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名:張澤政 學院:統計學院 專業:經濟統計學 第二學位:統計學 第二專業:經濟學 GPA: 主修3.88/4.00 (1/32) 輔修 3.97/4.00 第二專業(經濟學)3.90/4.00 實習:勞合社、韋萊韜睿 交換:日本同志社大學暑期交流 科研經歷:小創校級二等獎兩次、暑期實踐優秀團隊、大創立項;學院組織的各種論文競賽若干 申請學校:清華TBSI深圳學院、北大匯豐商學院、人大統計學院 最后錄?。呵迦ATBSI大數據碩士、北大匯豐西方經濟學碩士、人大統計統計學碩士 最后去向:北大匯豐西方經濟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金融工程(兩面都收到了offer) 182cm,熱愛看電影跟逛吃逛吃~ 一、開始 我絕對不是那種非常成功的保研范例,其實,從我決定保研到最后收到錄取通知,沒有超過一個月的時間。所以,我的保研之路沒有太多的方向性,更多的是自己隨心所欲的一種狀態。所以如果有時間,這篇文章也不妨可以在食堂吃完飯或者在地鐵上看上兩眼。
二、進入人大 三年以前,我拖著沉重的行李箱,穿過整個校園,來到了我住的品園二樓。當時天氣異常炎熱,但是我的宿舍卻涼爽宜人。因為它處于整個樓群的最角落里,常年不見陽光,屋子小的不能兩個人并排前行。于是我想,要是自己租房子可能會舒服一點吧。于是我在大一的時候就做出了一個決定——出國讀研。 明確了自己的目標以后,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出國要求的東西無外乎就是托福、雅思、GRE、科研、實習和最最最重要的——一個好看的GPA和一堆有用的專業課。所以當時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非常周密的計劃,將自己的生活規劃的井井有條并因此興奮不已(當然,這些計劃最后我肯定沒咋執行)。并立即以全部的熱情投入到了準備當中去。當時自己還有一點小心思,想著要是最后保研了不也很輕松嗎。抱著這樣的想法,保研的東西也都沒落下,所以最后保研結束了回來看看自己,還是覺得當時自己的行為還是挺有趣的。 大學一年級是我最為關鍵的一年,當時的我瘋狂的迷戀數學,覺得微積分這個東西實在是美妙的不得了。我大一的微積分還是王新民老師教的,當時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四給他當助教(可惜的是我大二的時候他就退休了),也正是在這一階段,我發現我對應用數學真正的熱愛,因為大一有一次轉專業的機會,當時的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統計學院,為此自學了淑芬和高代。并順利的通過了轉專業考試,正式投入了數學學習的汪洋中去(后來在大二大三考試周期間我不停覺得自己當年是真·單純)。大一階段是我最快樂的一年。剛剛進入大學,對于所有的東西都有好奇心,那就去嘗試吧,反正大一也沒啥課,上課認真聽,課后多學一會,就能夠牢牢地掌握住課堂的內容,用剩下的時間去感受自己的興趣所在,喜歡經濟學就學點統計學院的課,喜歡跑步就多去幾趟健身房,喜歡看書就多去幾趟圖書館,喜歡吃東西就克制點。不用把自己的大學生活弄得像戰場一樣,平衡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當然,不能熬夜。 大二是整個大學最關鍵的一年,因為大三都是專業課(絕對不是因為專業課很水啊?。。。?,由于我大一轉專業拉下了好多課程,而且統計學院時大三才分專業,大二上學期我的學分已經直逼40,當時我覺得自己真是厲害,覺得自己能handle這么多課程(但是后來的學分績表明這么想的我還是太年輕)還有大創、小創這種東西。這是我確定生活目標的一年,在這一年我修了大量經濟學的課程,我覺得我更喜歡的是利用數學去構建經濟模型,攀登經濟學的高峰(誤),于是我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修個經濟學二學位(專業)吧。這也開始了我苦逼的生涯,時至今日,我還記得考試周被各種復雜的定理支配的恐懼。大二我一共修了將近70個學分,現在想想雖然辛苦,但是那種忙碌感還挺開心的,除了期末考試,這樣子會讓我打三國殺的時候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空閑時間。 大學二年級也是我最關鍵的一年,在大二這一年里,能夠確定自己的方向是最好的了,不要“跟我要好的張三學習了XXX我也要學習”、“我喜歡的妹子/漢子上了一門課,我已要去上(這當然是正確的行為)”。不人云亦云,想好自己做些什么,雖然我根本也沒辦法做到這一點,但是如果有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師妹,請聯系我。確定自己的方向,雖然可能有點累,但是想想將來,可能還是有點累,但是真的還是挺開心的。 大學三年級基本上就是專業課了,沒啥事可做,補課也沒補完就繼續補課,跟著大一的師弟師妹一起上高代感嘆青春不再,人家還能認認真真的聽完一節大課咱們就只能五分鐘看一眼手機看看有沒有人約我吃飯或者咋地的微信。大三課程比較少,這個時間特別適合開始確定保研的東西了。由于我的大三還滿心歡喜的想要出國,所以我一直在考托福雅思GRE跟著老師做科研等等等等,忙的不亦樂乎。所以根本沒管夏令營的事情,看到同學夏令營的入營消息就默默地點一個贊。心里想著“好厲害呀他們,反正我也不在國內讀研”(后來被打臉就另論)。不過想要提前準備的同學的確應該在春季學期開始的時候就開始準備夏令營的材料了。因為我沒走那個程序,所以不誤人子弟了,寫在我前面的師兄師姐顯然都更大牛…… 三、保研經驗 胡扯了這么多現在說一說我的保研新路,暑期的時候,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和兜里沒錢的窘境,我開始實習了,而且還賺了一點(這點錢都不夠回家來回路費的)。在實習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尋思,為啥我一定要出國呢?因為我是堅定地回國黨,那我出去念書的意義也沒啥特別大的,而且還挺貴,而且還不好找女朋友,而且還容易錯過回國找工作的機會,而且還不能總回家,而且還沒發好好實習,而且我還不會開車等等。自己在床上列出了優點和缺點,仔細的考量了一會,發現比起出國,在國內讀研更能夠滿足我對于自己未來發展和生活(重點是生活)的要求,于是在八月二十多號的時候,我決定,保研。 因為我前期工作一直做得不錯,各種社會活動、學生活動也都沒落下,因此811我也就沒太上心。于是我就開始思索我想去哪里讀研這個問題。人都存在一種慣性,不想挪窩,于是我就想著不然就保一個本校的研究生算了(事實是我也這么做了)。可是因為北京的天氣可能并不是太適合我而且我還想出去玩幾年,所以我就想,要不然我就出去讀一個碩士吧。想著北方帶了二十多年來這,想去南方走走,但是上海還去過了,就不太想去。正好發現北大和清華在深圳各有一個分校區,而且清華的項目是大數據、北大的項目是理論經濟學都特別適合我的胃口。所以本部的學院我也沒看,利用一天的時間就拍板決定了,我要申請這三個學校的9月推免。因為我對金融學沒有太多想法而且我還挺喜歡理論經濟學和統計學的,而且我也不想在北京再三年。所以本部的專業我都沒看。在這里我要感謝我爸媽,他們兒子做出了這么樣子的決定他們也沒打我,反而還給我交學費,真的太感謝了。 說說面試的過程吧,歡迎師弟師妹們關心我們的項目: 先說說清華TBSI,TBSI是清華和伯克利合辦的一個項目,碩士的話一般是三年,在清華讀一年,在伯克利讀一年,再回到清華讀一年。去伯克利念書的要求是你必須通過伯克利的碩士申請,達到他們要求的托福雅思GRE成績并且在研一的時候申請(具體過程跟大四申請一模一樣),如果伯克利給了你offer你就可以在研二的時候出去念一年,當然學費和生活費是要自己支付的。兩個學校之間具有著學分互認合約。所以這個項目的優勢是你既可以在國內獲得教育,了解國情,并且可以多做點實習啥的,并且還可以在碩士一年級課程的基礎上申請伯克利,這樣申請難度會小很多。當然缺點是它相當于你在國內和國外同時讀了碩士,比國內的費錢比國外浪費時間,這也是一種缺點。 面試的過程是全英文的,會給你一個paper讓你先閱讀以下,了解一下其中的含義,之后會就這個問題進行提問,由于時間很短,paper不會很難,一般可能都是論述性質文章,而且老師都很和藹,不會很為難你,之后會就相應的一些你的資料進行提問,問題也都不難。面試的形式是群面,大概六個老師十五分鐘的樣子。一定要全程微笑,顯示自己好像“這個沒問題啊”的精神面貌。 匯豐的面試和清華的TBSI差不多,不過沒有閱讀文獻這個選項。建議大家一定要學好英語,不然就得不同的pardon,pardon直到結束…… 四、最后的建議 1、一定要珍惜大學生活,不用擔心工作,有工作畢業就會有工作,沒工作也就沒工作了。但是,有了女朋友就是有女朋友,沒女朋友就真的很難再大四在找到女朋友了。 2、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走過路過的小朋友能不能賞給菌菌一塊兒糖吃~ |
|
來自: rexue_2014 > 《學習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