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這輩子都會和醫院打交道,但是出現什么癥狀要去醫院?哪家醫院最好?選擇急診還是門診?去之前需要做什么準備?和醫生打交道有什么門道?都是讓人糾結的問題! 那么,就讓腎上線醫學博士團告訴大家,史上最全的看病那些“潛規則”! 哪些需要去看醫生? 影響到生活方面的不適癥狀,像發燒、疼痛、外傷等不適,大家都知道要去醫院就診,我們接下來就講容易被大家忽視,但其實應該去醫院的情況。 1、反復出現的不適 特別是反復出現的胸痛、憋氣、腹痛!第一點就提出來是因為目前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它的前期癥狀往往很不典型,僅僅表現為勞累后出現胸痛或者胸悶,甚至有時只是肚子痛,容易被大家忽視為疲勞引起的不適癥狀。 目前這個疾病不再是老年人專利,中青年也很高發。我們經常在新聞看到很多年輕人“猝死”,絕大部分是源于心血管病,如果他們能早一點重視,悲劇很可能就不會發生。 2、本來穩定得好好的疾病突然有了新變化 俗話說“久病成醫”,有些老毛病即便出了新的狀況,不容易引起重視,認為忍忍就過去了。如果突然惡化了,那么最好再去復查一下。 3、體檢中心的檢驗異常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很多人每年會去體檢一下,定期體檢是個很不錯的習慣。但是因為體檢中心的報告往往沒有專科醫生解答,分不清楚輕重緩急,以為沒人告訴就代表沒問題。 像我們經常碰到尿液檢查異常,但患者自己往往不清楚,也沒有被充分告知。等過了很久再往前翻病例發現情況早已存在,早就應該去腎內科就診。 該去哪家醫院? 以下是2015年度全國醫院官方排名前20醫院如下圖(圖片來源于健康界) 以下是每個不同區域最好的具體專科(圖片來源于健康界) 該去門診還是急診? 首先最要明確的一點是:急診是給急救病人準備的,急診不代表方便門診! 急診配備的藥品都是應急的用的,檢查手段也只是最基本的,言外之意是急診很多藥品和檢查都是沒有的,所以,如果不那么緊急的病,應該掛門診,去急診真的是給自己添堵。 如果你只是因為白天忙而選擇晚上去看急診,不但自己得不到好的治療,又侵占了需要爭分奪秒急救患者的醫療資源。 什么時間段去醫院? 1、專家門診基本在上午 很多醫院周六日都沒有門診,專家門診常安排在周一到周五的上午,因此,上午都是人比較多的,特別是周一的上午。 如果你不是非得看專家,這就是告訴你下午去人相對少! 2、周五下午、惡劣天氣是人最少的時間 這是公認的人最少的兩個時候!如果想避開人流,這兩個時候最合適。 如何掛號? 有些號大家都知道很難掛,這里告訴大家一個掛號的絕招: 一些比較難掛的號,除了很早去醫院排隊,你還可以充分利用114電話預約掛號。 每個醫院都會在一些固定的時間放號,比如協和醫院,早上8點40分放號,那么,你需要提前1-2個小時撥通114號碼,一直不掛斷,直到114有人接通,如果你到8點才打那就晚了。 你可以咨詢114你想掛號的醫院會在哪個時間段放號,然后提前打! 一些不那么難的號稍微提前一點去醫院掛或者微信掛號平臺等方式就可以了。 去之前做什么準備 主要兩點: 1)不要吃飯和喝水:很多檢查都不能吃早飯,所以去醫院前最好不要吃飯,空腹去,這樣避免一些檢查做不了耽誤時間。 2)帶齊所有的病歷資料:包括各種檢查結果和病歷,很多人誤以為新的醫院會開新檢查沒必要帶從前的資料,這是不對的,你帶去的資料全,醫生才能更詳盡知道你的整體情況。 見了醫生怎么溝通 我們都知道目前的醫療環境,在門診,你跟醫生的溝通時間非常有限,這不是醫生能左右的,畢竟大量病人都在等,醫生不在最高效的時間內解決,后面排隊的人也看不了。 因此,如果你想在短時間看好病,和醫生溝通好絕對大有裨益,畢竟,大家的愿望都是看好病。 那么具體該怎么說 1)不要說一堆不要緊的 “上個月我隔壁鄰居的大表姐讓我陪她去公園,結果走著走著時間太長了著涼了,著涼了以后呢就開始高燒,燒得呀,人老難受啊,都燒迷糊了,不過吃了我兒子給我買的藥,幸虧三天就燒退了。但是我呢怕以前那個心肌炎又復發,兒子就帶我去了醫院,結果大夫說心臟沒事,但有那個什么,大夫你等一下啊,哦,說懷疑,哎,這什么字也看不清,啊,反正說是很嚴重,讓我掛腎內科,但是我沒感覺啊。再完了呢。。。。。” 很多人敘述病史是這樣的,有的沒的說了一通,5分鐘過去了,醫生對病史依舊不清楚,這位大姐都說了啥啊? 2)敘述病史記得你的中心觀點:你這次是為什么來醫院? 然后開始按順序來說: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具體什么癥狀,中間都做了什么檢查和治療,效果如何,以及這次想讓醫生解決什么問題! 并且敘述中請盡可能陳述客觀事實,而不是你的主觀判斷 “我發燒很厲害”,這樣敘述就很主觀,你應該說“我發燒39℃”,38度也是高,40度也是高,這樣醫生才好知道具體情況。 '我血糖老高了',你應該具體說,比如“我不吃飯血糖都10點幾” 再例如“我上火了”,上火是你的主觀判斷,你應該跟醫生描述具體事實,“我嗓子疼”“我牙齦出血”之類的,讓醫生來判斷是怎么回事。 3)如果您收入不高,生活不充裕,請直接跟醫生說,相信很多醫生會和我們一樣根據您的經濟狀況選擇相對便宜的藥品和治療。 對待疾病應有的態度 幾千種疾病,能夠完全治愈的就那么十個手指頭都數的到的疾病種類,即便最發達的現在醫學也無法解決很多問題,很多疾病不能根治,醫生能夠提供的是盡可能控制疾病進展,使疾病無害化,比如把你的尿蛋白降到很低,這樣得腎衰幾率下降和延緩;血壓降低到正常值,讓心腦血管病死亡風險盡可能下降。 能夠在醫生這里找到的不一定是根治疾病的方法,而往往是學會如何與疾病共存,共同生活。 有人總把治病比作修理零部件,但問題是治病和修車不一樣,不是你交了錢,就一定可以拿到一輛修好的車。請一定記住:花了錢,絕對不可能得到保證治愈,絕對不可能保證沒有風險。 能保證絕對沒風險的醫生: 根本就不是醫生! 正因為沒有絕對沒風險的事情,因此,在一些操作之前,醫生會給您看一個知情同意書。這個知情同意書就像是您在購買股票、基金時聽到的“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一樣,是要告訴您可能發生的危險的。 1)知情同意書上寫的每一種風險,當然不代表您一定會出現,但都是真實發生過的,至少有一個真實的病人,真真切切地經受過這樣的痛苦。 2) 知情同意書上寫的出現的風險,一旦發生,醫生也會繼續全力地幫助您。 對待醫生的態度 如果您是在路上堵車,在掛號室門前受凍,坐在門診苦苦等候一上午,請盡量不要將怨氣宣泄為您看病的醫生身上,他在上班路上一樣堵車,一樣找不到停車位,您在掛號室等待的時候,他在診室里奮力看病。 很多時候醫生的態度是由科室決定的,越是忙亂、緊急和危急生命的科室,醫生的態度有時冷漠甚至惡劣。 像在急診室不可能有醫生和顏悅色地跟家屬說話,有且只有厲聲命令家屬去做什么。 很多時候醫生不會,也不能把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來對待,事實上很多醫生不敢給自己的親人做手術,參與太多個人感情因素往往可能會影響判斷。 愿這個時代,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暴戾! 腎上線 想了解北大畢業的醫生團隊打造的腎病科普 我覺得你應該關注一下 掃描 |
|