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 今天是世界早產日,主題是“有愛,有未來”。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出生1500多萬早產兒,我國早產兒的出生率約為10%。隨著“全面二胎”政策放開,70后、80后高齡產婦激增,因高齡孕產婦引發的早產兒問題呈明顯增多態勢。 早產兒是指出生時胎齡不足37周、體重在2500克以下的孩子。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在中國,每年早產率約為10%,平均每十個媽媽中有一個可能早產,是全世界早產兒數量最高的國家之一,僅次于印度。 產婦有流產史、子宮畸形、羊水過多、胎膜早破等都會造成胎兒早產。如果孕婦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也會增加早產幾率。產婦年齡越大,發生早產的幾率也越高。 
據悉,早產是新生兒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繼肺炎之后,導致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早產兒面臨的健康問題包括,肺部和腸道發育不成熟,導致呼吸窘迫,喂養困難;有的孩子會出現顱內出血、視網膜病變、腦癱等問題。 醫生指出,減少早產兒的發生率,產前檢查是關鍵,孕期一定要進行規范的圍產保健,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意外情況的發生,生出健康的寶寶。 此外,醫生還建議,頭胎剖腹產的二胎媽媽,最好過兩三年再生二胎。如果胎盤正好著床在疤痕位置,要嚴格控制體重,避免胎兒過大。 
35周歲以上的高齡產婦要做好預防早產的準備,必要時增加產檢次數和項目,切不可因為已生育過正常孩子就抱有僥幸心理。高齡孕婦再次懷孕之前,先要把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控制好,減少早產的發生。孕婦如有宮縮劇烈、下體出血、羊水破裂等早產征兆,應該及時到醫院。 
一旦發生早產,預后(指預測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結局)的隨訪也十分重要。醫生指出,一般隨訪要堅持到3年以上,但是最好要達到5年以上,這樣孩子如果出現遠期問題,可及時糾正,將對孩子生長發育的影響降到最低。 早產兒的醫療護理費用少則幾萬元,多則一二十萬元。目前大部分地區已將早產兒納入基本醫療保險,但報銷比例較低。 
專家呼吁,建立早產兒救治基金,將早產兒納入大病醫保,減輕家長負擔,提高早產兒生存質量;相關部門加大投入,注重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建設,提高基層醫療機構救治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