土中國》把婚姻制度的起源歸結于氏族部落聯盟生存以及國家統治的需要。 而且在現在的婚姻法當中,絕大部分條款是有關財產的。所以在我看來,婚姻并不是感情的升華,而是風險共同體。兩個家庭或者家族,通過姻親的形式連接起來共同對抗來自于外界的風險。如果婚姻沒有法律上對于財產的約束,那一紙婚約幾乎就沒有任何價值。所以中國人對于婚前財產公證這玩意兒還是非常排斥的。 從婚姻構成的歷史上來看,婚姻本質上是女人對于男人的人身依附。在力量決定肚子的時代,女人在事實上已經成為了男人的私產。男人用糧食交換繁殖的權利。 二、李銀河的觀點 “從愛的形式上看,未來的愛情將會在更大程度上掙脫婚姻制度的束縛,婚姻制度有可能走向消亡。” 這個觀點是從感情上來看的。我這樣理解: 隨著知識爆炸以及互聯網的出現。人們能夠通過太多的渠道獲得信息。而在有限的人際圈當中,每個人獲得的信息都不一樣。各種不同的觀念,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生活習慣交織在一起讓現代人處于現實交際的孤獨當中。比如,一個看《來自星星的你》的人與看《行尸走肉》的肯定聊不到一塊兒。同樣喜歡看書的人,看東野圭吾《白夜行》的人與看中國袁枚《子不語》的也沒有共同語言。而現實情況是,還不談看什么書,要找到能一起看書的人都不容易。再往上拔高,到職業規劃、人生理想這些層面,能夠找到對路的人就更加不簡單。 放到互聯網上面來,在這個虛擬的空間,人們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但是苦于沒有現實交際。于是婚姻成了一件難事。 濃縮成一句話:知識大爆炸摧毀了婚姻的感情基礎。 三、我的理解 隨時近代化以至于現代化社會的到來,人們不再依靠肌肉來創造財富,女人就開始主張自己在社會地位上的平等,因為女性也可以在這個社會通過非肌肉力量來創造大量的社會財富,對男人的依賴性變得越來越弱。(社會對于女性性格的刻板化教育也在逐漸冰釋)。在單純的婚姻關系當中,很多女性并不需要通過男人在獲得穩定的生活資料。 于是婚姻對兩性來講,僅僅成為了程序上的需要。比如戶口問題,子女教育問題等等。所以婚姻制度消亡是連帶整個法律體系的一次緩慢而漸進的變革。 婚姻制度所導致的種種惡果在歷史上是可以看見的。比如家暴、纏足、殉葬等等。而拜托法律物質上的強行綁定之后的兩性關系又會是怎么樣的?不敢說絕對沒有任何隱患,但是一旦社會觀念成熟,與之而來的是男女兩性在社會經濟、社會心理上的完全平等。 濃縮成一句話:物質生產的進度摧毀了婚姻的物質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