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父母太看重孩子每次考試的分數,并且一味要求孩子每次都要得高分,使得很多孩子要么成為盲目追求分數的機器,要么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要么搞得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張,實則不利于孩子的學習和成長。 上周,班上的孩子進行了英語測試,這幾天總是會有家長問我自己的孩子考試考了多少分。 對于考得好的學生的家長倒也沒什么,但也有一些家長不滿意自己孩子的分數,覺得自己孩子學習不怎樣,我一般回答家長的無非就是孩子在學校表現很不錯,作業也能按時完成,考試只是對過去學習情況的檢測,不用太在意。 但是,有的家長竟然說:“看來這孩子在家挨打還是挨得少啊。”聽完,我也不知道該怎么接話,難道其他孩子成績好,都是打出來的嗎?更重要的是,分數并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目前,我已經知道我們班有好幾個學生每次考完試就提心吊膽,擔心自己考的不理想,回到家父母批評,有些家長是自己孩子必須考90分以上才滿意。好像只有學生的分數高,才是所謂的好學生。 但是,又有哪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是一帆風順的呢?不能因為成績差就隨意責怪孩子。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只要自己努力了,付出了,就問心無愧。有的學生自己沒考好,他自己比誰都難過,他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關心和幫助。 現在講求的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有的學生雖然考試分很高,但如果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不能認為是好人才。分數的高低并不代表著孩子以后成就的大小,分數更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家長應該理性看待考試成績要多鼓勵,少批評,多安慰,少指責。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從考試中查漏補缺,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才能進步。 所以,家長們也別總抱怨孩子成績差,真正要做的是幫助孩子找到分數低的根源,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么,家長應如何科學看待孩子的考試分數呢? ![]() ![]() ![]() |
|
來自: 春華秋實3tn4h5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