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榮林教授熟諳醫學經典,注重臟腑辨證,長于內科疾病及疑難雜病的治療,特訪談如下。
在您的成長過程中,對您影響較大的著作有哪些? 對我影響較大的經典著作有《內經》《傷寒論》,沈金鰲的《雜病源流犀燭》,還有尤在涇的《金匱翼》等。 在您的成長過程中,對您影響較大的老師有哪些? 路志正、董德懋。國醫大師路志正是我的研究生導師,他重視脾胃,重視濕邪,我們一起編寫了《中醫濕病證治學》,對臨床實際問題的解決很有意義。董德懋教授重視脾胃,他認為脾貴健通和暢,調脾胃可安五臟,并主張藥量宜輕,用藥宜精。我臨床用藥藥味少,善于抓疾病的主要矛盾。作為醫生,要考慮病人的經濟能力和脾胃承受能力。 從您的成長歷程來講,您認為怎樣才能學好中醫?中醫的優勢在哪里? 我研究生畢業后,被分配到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最早是在內科教研室工作,1984年由內科教研室調到內三(心肺科)工作,1988年當內科主任。到了1996年內科分科,我分到呼吸科工作,1999年到疑難病科,2004年到名老中醫研究室。在這個歷程中,我在內科、疑難病科都工作過,重癥、大內科都干過。我認為要根據病人情況,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思路要寬,不要受西醫固有觀點束縛。中西醫結合目前難在理論創新,思路較窄,辦法較單一。拿腫瘤來講,西醫針對病的改變,中醫優勢在于針對人的整體。
您是怎么認識路志正教授調理脾胃治胸痹的觀點? 我的師弟李連成跟路志正教授學習,畢業時寫了《路志正調理脾胃治療冠心病》的文章,后來我們根據路志正教授的想法報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課題,進行了經驗整理、臨床驗證。路志正教授曾治療一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該患者每次吃飯時,心絞痛則發作,西醫治療無效,路志正教授用香砂六君子湯合丹參飲治療,效果很好。當時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多用活血化瘀、益氣養陰法,調理脾胃是否可以?路志正教授理論結合臨床經驗,提出調理脾胃治療冠心病五法,即健脾益氣、溫中、補益心脾、健脾化痰、化濕。在這五法中,益氣、化痰、補益法常用,我們搞了臨床方案進行臨床觀察,設有對照,療效觀察較好。后來在國家973項目課題中對路志正教授調理脾胃治胸痹做了進一步研究。 您個人臨床治療胸痹常用何法? 我臨床治療胸痹常用健脾化痰、化濕法,療效不錯。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生化不足則心血不足,生化健旺則心血充足,脾氣健運則氣血通暢。心與脾胃,經絡上有聯系。對于脾氣虛證,主要表現為疲乏、心慌、氣短、食少、納呆、腹脹或餐后胸悶、心絞痛發作等癥狀,常合用丹參飲,我喜用丹參、砂仁。健脾化痰常用小陷胸湯,臨床以胸悶為主,舌苔厚膩,脈滑;祛痰濕用瓜蔞薤白半夏湯、枳實薤白桂枝湯;肝氣不舒,兼挾痰熱,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湯。 對于年齡偏大的患者,我認為冠心病的發生多為心氣虛、氣陰兩虛,而瘀血是中間體、次生因素,用藥選用黃芪、黨參、麥冬、五味子、紅景天、丹參、砂仁,或用黨參、黃精、黃芪、赤芍、郁金。 您臨床治療胸痹用活血化瘀法嗎?治療時會考慮冠心病單支、雙支、三支病變嗎? 我臨床也用活血化瘀法治療胸痹,血府逐瘀湯也常用。瘀血明顯,表現為舌紫暗、唇青、胸痛厲害時應用。我治療冠心病辨證不看單支、雙支、三支病變,以辨證論治為主。 您對于心律失常如何治療? 我治療心律失常不是以房早、室早等西醫病名為區分的。我對于心律失常的治療首先看是否氣虛,心律失?;颊邭馓撟C為多,治療以補心氣為先,我用黃芪15~30克配合生脈散加減(黨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有瘀滯加川芎、赤芍、郁金;有瘀血用丹參飲;痰阻用瓜蔞薤白半夏湯;痰熱用小陷胸湯。如溫陽用桂枝10克,嚴重者用制附子6克,加養心的藥物(酸棗仁、柏子仁),通心活血的藥物(郁金、菖蒲),理氣的藥物(甘松、砂仁、元胡、香附、郁金)。 岳美中教授治療心律失常,常用人參(紅參或黨參)、琥珀(裝膠囊)、三七粉。我常用纈草、甘松、黃柏。甘松可寧心。我認為黃柏治療心律失常效果很好,可清熱、利尿,這樣在益氣的同時加清,避免了補致壅塞。另外,黃柏苦可祛濕、寧心。黃連更苦、燥,我只選黃柏、黃連中的一種來使用。苦參我不常用。 臨床舌脈辨證要點:舌有裂紋屬氣虛傷陰甚,氣陰兩虛,汗出多用生脈飲;舌淡胖用黨參、黃芪、白術健脾益氣。 您治療心律失常經常用炙甘草湯嗎?您認為它的君藥是什么? 我臨床上治療心律失常用炙甘草湯,但不太經常用。我認為君藥是生地,因為它量大。 您如何治療心力衰竭? 我認為心衰主要是心氣虛,涉及水液,不完全是單純心氣虛。治療除益氣外,常加利水、化濕、溫陽藥,常用生黃芪30~45克,苓桂術甘湯溫陽通心,心慌、頭暈、惡心可用,利水用茯苓30克,六君子湯、附子湯的藥物多用常量,木防己湯用防己10克。 您對于眩暈如何治療? 眩暈的治療,我根據臨床表現,氣血不足的益氣養血,我更注重養血,四物湯加砂仁3克,我常用生熟地各10~15克、白芍15克、川芎6克、當歸10克。再就是肝陽上亢、痰飲等證,肝陽上亢者,用鎮肝熄風湯化裁,方用生赭石15克、懷牛膝15克、白芍15~30克養肝;天麻10克、葛根10~15克平肝;天麥冬各10克、生龍牡各30克養陰。 高血壓患者加鉤藤,我更注重肝腎不足,用杞菊地黃丸,其中生地或熟地10克(大便干的只用生地,如患者怕冷、舌淡暗、大便軟用熟地不用生地)、山藥15克、山萸肉10克、澤瀉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天麻15克、鉤藤15克、石決明30克、生龍牡各30克。 您如何治療失眠? 失眠與五臟六腑的功能失調有關,其中與心、肝、膽、脾、胃、腎最為密切,我治療失眠從五臟論治,調和陰陽并注重臟腑功能的協調。 從心論治要清心、養心、寧心。清心常用瀉火導熱、滋陰降火、化痰瀉濁等法;養心常用補益心氣、滋養心血、溫補心陽、滋補心陰等法;寧心常用龍骨、牡蠣等重鎮安神藥或炒棗仁、柏子仁、夜交藤、遠志等滋養安神藥或定志丸等補心定志。 從肝論治則要清肝、柔肝、疏肝、平肝。清肝瀉火,邪熱去則魂歸,藥用丹皮、炒梔子、龍膽草;養肝和血,肝血足則魂藏,藥用白芍、當歸、枸杞子;疏肝理氣,肝氣和則魂安,藥用柴胡、枳實、香附;平肝潛陽,肝陽平則魂寧,藥用羚羊角、珍珠母、生牡蠣。從膽論治則需溫膽、清膽、利膽。肝膽氣機郁結,脾胃升降失序,木郁化火、土壅濕聚是為釀痰化熱之源,痰與火熱合邪擾動心神遂致失眠。凡屬痰熱擾心、心虛膽怯、膽氣郁阻、胃氣失和之失眠,用溫膽湯治療常常收到較好效果。 我治療失眠也常用交泰丸,黃連用3~6克,肉桂用1~3克。痰熱內擾用溫膽湯加酸棗仁15克、遠志10克、石菖蒲10克、生龍牡各30克、生竹茹10克、黃連6克,我很少用甘草,甘草俗稱國老,佐使藥,我幾乎不用。 您對于咳嗽如何治療?臨床如何運用小青龍湯? 咳嗽與肺、肝、脾、胃、腎關系密切,尤其是難治性咳嗽,我常用宣肺解表加消(食)積健脾。我臨床運用小青龍湯治療寒飲咳嗽,咳嗽吐痰清稀,背寒,用麻黃3克、細辛2~3克、五味子10克、白芍15克、半夏9克、干姜6克、甘草6克、桂枝10克。 您如何認識治未病? 治未病是一個理念,調理是個狀態,比如說八段錦、氣功,不是針對某一病來治療。預防不能太具體化,不應千篇一律,根據個人身體情況、疾病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共性上有統一,還要根據各種情況有所區別。 作者:荊魯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 |
|
來自: ZHENGNS331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