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讓那些偉大的、成功的人,與我們這些平凡人變得不一樣。 家庭背景? 天生聰慧? 人際關系? 這些都是原因,但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思維方式。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下,每個人都必須掌握的5種思維方式,你可能不能很快地去理解、學習那些成功人士的天才思維,但是你可以從以下這些基礎的做起,相信這會讓你受益終身。 1,保持你的客觀與理性 在“釋放天性、活出自我”等等口號以及思潮的作用下,現代社會,大家的心是越活越浮躁了。理性和客觀越來越不被大家重視,“哎呀,偶爾任性一下嘛”成為了很多人的常態。 同時,在“富二代”、“土豪”等標簽滿天飛的這個時代,我們太容易隨著大流,不做理性思考,就去給事物貼標簽了。 我認為,在任何時候,注意是任何時候,你都不應該過度放縱自己,千萬不要對任何事物抱有成見,千萬不要想著僅僅為了自己去“任性”一把。 抱著成見和刻板印象去看待事物,你就會在去真正了解這個事物或者人之前,現在心里給對方打上標簽,這種主觀的思維不但會干擾你的判斷,更可能讓你在不經意間就冒犯了某些人。 同時,放縱自己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為你可能心里只想著“我就任性這一次”,但是人是非常沒有自律性的生物,有第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就像雙11剁手購物,多少人說著“我就買點必要的”最后花光了半個月的工資? 2,迎難而上可以不是一種能力,但一定是一種態度 面對困難首先想到的是情緒宣泄與逃避,這是人類的本性,然而一個人能走多遠,取得多大成就,基本上就是看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克服各種“人之常情”。 記住一件事: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一個問題這個過程,是在你真正實際動手開始做之前無法預想的。 什么意思?就是說面對一個困難時,不管你怎么預想,你怎么“我絞盡腦汁都不可能完成這件事啊!”,這些想法都是徒勞,因為只有你真的著手去做時,你才能真的知道你需要怎么做,你到底能不能成功。 所以其實面對困難如何選擇是個態度問題。哪怕這個困難確實是你無法解決的,你選擇接受去迎接挑戰,也會讓旁人對你的印象變好,這在職場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而且,還是那句老話:“不試試,你怎么知道你不行?” 3,沒錢別怕,你的思維不要窮就好 一個人沒有錢是很正常的事,但是錢財上的不富裕并不可怕,思想上的貧窮才可能讓你永遠生活窘迫。 何為思想上的窮呢?就是“不敢想”。你在做一件事之前,先扣扣巴巴去盤算自己有哪些資源,有哪些能耐,先自己去下個定論:我到底能不能做好這件事。 這種思維,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 而相反,富人思維往往是現在腦子里規劃好做一件事,定下來后,去審視要做好這件事,需要去籌集哪些資源和條件并且行動。 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沒人可以請,沒錢可以借,不懂可以外包,限制可以規避,敵人可以和好,對手可以買通。 而這后續的一切,如果你先就把自己否定了,看低了,都不復存在。 4,合理地運用價值來衡量、判斷事物。 如果你自認為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特別容易“上頭”,經常感性打敗理性,情緒化地判斷事物,那么你可以嘗試著用用這個方法—— 把你身邊的事物量化,分析他們的價值,數字化你身邊的信息。 說明白一點,就是把你的判斷對象進行詳細分析,優勢、劣勢、好處、壞處、能帶給你什么價值,可能傷害到你哪些方面?把這些數據列出來,然后看看,如果你去做會有什么結果,如果不去做會有什么結果。然后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 這種思維方式是非常功利的,但是也絕對理性客觀。當然,在運用時你也要看運用的對象是誰,要適度。比如你面對自己真心朋友或者親人的請求時,最好就不要用這一套思維來判斷是非了。 5,提高情商,學會換位思考 大家一定都聽過一個詞:“剛需”。很多企業都在強調要做刀刃產品,解決用戶的剛需。 其實這里面,就包含著換位思考的這種思維方式。 交換,是人類有社交活動以來就有的一種行為。不過在現代社會,大家都沒那么直白了,在社交中,不可能很簡單粗暴地說“我需要什么”,所以換位思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了解他人可能需求什么,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最重要的能力。 因為人與人的交往本身也是種交換,相信大家都不愿意同那種身上沒有任何方面可以給你回報的人交往吧? 多去看看自己手頭有什么,去想想他人可能需要什么。這兩者之間能不能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如果不能,要如何改善,是自己改進,還是說去和第三方進行交換,從而得到足夠的砝碼?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相信大家都可以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為自己的未來鋪平道路。 答得喵學院 微軟辦公軟件國際認證(簡稱MOS認證)戰略合作伙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