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箱是手風琴賴以發音的動力部分,其發音以及發音的強弱完全依賴于風箱運動力度的變化,而手指的促鍵對發音的強弱不起任何作用。因此,風箱技巧是手風琴演奏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就像聲樂的氣息運用及弦樂器的運弓。在手風琴演奏過程中,不同的音、不同的時值以及句段的劃分、表情的變化都需要運用不同的風箱技巧,才能真正發揮手風琴演奏的藝術特色,極大提高它的表現力。 第一,風箱的控制在風箱啟動之前,左臂就要將左手共鳴箱部分掌握和控制住,要領是靠小臂與手腕形成支撐力量,即左手小臂內側緊貼共鳴箱內測,使這一接觸點 形成小臂支撐力量的著力點。另一個支撐點是手腕和風箱皮帶形成的接觸點,手腕向外用力,小臂向里用力,將風箱皮帶撐緊而構成力量的穩定點,將左琴箱穩定 住,如同拿在手中一樣。這樣風箱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啟動風箱時小臂應將風箱稍向前推去,風箱運行時始終保持向左前方推的動作。這樣便于演奏者在演奏時保持 自然狀態,左臂形成一種內在的控制力量和方法,始終保持對風箱的自如控制。 第二,風箱運用的幾種常用技巧。一是風箱頓音。風箱頓音適用于樂曲中的半頓音奏法。每個音符的發音并非完全靠手指觸鍵來完成,而需要風箱與手指觸鍵兩者密 切相配合。手指觸鍵要保持一定的時值,聲音發出與斷開的效果主要靠風箱來控制,發音要有一定的彈性(音頭)。其要領是手指觸鍵的同時,左臂果斷輕巧地啟動 風箱,風箱推拉的用力都要有一個突發的彈力點。這種用力的動作很小,在風箱運動上反映也不明顯。當音符的頭音出來時,隨即減輕風箱的力度,保持每個音符的 尾音。音與音之間保持一點余音的效果,使樂曲的旋律既有彈性又很柔和。二是風箱余音。完全靠風箱控制發音時值的一種技巧。當手指觸鍵時,左臂同時很有彈力 地突發啟動風箱。方法與風箱頓音基本相同,只是風箱彈力點的力度要遠遠強于前者。當強力度的音頭發出后,立刻將風箱力度弱下來,用風箱保持一定時值的余音 后,隨即再將風箱停頓,余音消失后手指才離鍵。所奏音符與余音的時值效果,應根據音樂表現需要靈活掌握。三是風箱顫音。是指再演奏中使用運動中的風箱產生 輕微的快速顫動而發出強弱不同的波動音,以模仿弦樂器揉弦的音響效果。這有3種不同的奏法。左手不按鍵鈕時、右手音單獨奏旋律時,左臂推拉風箱,手腕緊貼 琴底或風箱皮帶,手掌像招手一樣左右輕微地快速扇動,使風箱再推拉過程中有規律地產生波動效果;雙手同時彈奏時,利用右手鍵盤的手指有規律地快速用力按壓 鍵盤,造成風箱有規律的顫動而產生波動音效果;坐著演奏時,琴的重量落在左腿上,左腳的前半部分著地,后半部分抬起,利用腳步有規律的上下輕微快速顫動而 產生波動音效果。上述3種不同奏法在運用時,風箱都均勻地拉出推入。顫音波動的快慢應取決于音樂的表現需要,不要奏得太機械,一般情況下是隨著樂曲旋律力 度的漸強而漸快、降低而減慢。風箱顫音常用于慢速抒情的旋律,節奏密集、速度較快的旋律不宜使用。四是風箱震音。近似弦樂器抖弓的音響效果。目前風箱震音 有兩震風箱、三震風箱、四震風箱、五震風箱,比較常用且容易掌握的是兩震風箱和三震風箱。這里僅將兩震風箱和三震風箱的基本方法簡述如下。兩震風箱,當演 奏快速同音(和弦)反復時,手指按下琴鍵一直不抬起,以左臂快速而短促的動作推拉風箱,形成風箱快速地推拉抖動,這樣一直按下琴鍵(音)便可發出連續不斷 而又短促有力的音響。演奏時需要琴適當貼近身體,風箱皮帶要緊貼手腕(以不影響手腕上下活動為宜)。風箱啟動必須在關閉的狀態下開始,箱體的外下角(處于 下端的支撐穩定點)緊閉不動,只啟動箱體的上端(上兩角)和內下角。坐著演奏時身體應稍向前傾,左臂將左手共鳴箱向前推去。啟動風箱的動作是小臂快速上下 抖動的推拉動作,使風箱上部產生有規律的快速左右抖動式的推拉。演奏時風箱拉開的幅度不宜過大,否則手臂將難以控制風箱的正常運動。三震風箱,當演奏快速 三連音的同音(和弦)反復時,手指按下琴鍵一直不抬起,以左臂快速而短促的動作,形成風箱上下快速的震動。在兩震風箱的基本要領基礎上,風箱啟動后不要關 閉,始終使風箱保持稍拉開一點距離,而不是如兩震風箱左右推拉風箱。三震風箱的要領是在風箱稍拉開一點距離的基礎上,左手腕用力控制住風箱,保持風箱不要 關閉,使小臂及腕部的力量上下均勻抖動風箱,使風箱的上下兩端發生輕微的碰撞,而產生三音發聲的音響效果。 風箱技巧是手風琴演奏藝術特有的功能技巧,應引起手風琴演奏者的高度重視。通過仔細探究,充分發掘風箱技巧的潛力,從而進一步豐富手風琴的藝術表現力。 |
|
來自: yamamoto0120 > 《手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