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本報記者 崔璐 趙星燦 本報通訊員 張長青孔子與孟子,是儒家學說的兩大代表人物。兩千多年前,孔子開創了儒學,提出“仁”的思想。在孔子之后,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張性善論,他還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在儒家思想的發展史上,孟子是一位承上啟下的人物,他將儒學從孔子那里繼承下來,并且加以發展,深刻地影響了后世的儒家思想。他同樣是一位開創者。 孔子思想以其時代適應性歷經千年而經久不衰,在當今時代,孟子思想同樣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滋潤民心,涵養干部,孟子思想由內而外地改變著人,塑造著人,進而改變著社會的風尚。 孟子研究院:打造孟學研究高地 坐落于孟子故里鄒城的孟子研究院,是專門的孟子思想研究機構,“孟子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就設計了幾項比較大的工程:孟子公開課、《孟子文獻集成》《孟府檔案全編》等等。”孟子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殷延祿向《文化周末》記者說。《孟子文獻集成》和《孟府檔案全編》是兩項浩大的工程。《孟子文獻集成》叢書屬大型古籍整理類項目,搜集、整理涵蓋了《孟子》一書從漢代至晚清、民國時期的幾乎所有版本,是迄今為止《孟子》選本最為權威、最為全面的集成類叢書。“這項工程做完后,就為專家提供了一個研究孟子的權威的文庫。我們把所有有關孟子的文獻資料清晰的、完整的整理出來,然后回過頭來再去把它作為一個資源再去充分地利用它,做深化的研究。”殷延祿說。《孟府檔案全編》系國家2011—2020年古籍整理出版規劃的重點項目,是對孟府所藏文物檔案的系統整理,繼2014年4月前9卷出版后,后集86卷的問世,為這一國家級重點出版項目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近年來,孟子研究院還開展了一系列學術研究、對外交流和傳統文化普及工作。自研究院成立就開展的孟子公開課,今年7月舉辦了“孟子的學說,心靈之道與公共生活”研討會,8月31日“儒行天下——儒學實踐公益研修班”正式開班;9月舉辦了首屆國際青年儒學論壇,同時開始了孟子大講堂之《孟子》 七篇解讀活動;10月22日,“孟子思想的當代價值學術研討會暨北京孟子書院(籌)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行;10月27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調研座談會在孟子書院舉辦。 以“兩孟”資源搭建政德教育載體 鄒城市干部政德教育基地作為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學院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自身實際,打造了一批現場教學點和精品課程,形成了以孟子政德思想為依托,初具規模的干部政德教育基地。目前,共接待包括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省委黨校等教育班次392個,培訓學員2萬余人。 在濟寧干部政德教育學院要求的基礎上,鄒城市干部政德教育基地圍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孟子政德思想、加強干部政德教育”為主題,以“兩孟”政德教育現場教學點為基礎,突出孟子文化品牌和當代干部政德教育需求,進一步整合資源,重點打造4處現場教學點。孟母斷機處重點講述孟母教子思想,亞圣殿突出孟子仁政民本思想,官箴碑講解古代為官者箴言,七篇貽矩重點講述規矩之道。在充分征求專家學者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反復凝練完善各教學點解說詞,形成了以孟子的“修身、齊家、治國”思想為主線的現場教學路線。 在政德教育培訓課程方面,組織研究儒家文化特別是孟子思想的專家學者,籌備了《孟子的智慧》《漢字與孟子的為政之道》《孟子的為政之道》《讀孟子 養政德》 等4堂政德教育精品課程。其中,《孟子的智慧》已通過濟寧市委組織部、濟寧市委黨校專家評審,成為濟寧市干部政德教育精品課程。“我們還加強對政德教育講解員的業務培訓,使每個現場教學點都做到A、B、C角度講解,同時,將邾國故城遺址、明魯王陵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等納入政德教育后備現場。”鄒城市干部政德教育學院副校長孫儒介紹說。 圍繞提升現場教學的感染力,鄒城市干部政德教育基地深入挖掘邾文公卜遷于嶧、羊續懸魚、匡衡拒刻等本土典故,編排一批政德教育舞臺劇、情景劇;通過各種形式,推出《禮樂鄒魯》《孟子湖畔》《孟母教子》等一批文藝劇目;利用官箴碑、孟子名言等本土文化文物資源,設計筆筒、鎮紙、書簽等文化產品,現在部分文化產品已投入生產。 祭孟大典:禮樂中追尋孟子思想 今年5月8日上午,孟子故里鄒城市在孟廟舉行紀念孟母孟子大典。孟子第76代嫡孫孟令繼從臺灣回到故鄉祭祖,宣讀祭孟母、孟子文追憶祖先。海內外孟子后裔和社會各界人士兩千余人出席紀念大典。 隨著通贊的一聲“啟扉——”,孟廟欞星門在古典祭祀音樂聲中緩緩打開,參加祭祀活動的全體人員表情肅穆。伴隨現場演奏的鄒魯傳統禮樂,60名身穿漢服的小學生沿著孟廟主干道兩側,大聲朗讀著孟子核心思想的名言名句,人們穿過主干道兩旁的參天古樹,沿神道緩緩步入孟廟,來到亞圣殿前肅穆敬立,祭祀孟母孟子。孟令繼領銜紀念儀式。 據鄒城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李平介紹:“大典是從2015年開始首次恢復使用‘黃鐘大呂、金聲玉振’的宋代雅樂,是我們中心聯合民間文化學者,翻閱數遍《孟府檔案》《鄒縣歷代縣志十種》《日本宮內省宋元漢籍》等大量相關書籍創作的。由于古譜上的記載大多數人都不識,我們多方拜訪了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整理了大量的書籍,終于完成了從古譜到簡譜的翻譯過程,也對相關的樂器、服裝、裝飾進行了完整的復制工作。” 李平告訴《文化周末》記者:“編鐘、編磬、古箏、古琴等的演奏,全部是本土人員現場演奏,而不是播放錄音,真正讓古代鄒魯地區黃鐘大呂、金聲玉振重新響起,形象地闡釋孟子思想中‘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樂之實,樂斯二者’等思想。” 孟子學堂:將孟子思想融入公共文化服務 孟子學堂是鄒城市圍繞孟子打造的一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立足孟子故里豐厚的文化資源,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儒學思想,尤其孟子思想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之中,進一步推動了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提高了群眾文化素養,提升了文化服務水平。“在省圖書館系統有個‘尼山書院’體系,鄒城結合自己的特色,建立了‘孟子學堂’。在圖書館之外,全市有44個孟子學堂示范點,80個孟子學堂鄉村教學點。孟子學堂講授內容十分的寬泛,不僅僅局限于國學經典的講解和傳承。根據受眾的不同需求,孟子學堂的講授內容分了幾大主題,國學經典誦讀、非遺傳承、中醫保健、書法課堂、鄒魯禮樂等,這些都受到人們的歡迎,參與體驗感非常的強。孟子學堂是一個常態化的課堂,每周都有。”李平說。“孟子學堂”示范點建設,以“孟子學堂,儒潤鄒城”的主題,遵循學用結合、資源共享、分類推進、彰顯特色的原則,實行“一堂一品”,體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均等性、特色性和便利性。 儒韻鄒城:開展美德教育,提升城市文明 “鄒城市作為孟子故里,近年來深入研究儒家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極探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今年初,鄒城市提出大力實施美德教育示范工程,打響了‘儒潤鄒城’精神文明創建品牌,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升。”鄒城市文明辦副主任劉超說。 鄒城市實施“儒潤鄒城”美德教育示范工程,是推進“文化興市”戰略,打造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善之區的有力舉措。通過打造美德教育示范基地、組織美德教育培訓、開展美德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全社會廣泛形成講文明、傳美德的良好風尚和崇德向善的精神風貌,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在美德教育示范工程具體實施上,鄒城市提出了在全市建設一批孟子學堂、孟母講習所等鄉村儒學講堂,打造一批美德教育示范村居、單位,組建美德教育師資隊伍,開展‘三新四美’、優秀傳統文化‘六進’、‘四德’建設等教育養成活動等,打造具有鄒城特色的‘道德建設模范區、文明和諧示范區、儒家文化傳承區’,實現市民素質、傳統文化雙推進。”劉超說。 傳統禮儀的曼妙世界 “禮,體也,一個人為人處事之根本……雅,正也,中華文明的靈魂之所在……鄒魯,禮樂文化之源……”在溫文儒雅、端莊謙恭的旁白聲中,古色古香的舞臺緩緩呈現,身著宋制朝廷欽定服裝的司奏與展禮人員神情莊重,這就是大型禮樂文化劇《禮樂鄒魯》。《禮樂鄒魯》 以一男一女兩個孩童的成長故事為線索,在編鐘、編磬、古箏、古琴等古典樂器的現場演奏中,展演從幼年時的開筆禮、加冠禮、加笄禮,至成年后的婚禮和祭祀禮等古代傳統禮儀,是鄒魯禮樂中的最核心的部分。“孟子在繼承孔子‘仁’ 的道德學說的基礎上,加以闡發與表述,不僅闡述了禮的文化本性,而且非常重視樂的教化功能,提出樂與民通的思想。”鄒魯禮樂團團長米懷志說,孟子強調的“教”,指的是禮樂文化,教的內容是人倫關系。“如果說孔子所做的工作是把周公的禮樂典章制度民間化和社會化、人情化和人際化的話,那么,孟子所做的工作就是把這種典章禮樂制度人性化和人格化。因此,在‘禮崩樂壞’時代,經孔子和孟子的大力發揚,周禮因而得以保留與傳承。這也是我們恢復《禮樂鄒魯》的意義。”“2014年冬至,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按照宋代禮制原味復制與完整再現了民間祭孟大典。2015年春天,鄒魯禮樂團代表山東省到江浙一帶巡演,贏得業內人士高度贊揚。2015年4月,在中華母親節推進大會和2015鄒魯城市座談會期間,鄒魯禮樂團成功演出了以‘禮在鄒魯·愛滿桑梓’為主題的雅樂會。5月,《禮樂鄒魯》 正式通過2015年文化部共享工程建設項目評審。現如今,我們已經巡演了包括韓國在內的幾十場演出,都取得良好的效果。”米懷志說。 ①祭孟大典。②《禮樂鄒魯》中的開筆禮。③位于鐵山公園中的孟子書院。④“孟子的學說·心靈之道與公共生活”研討會。⑤孟子研究院內落滿了銀杏葉。⑥⑦⑧《禮樂鄒魯》演出現場。⑨孟子研究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